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O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35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RTO设备,包括底座、换热筒、燃烧筒、燃烧器以及蓄热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液压驱动器驱动推板上升及下降,推板通过转杆带动托板及蓄热体上升及下降,从而实现连接孔与连接管的脱离及对接,当连接孔与连接管脱离时,通过电机驱动内管转动四十五度,带动托板及蓄热体旋转,从而完成腔室转换,转换过程中,配合市面常见的进气通断阀控制进气,可以确保使用中进气腔和出气腔不发生混气,提高净化效率。高净化效率。高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RTO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治理设备
,尤其涉及RTO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旋转式RTO设备采用旋转式分流导向结构,并把炉膛内蓄热体分成多个等份的单体密封单元,通过转动把VOC导向至各个蓄热体单元进行氧化,如有公开文献提出一种蓄热式热力燃烧炉系统,公开了现有旋转式RTO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该结构中,旋转分流导向结构是通过电机带动旋转阀所实现的,电机安装在炉体的底部,检修维护不方便,另外,旋转阀连接气体管路及电机动力,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于是,又有公开文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旋转式RTO,包括炉体,炉体内设置蓄热体,所述蓄热体连接转轴,转轴穿出炉体连接动力装置,动力装置设置在炉体顶部,该文献中技术方案采用蓄热体旋转的旋转分流方式,相比于以往技术采用旋转阀实现旋转分流的方式,结构简洁,动力装置设置在炉体外部,方便检修维护,但是该技术方案中蓄热体与进气、出气腔之间为平面连接,实际使用中进气也会从连接处直接进入出气腔,而不经过蓄热体,导致净化失效,所以有必要针对该结构进行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RTO设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RTO设备,包括底座、换热筒、燃烧筒、燃烧器以及蓄热体,所述底座、换热筒、燃烧筒按至下而上依次分布,所述底座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气管、吹扫管以及排气管,所述底座内侧壁且靠近上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换热筒内侧壁活动连接有托板,所述蓄热体固定连接在托板上壁,所述盖板与托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接的对接结构,所述托板上壁且居中位置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远离托板的一端依次贯穿蓄热体、燃烧筒上壁并伸出至燃烧筒上方,所述燃烧筒上壁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内侧下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内管,所述转杆位于燃烧筒上方的一端依次贯穿驱动箱下壁、内管下壁并伸入至内管内部,所述内管与转杆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转杆升降的升降组件,所述驱动箱内侧壁与内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转杆转动的旋转组件。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6]所述对接结构包括三组连接管、四处连接孔,四处所述连接孔以托板中心为圆心呈圆周四等分分布在托板内壁,所述连接孔呈上小下大的锥孔,三组所述连接管均固定连接在盖板上壁且分别与四处所述连接孔中任意相邻三组呈上下对应,所述连接孔呈圆锥台型且锥度与连接孔内侧壁锥度吻合,所述连接管与底座内部贯通。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底座内侧下壁与盖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四组呈十字型设置的挡板,四组所述挡板将底座内部分隔成依次相邻的进气腔、吹扫腔、等待腔以及出气腔,三组所述连接管分别
与进气腔、吹扫腔以及出气腔贯通。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推板、两组液压驱动器,两组所述液压驱动器均固定连接在内管内侧下壁且分别位于转杆左右两侧,所述推板固定连接在两组液压驱动器驱动轴端部,所述转杆位于内管内部的一端与推板长度方向居中位置固定连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角度位移传感器,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驱动箱内侧壁,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内管外壁,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电机伸出轴外壁,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外壁相互啮合,所述角度位移传感器固定连接在驱动箱内侧下壁且与电机上下对应,所述电机伸出轴端部与角度位移传感器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燃烧筒内侧上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杆位于燃烧筒、换热筒内部的一段外壁设置有隔热套,所述隔热套远离托板的一端与转动座内侧壁活动连接。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该RTO设备,通过设置液压驱动器驱动推板上升及下降,推板通过转杆带动托板及蓄热体上升及下降,从而实现连接孔与连接管的脱离及对接,当连接孔与连接管脱离时,通过电机驱动内管转动四十五度,带动托板及蓄热体旋转,从而完成腔室转换,转换过程中,配合市面常见的进气通断阀控制进气,可以确保使用中进气腔和出气腔不发生混气,提高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RTO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RTO设备的底座、盖板以及连接管连接结构俯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RTO设备的底座内部结构俯面局部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RTO设备的换热筒内部结构局部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RTO设备的换热筒内部结构局部剖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RTO设备的驱动箱内部结构局部剖视图。
[0023]图例说明:
[0024]1、底座;2、换热筒;3、燃烧筒;4、支架;5、驱动箱;6、进气管;7、吹扫管;8、排气管;9、燃烧器;10、盖板;11、连接管;12、挡板;13、托板;14、连接孔;15、蓄热体;16、转杆;17、隔热套;18、转动座;19、轴承;20、内管;21、第一齿轮;22、液压驱动器;23、推板;24、电机;25、第二齿轮;26、角度位移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参照图1到图6,本技术提供的RTO设备:包括底座1、换热筒2、燃烧筒3、燃烧器
9以及蓄热体15,底座1、换热筒2、燃烧筒3按至下而上依次分布,底座1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气管6、吹扫管7以及排气管8,进气管6外壁还设置有市面常见的通断阀,用于控制切换功能区时中止送气,底座1内侧壁且靠近上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盖板10,换热筒2内侧壁活动连接有托板13,蓄热体15固定连接在托板13上壁,盖板10与托板13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接的对接结构,对接结构包括三组连接管11、四处连接孔14,四处连接孔14以托板13中心为圆心呈圆周四等分分布在托板13内壁,连接孔14呈上小下大的锥孔,三组连接管11均固定连接在盖板10上壁且分别与四处连接孔14中任意相邻三组呈上下对应,连接孔14呈圆锥台型且锥度与连接孔14内侧壁锥度吻合,连接管11与底座1内部贯通,通过圆锥台型的连接管11与连接孔14对接,可克服传统技术中平面连接处容易串气的情况,托板13与换热筒2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市面常见的滑动密封结构;
[0027]底座1内侧下壁与盖板10之间固定连接有四组呈十字型设置的挡板12,四组挡板12将底座1内部分隔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RTO设备,包括底座(1)、换热筒(2)、燃烧筒(3)、燃烧器(9)以及蓄热体(15),所述底座(1)、换热筒(2)、燃烧筒(3)按至下而上依次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气管(6)、吹扫管(7)以及排气管(8),所述底座(1)内侧壁且靠近上壁位置固定连接有盖板(10),所述换热筒(2)内侧壁活动连接有托板(13),所述蓄热体(15)固定连接在托板(13)上壁,所述盖板(10)与托板(13)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接的对接结构,所述托板(13)上壁且居中位置固定连接有转杆(16),所述转杆(16)远离托板(13)的一端依次贯穿蓄热体(15)、燃烧筒(3)上壁并伸出至燃烧筒(3)上方,所述燃烧筒(3)上壁通过支架(4)固定连接有驱动箱(5),所述驱动箱(5)内侧下壁通过轴承(19)转动连接有内管(20),所述转杆(16)位于燃烧筒(3)上方的一端依次贯穿驱动箱(5)下壁、内管(20)下壁并伸入至内管(20)内部,所述内管(20)与转杆(16)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转杆(16)升降的升降组件,所述驱动箱(5)内侧壁与内管(20)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转杆(16)转动的旋转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结构包括三组连接管(11)、四处连接孔(14),四处所述连接孔(14)以托板(13)中心为圆心呈圆周四等分分布在托板(13)内壁,所述连接孔(14)呈上小下大的锥孔,三组所述连接管(11)均固定连接在盖板(10)上壁且分别与四处所述连接孔(14)中任意相邻三组呈上下对应,所述连接孔(14)呈圆锥台型且锥度与连接孔(14)内侧壁锥度吻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清净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