一种电芯外壳短路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5396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芯短路检测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电芯外壳短路检测装置。其包括操作台、正极检测机构、第一滑道、负极检测机构、第二滑道、外壳检测机构、驱动机构以及上料机构;其中,上料机构设置在操作台上表面中央;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分别设置在上料机构的两侧;正极检测机构相对上料机构滑动设置在第一滑道上;负极检测机构相对上料机构滑动设置在第二滑道上;外壳检测机构绕过上料机构通过连接座与操作台连接,且设置在上料机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调节阀和驱动机构来调整三个检测机构的位置,只需要用上料机构将电芯运至指定位置,检测机构通过感应片感应自身位置,就可以自动靠近并检测电芯不同位置的短路情况。况。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外壳短路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芯短路检测的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电芯外壳短路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含有保护电路和外壳,可以直接使用,而电芯就是电池去除掉保护电路后的部分;比如,锂离子二次充电电池的组成包括电芯和保护电路板,其去除保护电路板后就是电芯。电芯指单个含有正、负极的电化学电芯,其为充电电池中蓄电的部分,一般不直接使用,其包括铝壳电芯、软包电芯、圆柱电芯三种类型,其中,软包电芯又称聚合物电芯,通常手机电池采用的为铝壳电芯,蓝牙等数码产品多采用软包电芯,笔记本电脑的电池采用圆柱电芯的串并联组合。
[0003]在锂电池制造过程中,当电芯卷绕完毕之后,需要检测电芯是否短路,以筛选出安全合格的电芯。对于圆柱电芯的短路检测,需用到不同类型的检测装置来对电芯进行检测,而现有的检测设备多为单个检测机构,单次只能检测电芯外壳的单一位置,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述短路检测机构单次只能检测电芯外壳的单一位置的问题,提供一种电芯外壳短路检测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外壳短路检测装置,包括操作台、正极检测机构、第一滑道、负极检测机构、第二滑道、外壳检测机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输送电芯的上料机构;
[0007]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上表面中央;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料机构的两侧;所述正极检测机构相对所述上料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所述负极检测机构相对所述上料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道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皮带,所述驱动皮带为圆环结构,由驱动电机驱动旋转且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一侧边;所述驱动皮带的下侧传动带与所述正极检测机构驱动连接并驱动所述正极检测机构在所述第一滑道上相对滑动;所述驱动皮带的上侧传动带与所述负极检测机构驱动连接并驱动所述负极检测机构在所述第二滑道上相对滑动;所述外壳检测机构绕过所述上料机构通过连接座与所述操作台连接,且设置在所述上料机构上方。
[0008]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正极检测机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的下侧传动带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负极检测机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的上侧传动带驱动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正极检测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爪、第一调节座、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第一滑动固定块,所述第一滑动固定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上,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爪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座与所述第一夹持
爪连接端上。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爪包括第一气爪、上夹片、下夹片和第一控制气阀,所述第一气爪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座活动连接;所述上夹片和下夹片活动设置在第一气爪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控制气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爪上,驱动所述上夹片与所述下夹片配合夹持所述电芯。
[0011]优选地,所述正极检测机构还包括感应片和光电开关,所述感应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动固定块侧边,所述光电开关固定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侧边,所述感应片移动时与所述光电开关相对。
[0012]优选地,所述负极检测机构包括第二夹持爪、第二调节座、第三调节阀、第四调节阀、第二滑动固定块,所述第二滑动固定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道上,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爪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调节阀和第四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座与所述第二夹持爪连接端上。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爪包括芯轴、第二气爪、第一抓夹片、第二抓夹片、第三抓夹片和第二控制气阀,所述第二气爪的一端与第二调节座活动连接,所述芯轴通过芯轴座设置在第二气爪相对于第二调节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抓夹片、第二抓夹片和第三抓夹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爪远离所述调节座的一端,所述第一抓夹片、第二抓夹片和第三抓夹片在夹持时形成圆弧包围状;所述芯轴相对电芯一侧设置通道;所述第二控制气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爪上,驱动所述第一抓夹片、第二抓夹片和第三抓夹片夹持所述电芯。
[0014]优选地,所述外壳检测机构还包括压合机构、控制气缸、第五调节阀和第六调节阀,所述控制气缸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压合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五调节阀和第六调节阀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控制气缸连接端。
[0015]优选地,所述压合机构包括支架外壳、固定板、第一压合块和第二压合块,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合块和第二压合块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底部两侧,所述支架外壳固定套在所述固定板上。
[0016]优选地,所述上料机构上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电芯置于所述凹槽中。
[0017]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8]1.本技术采用三个检测机构可以切换不同生产工艺时的电芯外径短路检测,自由切换,适用性强。
[0019]2.本技术采用调节阀和驱动机构来调整三个检测机构的位置。其中,调节阀可以调整夹持爪在横轴或纵轴的位置,驱动机构可以带动检测机构在操作台上移动。只需要用上料机构将电芯运至指定位置,检测机构通过感应片感应自身位置,就可以自动靠近并检测电芯不同位置的短路情况。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全视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芯的局部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正极检测机构的全视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后视图。
[002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负极检测机构的全视图。
[002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负极检测机构的主视图。
[0027]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外壳检测机构的主视图。
[0028]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外壳检测机构的左视图。
[0029]其中:操作台001、第一滑道011、第一连接块012、第二滑道021、第二连接块022、驱动机构04、上料机构05、电芯06、第一极耳片61、第二极耳片62、第三极耳片63;
[0030]正极检测机构01、第一滑动固定块11、第一调节座12、第一气爪13、上夹片131、下夹片132、第一控制气阀133、第一调节阀14、第二调节阀15、感应片16、光电开关17;
[0031]负极检测机构02、第二滑动固定块21、第二调节座22、第二气爪23、第一抓夹片231、第二抓夹片232、第三抓夹片233、芯轴234、第三调节阀24、第四调节阀25;
[0032]外壳检测机构03、连接座31、控制气缸32、固定板33、第一压合块331、第二压合块332、支架外壳34、第五调节阀35、第六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外壳短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正极检测机构、第一滑道、负极检测机构、第二滑道、外壳检测机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输送电芯的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上表面中央;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料机构的两侧;所述正极检测机构相对所述上料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所述负极检测机构相对所述上料机构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道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皮带,所述驱动皮带为圆环结构,由驱动电机驱动旋转且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一侧边;所述驱动皮带的下侧传动带与所述正极检测机构驱动连接并驱动所述正极检测机构在所述第一滑道上相对滑动;所述驱动皮带的上侧传动带与所述负极检测机构驱动连接并驱动所述负极检测机构在所述第二滑道上相对滑动;所述外壳检测机构绕过所述上料机构通过连接座与所述操作台连接,且设置在所述上料机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外壳短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正极检测机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的下侧传动带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负极检测机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的上侧传动带驱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外壳短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检测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爪、第一调节座、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第一滑动固定块,所述第一滑动固定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上,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爪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座与所述第一夹持爪连接端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外壳短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爪包括第一气爪、上夹片、下夹片和第一控制气阀,所述第一气爪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座活动连接;所述上夹片和下夹片活动设置在第一气爪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控制气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爪上,驱动所述上夹片与所述下夹片配合夹持所述电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外壳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耿罗二天张亚坤尤恒涛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赢合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