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射流均质腔体及均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333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微射流均质腔体及均质机,均质腔体包括外壳、第一保持件、第二保持件和交互体,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上开设有凹槽,凹槽依次通过第二保持件、交互体和第一保持件抵住第一壳体,交互体的上部窄下部宽,上部与凹槽形成第三分流通道和第四分流通道,上部与下部中间设有对撞通道,下部设有汇流通道,第三分流通道和第四分流通道均通过对撞通道与汇流通道相通,第一保持件设有通道,分别与入口通道、第三分流通道和第四分流通道相通,第二保持件设有通道使得汇流通道与出口通道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均质腔体的加工和安装的精度要求高、难度高,需要经常维护,影响均质效果的问题。影响均质效果的问题。影响均质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射流均质腔体及均质机


[0001]本技术涉及微射流均质腔
,尤其涉及一种微射流均质腔体及均质机。

技术介绍

[0002]微射流是在超高压的压力作用下,经过孔径很微小的阀心,产生几倍音速的流体,从而达到分散,均质,乳化,纳米颗粒等等。均质机是一种应用于药品、食品、乳品、饮料行业中的加工设备。具体来说,均质机是一种针对粘度低于0.2Pa.s、温度低于99℃的液体液态物料进行均质\乳化的设备。其通对将液态物料的料浆依序进行挤压、冲击和膨胀三个步骤,来实现液态物料的细化和均匀混合。具体来说,现有的均质机主要通过皮带带动活塞做往复运动:液态产品进入压力腔体中、在阀件的间隙之间往复的剪切、摩擦、挤压、碰撞,从而完成液态物料的细化和均匀混合。最终完成均质的液态物料料液从压力腔体排出。
[0003]现有的一种微射流混合设备,如专利公告号为CN103442792B的中国专利力公开了一种低滞留体积混合腔,包括一种由入口混合腔部件和出口混合腔部件组成的微射流混合腔结构,微通道由分别开设在入口混合腔部件和出口混合腔部件上的微型通槽拼合而成。但是,需要各部件或各通道开口的中心对齐,加工和安装的精度要求高、难度高,需要经常维护,影响均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射流均质腔体及均质机,解决现有均质腔体的加工和安装的精度要求高、难度高,需要经常维护,影响均质效果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射流均质腔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输入液体的入口通道,所述第二壳体设有输出液体的出口通道,还包括第一保持件、第二保持件和交互体,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依次通过第二保持件、交互体和第一保持件抵住所述第一壳体,所述交互体的上部窄下部宽,上部与所述凹槽形成第三分流通道和第四分流通道,上部与下部中间设有对撞通道,下部设有汇流通道,所述第三分流通道和第四分流通道均通过对撞通道与所述汇流通道相通,所述第一保持件设有通道,分别与所述入口通道、第三分流通道和第四分流通道相通,所述第二保持件设有通道使得所述汇流通道与出口通道相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持件设有位于中心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位于底部两侧的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所述入口通道和第一通道相通,所述第一通道分别和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二分流通道相通,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和第三分流通道相通,所述第二分流通道和第四分流通道相通,所述第二保持件设有第三通道,所述汇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三通道和出口通道相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持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凸起抵住。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一保持件上的第三锥面抵住,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锥面,与所述第二保持件上的第四锥面抵住。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对撞通道为多条平行的直通道。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在入口通道的初始端设有进料端,所述第二壳体在出口通道的末端设有出料端,所述进料端和出料端均为圆柱体,所述进料端和出料端与高压接头相连。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端设有第五锥面,所述出料端设有第六锥面,所述第五锥面和第六锥面顶住所述高压接头的锥面。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槽键定位。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固定孔,所述第二壳体上对应所述螺纹固定孔开设有沉头通孔,所述沉头通孔内穿设有旋接在所述螺纹固定孔内的紧固螺栓。
[0016]本技术也公开了一种包括所述的微射流均质腔体的均质机。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9](1)本技术通过设于交互体两侧的分流通道,位于交互体中间的对撞通道,实现从两侧向中间的对撞,而且对撞通道位于交互体内部,不需要多个部件组合,从而不需要各通道或各部件的对准、中心对齐,降低了均质腔体加工和安装的精度要求,降低了均质腔体的加工和安装难度,保障了均质均一效果,也保障了均质稳定性,减少了均质腔体的维护次数;
[0020](2)本技术通过紧固螺栓紧固外壳,通过第一壳体的锥面贴合第一保持件的锥面,第二保持件的锥面贴合第二壳体的锥面,从而使得紧固螺栓紧固外壳后,第一壳体、第一保持件、交互体、第二保持件和第二壳体均紧密贴合,保障原液仅沿既定通道流通,进一步保障了均质效果;
[0021](3)本技术的交互体的上部始终与凹槽内壁不相贴,分流通道一直存在,而其它位于中心的通道相对较大,中心偏移的误差不会影响流通,进一步降低了均质腔体的加工和安装难度;
[0022](4)本技术通过进料端和出料端与高压接头相连,并通过锥面顶住,从而在锥面出现腐蚀时仅需要修复锥面,不需要报废整个均质腔体,提高了均质腔体的重复使用率,延长了均质腔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3]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微射流均质腔体的剖面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微射流均质腔体的剖面图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交互体的三维结构立体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均质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均质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9]图中:1:均质腔体;100:第一壳体;101:入口通道;110:第五锥面;120:进料端;130:第一锥面;200:第一保持件;201:第一通道;202:第一分流通道;203:第二通道;204:第二分流通道;210:第三锥面;300:紧固螺栓;400:交互体;401:第三分流通道;402:第四分流通道;403:汇流通道;404:对撞通道;500:第二壳体;501:出口通道;510:第六锥面;520:出料端;530:第二锥面;600:第二保持件;601:第三通道;610:第四锥面;700:槽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1]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微射流均质腔体,如图1

2所示,包括外壳、第一保持件200、第二保持件600和交互体400,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500,所述第二壳体500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依次通过第二保持件600、交互体400和第一保持件200接触所述第一壳体100上的凸起;所述第一壳体100上开设有输入液体的入口通道101,所述第二壳体500上开设有输出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射流均质腔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500),所述第一壳体(100)设有输入液体的入口通道(101),所述第二壳体(500)设有输出液体的出口通道(5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保持件(200)、第二保持件(600)和交互体(400),所述第二壳体(500)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依次通过第二保持件(600)、交互体(400)和第一保持件(200)抵住所述第一壳体(100),所述交互体(400)的上部窄下部宽,上部与所述凹槽形成第三分流通道(401)和第四分流通道(402),上部与下部中间设有对撞通道(404),下部设有汇流通道(403),所述第三分流通道(401)和第四分流通道(402)均通过对撞通道(404)与所述汇流通道(403)相通,所述第一保持件(200)设有通道,分别与所述入口通道(101)、第三分流通道(401)和第四分流通道(402)相通,所述第二保持件(600)设有通道使得所述汇流通道(403)与出口通道(501)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射流均质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件(200)设有位于中心的第一通道(201)和第二通道(203)、位于底部两侧的第一分流通道(202)和第二分流通道(204),所述入口通道(101)和第一通道(201)相通,所述第一通道(201)分别和所述第一分流通道(202)和第二分流通道(204)相通,所述第一分流通道(202)和第三分流通道(401)相通,所述第二分流通道(204)和第四分流通道(402)相通,所述第二保持件(600)设有第三通道(601),所述汇流通道(403)通过所述第三通道(601)和出口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非无翁宽叶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