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模板及模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00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装配式建筑模板及模板组件,装配式建筑模板可通过挤出成型,无需造粒,简化生产工艺,减少生产工具设备,降低能耗;其次装配式建筑模板可采用PVC原料制成,便于回收处理。此外,本装配式建筑模板无需在外表增设玻纤片材,通过设置加强柱、第一肋板第二肋板和第三肋板可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同时上述加强结构比较简单,可降低制作难度,节省制作成本。空心的设置使模板更加轻便,易于搬运。模板之间配合夹持件连接,即可实现模板演一个平面的固定延伸,适应于不同的建筑空间需求,适用于墙面,屋顶等多种施工环境。屋顶等多种施工环境。屋顶等多种施工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模板及模板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模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模板及模板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体的成型通常需要借助模板。具体地,先将数个模板组合围成一预定形状的中空区域,再向该中空区域内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干固成型、拆除模板后形成所需建筑体。
[0003]现有的建筑工程所用的一般都是木模板或普通中空塑料模板。木模板本身是由多层薄木片压缩、粘合而成,生产中使用含有甲醛对人体有害,且重复利用率低。塑料模板为PP板材,由于PP胶料收缩较大质地较软,使用后易变形且模板为中空结构导致握钉力不足。此外PP塑料中空模板还需要再经过热压工艺与玻纤片材复合成型,以提升结构强度,导致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模板及模板组件,旨在解决目前模板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模板,包括:
[0006]模板主体;包括用于朝向浇筑材料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0007]加强柱,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且向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凸起;
[0008]第一肋板,设置在相邻的两加强柱之间,所述第一肋板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0009]第二肋板,一端与所述第一肋板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肋板一侧的所述加强柱连接;
[0010]第三肋板,一端与所述第一肋板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肋板另一侧的所述加强柱连接;
[0011]所述加强柱、第一肋板、第二肋板和第三肋板沿着所述模板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肋板和第三肋板在相邻的两加强柱之间构造成一个V形槽。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柱中空设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侧板,以及连接两所述侧板的底板;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加强柱还包括连接两所述侧板的内壁的连接板,所述侧板、底板及连接板沿着所述模板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柱和所述第二肋板的连接处与所述加强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加强柱和所述第三肋板的连接处与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式建筑模板至少包括两根所述加强柱,所述加强柱位于所述模板主体宽度方向的两端。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式建筑模板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模板主体两端的盖
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插入所述V形槽中的安装凸起。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式建筑模板位于所述模板主体宽度方向两端的所述加强柱的相对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凹槽。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式建筑模板材质为PVC。
[0018]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模板组件,包括多个所述装配式建筑模板,以及连接相邻两所述装配式建筑模板的夹持件,多个所述装配式建筑模板平铺在同一平面上的。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包括相对的两夹持部以及连接两所述夹持部的连接部,所述夹持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卡接凸起;相邻的所述装配式建筑模板端部的两所述加强柱由所述夹持件夹持。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装配式建筑模板端部的两所述盖板由所述夹持件夹持;所述安装凸起的端部或者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卡接凸起用于与所述第二凹槽对接。
[0021]本技术中的装配式建筑模板可通过挤出成型,无需造粒,简化生产工艺,减少生产工具设备,降低能耗;其次装配式建筑模板可采用PVC原料制成,便于回收处理。此外,本装配式建筑模板无需在外表增设玻纤片材,通过设置加强柱、第一肋板第二肋板和第三肋板可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同时上述加强结构比较简单,可降低制作难度,节省制作成本。空心的设置使模板更加轻便,易于搬运。模板之间配合夹持件连接,即可实现模板演一个平面的固定延伸,适应于不同的建筑空间需求,适用于墙面,屋顶等多种施工环境。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装配式建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实施例中装配式建筑模板的俯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9]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
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本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模板,参照图1至图4,该装配式建筑模板包括:
[0031]模板主体10;包括用于朝向浇筑材料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
[0032]加强柱20,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且向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凸起;
[0033]第一肋板31,设置在相邻的两加强柱20之间,所述第一肋板31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0034]第二肋板32,一端与所述第一肋板31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肋板31一侧的所述加强柱20连接;
[0035]第三肋板33,一端与所述第一肋板31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肋板31另一侧的所述加强柱20连接;
[0036]所述加强柱20、第一肋板31、第二肋板32和第三肋板33沿着所述模板主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肋板32和第三肋板33在相邻的两加强柱20之间构造成一个V形槽。
[0037]在本实施例中,模板主体10可以是实心板,也可以是内部带有加强结构的空心板。第一肋板31和第二肋板32、第三肋板33、加强柱20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主体;包括用于朝向浇筑材料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加强柱,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且向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凸起;第一肋板,设置在相邻的两加强柱之间,所述第一肋板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第二肋板,一端与所述第一肋板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肋板一侧的所述加强柱连接;第三肋板,一端与所述第一肋板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肋板另一侧的所述加强柱连接;所述加强柱、第一肋板、第二肋板和第三肋板沿着所述模板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肋板和第三肋板在相邻的两加强柱之间构造成一个V形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柱中空设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侧板,以及连接两所述侧板的底板;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加强柱还包括连接两所述侧板的内壁的连接板,所述侧板、底板及连接板沿着所述模板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柱和所述第二肋板的连接处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加强柱和所述第三肋板的连接处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楊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皓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