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石墨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25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1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石墨化炉,炉体的炉底包括底部和自底部两侧向着炉体的侧壁倾斜向上延伸的台阶收缩部,通风基体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通风槽体,且相邻的两个第一通风槽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风槽体,至少两个炉体一一对应地设置于至少两个第一通风槽体上,侧堵墙设置于相邻两个炉体的炉头之间,上盖墙开设有多个与炉墙通风道连通的第二通风孔。在炉体的炉底设置台阶收缩部,热场边界位于炉体内,在底部热量散失较少,避免热量浪费,避免将砌筑炉底的高铝砖烧损,相邻两个炉体的侧壁之间具有炉墙通风道,以降低炉体侧壁的温度,两个炉体的侧壁没有共用,侧壁温度上升也会较慢,从而延长高铝砖的使用寿命,延长了石墨化炉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石墨化炉


[0001]本申请涉及石墨化炉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石墨化炉。

技术介绍

[0002]艾奇逊石墨化炉(以下简称石墨化炉)是使炭化后炭质材料(炭化物)石墨结晶发达的一种热处理炉;在炭化物的周围填充填料焦炭,间接通电利用焦炭的电阻发热,最终使被加热物本身也产生电阻发热的石墨化炉。石墨化炉的工业应用已有百年历史,目前我国仍普遍应用。这种炉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容易维修,一直是炭素工业中主要的石墨化设备。
[0003]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炉体如图1所示,炉底(10)上侧和炉壁(20)内侧均设置有保温层(30),保温层(30)围成炉膛,炉膛内填充有电阻料(40),电阻料(40)通电发热,此种结构的石墨化炉内,热场分布如图2所示,图2中圆形虚线表示炉膛热场边界,边界之内的温度能够达到石墨化所需的温度,可以发现,在炉底(10)处,热场边界位于炉底(10)之外,即使有保温层(30),该位置处热量散失较为严重,导致热量浪费,进而致使电能浪费,且该位置处温度较高,而炉底(10)一般由高铝砖砌成,高铝砖可以耐高温1700摄氏度,但炉内热场可以达到3000摄氏度,虽然炉底(10)与炉内热场有保温层(30),但炉内热量会逐渐传到炉底(10),炉底(10)温度会逐渐超过1700摄氏度,容易将砌筑炉底(10)的高铝砖烧损,大大降低高铝砖的使用寿命,因此会降低炉底(10)的使用寿命,缩短了石墨化炉的使用寿命。
[0004]而目前石墨化厂家通常为了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在建造石墨化炉时,炉体通常呈排多个设置,炉体与炉体之间共用炉壁(20),导致炉壁(20)在其两侧炉内热场的作用下,炉壁(20)的温度也比较高,存在与炉底(10)相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炉底热量散失较为严重,导致热量浪费,进而致使电能浪费,同时,炉底和炉壁容易被烧损,缩短了石墨化炉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石墨化炉,通过对炉体结构的改进,在炉体的炉底设置台阶收缩部,形成契合于热场分布的炉底结构,此种结构下的热场边界位于炉体内,高于底部和台阶收缩部,在底部热量散失较少,避免热量浪费,避免因热场边界位于炉底之外而导致将砌筑炉底的高铝砖烧损,同时,相邻两个炉体的侧壁之间具有炉墙通风道,以降低炉体侧壁的温度,还意味着两个炉体的侧壁没有共用,每一侧的侧壁仅有一个炉内高温区的作用,温度上升也会较慢,避免炉体侧壁(炉壁)温度上升快、高,从而延长炉墙高铝砖的使用寿命,延长了石墨化炉的使用寿命。
[0006]一种新型石墨化炉,包括至少两个炉体、通风基体、侧堵墙和上盖墙,所述炉体的炉底包括底部和自所述底部两侧向着所述炉体的侧壁倾斜向上延伸的台阶收缩部,所述通风基体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通风槽体,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通风槽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风槽体,所述第一通风槽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槽体与所述第二通风
槽体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至少两个所述炉体一一对应地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风槽体上,所述侧堵墙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炉体的炉头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炉体的侧壁和所述侧堵墙形成与所述第二通风槽体连通的炉墙通风道,所述上盖墙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炉体的炉顶之间,且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炉墙通风道连通的第二通风孔。
[0007]优选地,上述一种新型石墨化炉中,所述台阶收缩部外侧的台阶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槽体的侧壁上。
[0008]优选地,上述一种新型石墨化炉中,还包括多个弹性伸缩杆,多个所述弹性伸缩杆支撑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炉体的侧壁之间,且位于所述炉墙通风道。
[0009]优选地,上述一种新型石墨化炉中,多个所述弹性伸缩杆沿所述炉体长度方向分两排设置,其中一排设置于所述炉体侧壁的中部,另一排设置于所述炉体侧壁的上部。
[0010]优选地,上述一种新型石墨化炉中,所述炉体的长度为L米,每一排所述弹性伸缩杆的数量为N个,其中,L/N为1.5至2.5,所述弹性伸缩杆的劲度系数为5000N/m至6000N/m。
[0011]优选地,上述一种新型石墨化炉中,所述弹性伸缩杆包括伸缩杆部和设置在所述伸缩杆部两端的支撑片部,所述支撑片部固定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侧壁。
[0012]优选地,上述一种新型石墨化炉中,所述通风基体朝向所述炉头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三通风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通风孔与所述第一通风槽体连通,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通风孔与所述第二通风槽体连通。
[0013]优选地,上述一种新型石墨化炉中,所述通风基体朝向所述炉头的侧壁设置有行走平台。
[0014]优选地,上述一种新型石墨化炉中,相邻两个所述炉体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0.8m。
[0015]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新型石墨化炉中,通过对炉体结构的改进,在炉体的炉底设置台阶收缩部,形成契合于热场分布的炉底结构,此种结构下的热场边界位于炉体内,高于底部和台阶收缩部,因此,在底部热量散失较少,防止热场边界位于炉底之外而导致该位置处热量散失较为严重,避免热量浪费,进而避免电能浪费,还能够使得底部的温度较低,避免因热场边界位于炉底之外而导致将砌筑炉底的高铝砖烧损,避免降低炉底高铝砖的使用寿命,因此能够避免降低炉底的使用寿命,保证石墨化炉的使用寿命。同时,相邻两个炉体的侧壁之间具有炉墙通风道,炉墙通风道用于给相邻两个炉体的侧壁进行通风散热,以降低炉体侧壁的温度,避免炉体侧壁(炉壁)温度上升快、高,从而延长炉墙高铝砖的使用寿命,延长了石墨化炉的使用寿命,还意味着两个炉体的侧壁没有共用,每一侧的侧壁仅有一个炉内高温区的作用,温度上升也会较慢,避免炉体的侧壁在两侧炉内高温区的作用下而温度上升更快、更高,避免加剧缩短炉体侧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中石墨化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炉底10、炉壁20、保温层30、电阻料40;
[0018]图2为现有技术中石墨化炉的热场示意图;
[001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新型石墨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新型石墨化炉的剖视示意图;
[0021]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新型石墨化炉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炉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通风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弹性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新型石墨化炉的热场示意图。
[0026]其中:炉体100、底部110、台阶收缩部120、水平台阶面121、通风基体200、第一通风槽体210、第二通风槽体220、第一通风孔230、第三通风孔240、行走平台250、侧堵墙300、上盖墙400、第二通风孔410、弹性伸缩杆500、伸缩杆部510、支撑片部520。
实施方式
[0027]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炉体(100)、通风基体(200)、侧堵墙(300)和上盖墙(400),所述炉体(100)的炉底包括底部(110)和自所述底部(110)两侧向着所述炉体(100)的侧壁倾斜向上延伸的台阶收缩部(120),所述通风基体(200)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通风槽体(210),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通风槽体(210)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风槽体(220),所述第一通风槽体(210)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风孔(230),所述第一通风槽体(210)与所述第二通风槽体(220)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孔(230)连通,至少两个所述炉体(100)一一对应地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风槽体(210)上,所述侧堵墙(300)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炉体(100)的炉头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炉体(100)的侧壁和所述侧堵墙(300)形成与所述第二通风槽体(220)连通的炉墙通风道,所述上盖墙(400)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炉体(100)的炉顶之间,且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炉墙通风道连通的第二通风孔(4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收缩部(120)外侧、且远离所述底部(110)的水平台阶面(121)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槽体(210)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弹性伸缩杆(500),多个所述弹性伸缩杆(500)支撑设置于相邻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碳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