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990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建筑模板,包括模板和垫脚结构;模板的端面上凹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贯穿模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垫脚结构沿第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至少部分嵌设于第一安装槽内,垫脚结构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槽的两端齐平,用于承载在模板的底部,以密封模板与加工台面之间的缝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建筑模板能够避免浇筑过程中的混凝土浆渗入模板内部,不会发生混凝土浆进入模板内部凝固后导致拆模困难,提升了拆模容易度。拆模容易度。拆模容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模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建筑行业中,建筑模板是常用的工具之一,主要用于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规范和标准化建筑物的外观、结构、装修、设备等方面。建筑模板的使用可以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制定标准化的建筑方案,提高建筑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浪费。
[0003]目前,大都采用中空模板,以降低模板的生产升本、以及减轻模板重量便于施工人员搬运等;主要由中空模板、支撑体系、调整系统以及连接件这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将多块中空模板直接竖立放置在地面(即浇筑固化完成的楼面上)形成闭合的浇筑区域,以承载混凝土浇筑和施工过程中的重量和压力,用于构件建筑结构中的墙壁、屋顶等部分,支撑体系统则用于支撑和固定中空模板,通常由立柱、梁、钢托等构件组成,最后通过连接件将中空模板和支撑系统进行连接。然而,这种方案存在以下不足:在布置模板时,由于中空模板竖立安装,中空模板具有开口的一端则直接与地面、楼面接触,使得浇筑过程中的混凝土浆极容易进入中空模板端面的空洞中,其凝固后会使得模板拆卸十分地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模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模板由于混凝土浆凝固后拆卸困难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建筑模板包括:
[0006]模板,所述模板的端面上凹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贯穿所述模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0007]垫脚结构,所述垫脚结构沿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垫脚结构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两端齐平,用于承载在所述模板的底部,以密封所述模板与加工台面之间的缝隙。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垫脚结构包括:
[0009]细长的本体;
[0010]定位件,自所述本体的外侧壁突出,用于在所述本体装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后与连接至所述模板。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筑模板还包括:
[0012]第一限位槽,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侧壁上;
[0013]所述垫脚结构还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自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伸出,用于嵌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使所述本体与所述模板进行预定位。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筑模板还包括:
[0015]第二安装槽,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侧壁上凹设有
第二限位槽;
[0016]所述垫脚结构还包括:
[0017]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自所述定位件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侧壁凸起,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配合,使所述垫脚结构与所述模板相对固定。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为螺钉;
[0019]所述本体呈中空筒状,所述本体上均匀间隔分布有若干第一通孔,以及与若干第一通孔对称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若干第一通孔用于供所述螺钉穿入;
[0020]所述垫脚结构还包括:
[0021]连接件,穿设于所述本体内,所述连接件上均匀间隔分布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若干第一通孔、所述若干第二通孔对应;
[0022]所述螺钉进从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本体后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以将所述连接件压紧在所述本体的内壁。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垫脚结构还包括:
[0024]弹性的密封棒,穿设于所述本体内部,用于填充所述本体并封堵所述本体内部的空间。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垫脚结构还包括填充于所述本体内壁与所述密封棒之间的胶体,所述胶体用于封堵所述密封棒与所述本体内壁的间隙。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建筑模板还包括:
[0027]调节部件,设于所述模板设有垫脚结构的一端,用于支撑调节所述模板。
[002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建筑模板,通过在模板上开设第一安装槽,用于供部分垫脚结构进入,以容纳垫脚结构,再通过沿第一安装槽铺设垫脚结构,并利用模板自身的重量对其施加挤压力,使得垫脚结构与模板、工作台面紧密贴合、以提升多块模板形成的闭合浇筑区域底部密封性。相较于现有直接将中空模板竖立安装,使其具有开口的一端直接与地面、楼面接触的方案而言,本技术的建筑模板能够避免混凝土浆进入中空模板内部,不会由于混凝土浆进入中空模板内部凝固后导致拆模困难,提升了拆模容易度。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建筑模板一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建筑模板一实施例中的侧视图;
[0032]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建筑模板的安装示意图;
[0034]图6为本技术建筑模板二实施例的爆炸图。
[0035]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0036]模板100;第一安装槽101;第一限位槽102;第二限位槽103a;垫脚结构200;本体200a;定位件201;限位凸起202;固定部203;第一通孔204a;第二通孔204b;连接件205;第三通孔205a;密封棒206;调节部件207。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9]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40]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1]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模板100,主要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浇筑,例如,避免浇筑过程中的混凝土浆进入中空模板100内部。
[0042]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建筑模板100包括模板100和垫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所述模板的端面上凹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贯穿所述模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垫脚结构,所述垫脚结构沿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垫脚结构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两端齐平,用于承载在所述模板的底部,以密封所述模板与加工台面之间的缝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垫脚结构包括:细长的本体;定位件,自所述本体的外侧壁突出,用于在所述本体装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后与连接至所述模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槽,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侧壁上;所述垫脚结构还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自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伸出,用于嵌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使所述本体与所述模板进行预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安装槽,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侧壁上凹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垫脚结构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自所述定位件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侧壁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皓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