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60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6
本申请涉及直流变频烟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电机控制电路。包括主控MCU电路、第一电机MCU、第二电机MCU、第一IPM电路、第二IPM电路、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MCU连接主控MCU电路和第二电机MCU。第一电机MCU和第二电机MCU分别通过第一IPM电路和第二IPM电路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主控MCU电路发送转速调节指令给第一电机MCU。第一电机MCU在两台电机转速同步的情况下,根据转速调节指令,通过第一IPM电路调节第一电机的转速,并将转速调节指令发送给第二电机MCU,以使第二电机MCU根据转速调节指令通过第二IPM电路调节第二电机的转速。采用本申请可以协调双电机转速差异。的转速。采用本申请可以协调双电机转速差异。的转速。采用本申请可以协调双电机转速差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机控制电路


[0001]本申请涉及直流变频烟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电机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直流变频烟机以单电机为主,但最大静压、最大风量受限于单电机的极限转速,导致噪音随着转速提高而增大。双电机系统理论上可将整机极限性能提升一倍,在达到相同的静压、风量指标时各电机的转速可降低一半,实现高性能低噪音的效果。
[0003]但是,双电机系统需要解决如何处理双电机控制时序,如何协调双电机转速差异的问题。并且双电机系统复杂,控制难度大。针对以上痛点,亟需一种双电机控制的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电机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MCU(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电路、第一电机MCU、第二电机MCU、第一IPM(智能功率模块,Intelligent Power Module)电路、第二IPM电路、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其中,
[0005]所述主控MCU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MCU,所述第一电机MCU连接所述第二电机MCU;
[0006]所述第一电机MCU通过所述第一IPM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MCU通过所述第二IPM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
[0007]所述主控MCU电路,用于发送转速调节指令给所述第一电机MCU;
[0008]所述第一电机MCU,用于通过所述第一IPM电路获取所述第一电机的转速;
[0009]所述第二电机MCU,用于通过所述第二IPM电路获取所述第二电机的转速,并将所述第二电机的转速发送给所述第一电机MCU;
[0010]所述第一电机MCU,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转速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转速同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转速调节指令,通过所述第一IPM电路调节所述第一电机的转速,并将转速调节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二电机MCU,以使所述第二电机MCU根据所述转速调节指令通过所述第二IPM电路调节所述第二电机的转速。
[0011]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IPM电路包括第一IPM,所述第二IPM电路包括第二IPM,所述主控MCU电路包括主控MCU,所述主控MCU的发送串口和接收串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机MCU的第一接收串口和第一发送串口;
[0012]所述第一电机MCU的第二接收串口和第二发送串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机MCU的发送串口和接收串口;
[0013]所述第一电机MCU的U
H
引脚、V
H
引脚、W
H
引脚、U
L
引脚、V
L
引脚和W
L
引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一IPM的U
p
引脚、V
p
引脚、W
p
引脚、U
n
引脚、V
n
引脚和W
n
引脚,所述第一IPM的U引脚、V引脚和W引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U相、V相和W相;
[0014]所述第二电机MCU的U
H
引脚、V
H
引脚、W
H
引脚、U
L
引脚、V
L
引脚和W
L
引脚分别连接所述
第二IPM的U
p
引脚、V
p
引脚、W
p
引脚、U
n
引脚、V
n
引脚和W
n
引脚,所述第二IPM的U引脚、V引脚和W引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U相、V相和W相。
[0015]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IPM电路和所述第二IPM电路分别还包括相同的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第三限流电阻、第四限流电阻、第五限流电阻和第六限流电阻;其中,
[0016]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一端、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一端、第三限流电阻的第一端、第四限流电阻的第一端、第五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和第六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IPM的U
p
引脚、V
p
引脚、W
p
引脚、U
n
引脚、V
n
引脚和W
n
引脚;
[0017]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第三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第四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第五限流电阻的第二端和第六限流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机MCU的U
H
引脚、V
H
引脚、W
H
引脚、U
L
引脚、V
L
引脚和W
L
引脚。
[0018]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IPM电路和所述第二IPM电路分别还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自举电容电路和第二自举电容电路,所述第一自举电容电路包括第一电解电容、第二电解电容、第三电解电容、第一瓷片电容、第二瓷片电容和第三瓷片电容;其中,
[0019]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瓷片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IPM的V
Wfb
引脚,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瓷片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IPM的W引脚;
[0020]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瓷片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IPM的V
Vfb
引脚,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瓷片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IPM的V引脚;
[0021]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瓷片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IPM的V
Ufb
引脚,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瓷片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IPM的U引脚。
[0022]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IPM电路和所述第二IPM电路分别还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过温检测电路和第二过温检测电路,所述第一过温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第一滤波电阻、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一过温检测电路供电电源;其中,
[0023]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滤波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MCU的V
OT
引脚;
[0024]所述第一滤波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IPM的V
ot
引脚;
[0025]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26]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温检测电路供电电源。
[0027]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IPM电路和所述第二IPM电路分别还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过流检测电路和第二过流检测电路,所述第一过流检测电路包括采样电阻、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分压电容、第二上拉电阻、第三滤波电容、第四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阻和第一过流检测电路供电电源;其中,
[0028]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分压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MCU电路、第一电机MCU、第二电机MCU、第一IPM电路、第二IPM电路、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其中,所述主控MCU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MCU,所述第一电机MCU连接所述第二电机MCU;所述第一电机MCU通过所述第一IPM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二电机MCU通过所述第二IPM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所述主控MCU电路,用于发送转速调节指令给所述第一电机MCU;所述第一电机MCU,用于通过所述第一IPM电路获取所述第一电机的转速;所述第二电机MCU,用于通过所述第二IPM电路获取所述第二电机的转速,并将所述第二电机的转速发送给所述第一电机MCU;所述第一电机MCU,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转速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转速同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转速调节指令,通过所述第一IPM电路调节所述第一电机的转速,并将转速调节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二电机MCU,以使所述第二电机MCU根据所述转速调节指令通过所述第二IPM电路调节所述第二电机的转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PM电路包括第一IPM,所述第二IPM电路包括第二IPM,所述主控MCU电路包括主控MCU,所述主控MCU的发送串口和接收串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机MCU的第一接收串口和第一发送串口;所述第一电机MCU的第二接收串口和第二发送串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机MCU的发送串口和接收串口;所述第一电机MCU的U
H
引脚、V
H
引脚、W
H
引脚、U
L
引脚、V
L
引脚和W
L
引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一IPM的U
p
引脚、V
p
引脚、W
p
引脚、U
n
引脚、V
n
引脚和W
n
引脚,所述第一IPM的U引脚、V引脚和W引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U相、V相和W相;所述第二电机MCU的U
H
引脚、V
H
引脚、W
H
引脚、U
L
引脚、V
L
引脚和W
L
引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二IPM的U
p
引脚、V
p
引脚、W
p
引脚、U
n
引脚、V
n
引脚和W
n
引脚,所述第二IPM的U引脚、V引脚和W引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U相、V相和W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PM电路和所述第二IPM电路分别还包括相同的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第三限流电阻、第四限流电阻、第五限流电阻和第六限流电阻;其中,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一端、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一端、第三限流电阻的第一端、第四限流电阻的第一端、第五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和第六限流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IPM的U
p
引脚、V
p
引脚、W
p
引脚、U
n
引脚、V
n
引脚和W
n
引脚;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第三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第四限流电阻的第二端、第五限流电阻的第二端和第六限流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机MCU的U
H
引脚、V
H
引脚、W
H
引脚、U
L
引脚、V
L
引脚和W
L
引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PM电路和所述第二IPM电路分别还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自举电容电路和第二自举电容电路,所述第一自举电容电路包括第一电解电容、第二电解电容、第三电解电容、第一瓷片电容、第二瓷片电容和第三瓷片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瓷片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IPM的V
Wfb
引脚,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瓷片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IPM的W引脚;
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瓷片电容的第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淦恩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