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60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建筑模板组件,包括: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设有第一插接部;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一插接部配合、以连接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用于与地面形成支撑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在安装第一模板与支撑杆时,仅需将第一插接件对应插装于第一插接部,即可完成对于第一模板与支撑杆的连接固定。拆卸时,也仅需将第一插接件自第一插接部内拔出即可,无需借助辅助工具,操作简单、方便,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拆装第一模板与支撑杆,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插接件与插接部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模板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新建20亿平方米建筑,预计到2022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新增400亿平方米,其建筑数量和建设速度都属于世界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
[0003]由于我国的建筑结构以现浇混凝土结构为主体,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模板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建筑模板包括楼面模板、横梁模板和墙面模板等,浇筑混凝土时,建筑顶面所采用的模板,需要通过支撑杆支撑,以保证模板安装的精度和牢固性。
[0004]目前,支撑杆与楼面模板之间需通过顶托进行连接,也即:顶托的一端与楼面模板的底部连接,顶托的另一端与支撑杆的顶部连接,以借助支撑杆和顶托实现地面对于楼面模板的支撑。但是,顶托的结构复杂,拆装也较为繁琐,并且成本也相对较高。如此,将降低施工效率,增加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建筑模板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的楼面模板与支撑杆采用顶托连接,导致施工效率低、施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模板组件,包括:
[0007]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设有第一插接部;
[0008]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一插接部配合、以连接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用于与地面形成支撑配合。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板包括多个,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边角处均设有一所述第一插接部;
[0010]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插接件,多个所述第一插接件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模板的各自一所述第一插接部对应,以拼接固定多个所述第一模板。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包括:
[0012]杆体;
[0013]安装部,位于所述杆体靠近所述第一模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插接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并与其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第一插销,所述第一插销沿所述支撑杆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销与所述第一插孔相适配。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板包括底板和围绕设置在所述底板周侧的外框,所述外框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支撑杆延伸,所述第一插接部设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杆连接的一侧。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板组件还包括:
[0017]第二模板,与所述第一模板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之间设有
第二插接件和第二插接部,以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第二插销,所述第二插销沿所述支撑杆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销与所述第二插孔相适配。
[0019]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支撑杆连接的一侧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朝向所述支撑杆延伸,所述第一插孔或第二插孔形成于所述连接柱上。
[0020]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模板与支撑杆之间通过第一插接件与第一插接部的插装配合连接,也即,在安装第一模板与支撑杆时,仅需将第一插接件对应插装于第一插接部,即可完成对于第一模板与支撑杆的连接固定。拆卸时,也仅需将第一插接件自第一插接部内拔出即可,无需借助辅助工具,操作简单、方便,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拆装第一模板与支撑杆,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插接件与插接部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建筑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第一模板、支撑杆和第一插接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模板、支撑杆和第一插接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1中支撑杆的仰视图;
[0026]图6为图4中支撑杆的仰视图;
[0027]图7为图1中第一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图8中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3]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4]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
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5]请参见图1至4,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模板组件,包括:
[0036]第一模板10,所述第一模板10设有第一插接部20;
[0037]支撑杆30,所述支撑杆30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接件40,所述第一插接件40与所述第一插接部20配合、以连接所述第一模板10与所述支撑杆30,所述支撑杆30的另一端用于与地面形成支撑配合。
[0038]本实施例中,第一模板10用于建筑房屋顶面,也即第一模板10为楼面模板。第一模板10可以为塑料模板、钢模板或者木模板等,塑料模板又可以为PVC模板或PE模板。示例性的,支撑杆30为空心圆管,其一端用于与第一模板10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地面形成支撑配合。
[0039]进一步的,第一模板10上设有第一插接部20,支撑杆30上设有第一插接件40,第一插接件40与第一插接部20相适配。安装第一模板10与支撑杆30时,仅需将支撑杆30上的第一插接件40对准第一模板10上的第一插接部20插入即可,无需辅助工具,操作简单、方便。
[0040]其中,第一插接部20可以设置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板,所述第一模板设有第一插接部;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一插接部配合、以连接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用于与地面形成支撑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包括多个,每一所述第一模板的边角处均设有一所述第一插接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插接件,多个所述第一插接件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模板的各自一所述第一插接部对应,以拼接固定多个所述第一模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杆体;安装部,位于所述杆体靠近所述第一模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插接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并与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第一插销,所述第一插销沿所述支撑杆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第一插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楊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皓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