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U涂料均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034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涂料混合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PU涂料均混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凸块、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上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中部穿插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安装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凸块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上安装有第二限位杆,通过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之间的配合,漆桶不会掉落,电机带动漆桶转动,因此可实现漆桶内的PU涂料进行完全混合,工作效率高,PU涂料在混合的过程中,盖子为封闭状,PU涂料没有与外界进行接触,不会有灰尘进入。不会有灰尘进入。不会有灰尘进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U涂料均混器


[0001]本技术涉及涂料混合
,具体为一种PU涂料均混器。

技术介绍

[0002]PU涂料为PU漆,PU漆是所有聚氨酯涂料的统称,它的成膜方式为自然成膜,无须特殊工艺,涂料为铁水与树脂砂的间隔层,对于浓度要求比较高,涂料在不搅拌时会产生沉淀现象,一般涂料采用的包装为大型铁桶罐装,未搅拌倒出困难(涂料沉淀后水与骨料分离),一般倒出后还需进一步进行搅拌,搅拌后才可使用。
[0003]PU涂料一般灌装在漆桶内,在使用时PU涂料时,需要对PU涂料进行均匀混合,传统的混合方式是将类似搅拌轴结构深入漆桶内,搅拌轴与漆桶直接接触,且漆桶为敞口状,容易将灰尘带入PU涂料中,影响使用效果;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PU涂料均混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U涂料均混器,具备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传统的混合方式是将类似搅拌轴结构深入漆桶内,搅拌轴与漆桶直接接触,且漆桶为敞口状,容易将灰尘带入PU涂料中,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U涂料均混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凸块、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上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中部穿插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安装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凸块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上安装有第二限位杆。
[0006]作为本技术所述PU涂料均混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螺纹杆与套筒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
[0007]作为本技术所述PU涂料均混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分别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交错分布。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PU涂料均混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三限位板上开设有四组滑槽,四组所述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分别与四组所述第二限位杆固定连接的滑块。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PU涂料均混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滑槽内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所述滑槽槽壁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PU涂料均混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三限位板结构一致。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PU涂料均混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板到所述第三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凸块到所述第二凸块之间的距离。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PU涂料均混器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内
壁上固定安装有夹持杆,所述夹持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块。
[0013]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PU涂料均混器,通过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之间的配合,漆桶固定在其中,不会掉落,开启电机,使第三限位板、第二限位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漆桶转动,因此可实现漆桶内的PU涂料进行完全混合,工作效率高,PU涂料在混合的过程中,盖子为封闭状,PU涂料没有与外界进行接触,不会有灰尘进入,便于使用。
[0015]2、该PU涂料均混器,通过第二限位杆、滑块和滑槽之间的配合,可适配不同尺寸的漆桶,第二限位杆配合着弹性件的反推力,即可实现漆桶的固定,与第二限位板连接的第一限位杆也可夹持在漆桶的外周上,为漆桶的固定增加了另外一道防线,固定效果好。
[0016]3、该PU涂料均混器,通过第二限位杆、夹持杆和橡胶块之间的配合,橡胶块,具有防滑、耐磨的作用,极大地增加了对漆桶的防滑效果,同时,橡胶块易塑性,便于对漆桶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夹持,适配度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漆桶夹持后状态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限位板、第二限位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限位板后置图。
[0021]图中:1、底板;11、第一凸块;12、第二凸块;13、套筒;14、螺纹杆;15、把手;16、第一限位板;17、第二限位板;18、第一限位杆;2、电机;3、第三限位板;31、滑槽;32、弹性件;4、第二限位杆;41、夹持杆;42、橡胶块;43、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本实施例意在促进解决传统的混合方式是将类似搅拌轴结构深入漆桶内,搅拌轴与漆桶直接接触,且漆桶为敞口状,容易将灰尘带入PU涂料中,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请参阅图1-图2,一种PU涂料均混器,包括底板1,底板1上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凸块11、第二凸块12,第二凸块12上固定安装有套筒13,套筒13的中部穿插有螺纹杆14,螺纹杆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16,第一限位板16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限位板17,第二限位板17上安装有第一限位杆18,第一凸块11上固定安装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三限位板3,第三限位板3上安装有第二限位杆4。
[0025]需要对PU涂料的漆桶进行均混时,无需打开漆桶的盖子,将其整体放置在第三限位板3的一侧,第一限位杆18、第二限位杆4对漆桶进行限位、固定,不会掉落,第二限位板17对漆桶的另一端进行限位,漆桶不会脱落。
[0026]开启电机2,使第三限位板3、第二限位杆4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漆桶转动,因此可实
现漆桶内的PU涂料进行完全混合,工作效率高。
[0027]PU涂料在混合的过程中,盖子为封闭状,PU涂料没有与外界进行接触,不会有灰尘进入,便于使用。
[0028]螺纹杆14与套筒13螺纹连接,螺纹杆14远离第一限位板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15。
[0029]通过螺纹杆14、套筒13的配合,操作人员手持把手15并旋转,螺纹杆14关于套筒13滑动,即螺纹杆14带动第一限位板16、第二限位板17逐渐向着远离第三限位板3方向移动,拉开了第一限位杆18、第二限位杆4之间的距离,便于将漆桶放置在第一限位杆18、第二限位杆4之间,放入后,反向转动把手15,使第一限位杆18、第二限位杆4互相靠近,并交错分布,漆桶外壁上共有八个限位杆,可对漆桶进行全方位的防护,不易掉落,稳定性强,防护效果好,便于混合。
[0030]实施例2
[0031]本实施例意在促进解决如何对不同尺寸的漆桶进行限位、固定的问题,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4,第一限位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U涂料均混器,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凸块(11)、第二凸块(12),所述第二凸块(12)上固定安装有套筒(13),所述套筒(13)的中部穿插有螺纹杆(14),所述螺纹杆(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16),所述第一限位板(16)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限位板(17),所述第二限位板(17)上安装有第一限位杆(18),所述第一凸块(11)上固定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三限位板(3),所述第三限位板(3)上安装有第二限位杆(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U涂料均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4)与套筒(13)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14)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板(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U涂料均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18)、所述第二限位杆(4)分别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第一限位杆(18)、所述第二限位杆(4)交错分布。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亿成尹小平唐运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威宝高科涂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