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234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载机器人,所述车载机器人包括底壳、转动组件及机器人主体,所述底壳设有安装腔和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转动孔,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驱动件和转接件,所述转动驱动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活动穿设于所述转动孔,所述机器人主体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转接件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转动驱动件驱动所述转接件带动所述机器人主体绕所述转动孔的轴心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拆卸机器人主体的车载机器人,该车载机器人还能够实现转动,以便于根据用户的声音旋转朝向用户,实现主动形式的听感优化。形式的听感优化。形式的听感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大众对于明显区别于传统燃油汽车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中的智能化集成是一大亮点。相关技术中,通常在车体内设置有可进行人机交互的车载机器人,该车载机器人含有显示屏,整车中连通使用车机系统的语音系统,能够实现人机语音交互。
[0003]但是,车载机器人一般设置为固定于车体内,且位于汽车前门两侧,且无法拆卸,导致使用不便。同时,汽车的听音环境和家里不同,而车载机器人通常固定嵌入到汽车中控台前方,发出的声音向上,不能朝向听众,声音环绕播放效果不佳,且无法很好的实现交互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机器人,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拆卸机器人主体的车载机器人,该车载机器人还能够实现转动,以便于根据用户的声音旋转朝向用户,实现主动形式的听感优化。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载机器人,所述车载机器人包括:
[0006]底壳,所述底壳设有安装腔和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转动孔;
[0007]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驱动件和转接件,所述转动驱动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活动穿设于所述转动孔;及
[0008]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转接件可拆卸连接;
[0009]其中,所述转动驱动件驱动所述转接件带动所述机器人主体绕所述转动孔的轴心旋转。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远离所述转动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轴中二者之一设有卡接件,二者之另一设有卡扣件,所述转接件通过所述卡接件和所述卡扣件的卡接配合与所述连接轴可拆卸连接。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远离所述转动驱动件的一端设有连接槽,至少部分所述连接轴伸入所述连接槽内;
[0012]所述连接槽的内壁设有所述卡接件,所述连接轴的外壁设有所述卡扣件。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包括第一凸条、至少一个第二凸条、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沿所述连接槽的轴向方向间隔设于所述连接槽的槽壁,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之间,并沿所述连接槽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围合形成卡槽,所述第二限位部背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围合形成旋转槽;
[0014]所述卡扣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轴外壁的卡凸和旋转凸起,所述卡凸和所述旋转凸起沿所述连接轴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
[0015]其中,所述连接轴伸入所述连接槽内时,所述卡凸和所述旋转凸起容纳于所述旋转槽内,旋转所述连接轴,使所述卡凸和所述旋转凸起沿所述旋转槽移动,以使所述卡凸卡接于所述卡槽内,且所述旋转凸起限位于所述旋转槽内。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条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凸条沿所述连接槽的槽壁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条之间形成连通所述旋转槽的缺口,每一所述第二凸条对应连接有所述第一限位部和一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卡扣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卡扣件沿所述连接轴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卡扣件包括一所述卡凸和一所述旋转凸起。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条对应至少一所述缺口设有连通口,所述连接轴还设有至少一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一所述卡扣件对应设置,并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旋转所述连接轴时,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一凸条背向所述第二凸条的一侧滑动抵接;
[0018]且/或,所述第二限位部背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导斜面,所述第二限位部面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导斜面;
[0019]且/或,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一凸条之间的间隙距离从所述第一限位部至所述缺口逐渐增大;
[0020]且/或,所述机器人主体还设有阻尼件,所述连接轴的外壁设有凹槽,所述阻尼件容纳并限位于所述凹槽内,且部分所述阻尼件凸出所述凹槽的槽口,所述连接轴伸入所述连接槽内时,所述阻尼件与所述连接槽的槽壁抵接。
[00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支架设有限位槽,所述转动驱动件包括转动定子部和转动转子部,所述转动定子部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转动转子部与所述转接件连接;
[0022]且/或,所述车载机器人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转动驱动件和所述机器人主体电连接。
[00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主体包括:
[0024]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容腔和连通所述容腔的避让槽;
[0025]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位于所述容腔内,所述转动支架设有固定槽,所述转动支架背向所述固定槽的一侧设有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转动支架的一端穿出所述避让槽,并与所述转接件可拆卸连接;及
[0026]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槽内,并与所述外壳连接;
[0027]其中,所述摆动组件驱动所述外壳摆动,以使所述连接轴沿所述避让槽移动,且所述外壳的摆动平面与所述机器人主体的旋转平面呈夹角。
[002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支架包括底部和设于所述底部相对两侧的安装部,两个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底部围合形成所述固定槽,所述连接轴连接于所述底部;
[0029]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摆动驱动件和电机支架,所述摆动驱动件包括摆动转子部和设于所述摆动转子部两端的摆动定子部,两个所述摆动定子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电机支架连接于所述摆动转子部,并与所述外壳连接。
[003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围合形成所述容腔,所述前壳具有前侧面,所述后壳设有所述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从所述前侧面朝向远离所述前侧面的方向延伸;
[0031]且/或,所述电机支架设有连接柱,所述底部对应所述连接柱设有避位槽,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避位槽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避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避让槽的延伸方向一致;
[0032]且/或,所述摆动驱动件为无刷电机;
[0033]且/或,所述转动驱动件为无刷电机。
[003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车载机器人通过在底壳内设置安装腔,可利用安装腔安装固定转动组件,并在底壳上设置连通安装腔的转动孔,使得转动组件的转动驱动件设于安装腔内,转接件的一端与转动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转接件的另一端活动穿设于转动孔,同时在机器人主体设有连接轴,利用连接轴与转接件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机器人主体与底壳的拆装,提供使用便利性,也方便更换不同的机器人主体,进一步利用转动驱动件驱动转接件带动连接轴和机器人主体绕转动孔的轴心旋转,从而实现机器人主体根据用户的使用和出声方向进行旋转,以提高智能性和人机交互性能,不仅实现主动形式的听感优化,还有效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机器人包括:底壳,所述底壳设有安装腔和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转动孔;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驱动件和转接件,所述转动驱动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活动穿设于所述转动孔;及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转接件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转动驱动件驱动所述转接件带动所述机器人主体绕所述转动孔的轴心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远离所述转动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轴中二者之一设有卡接件,二者之另一设有卡扣件,所述转接件通过所述卡接件和所述卡扣件的卡接配合与所述连接轴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远离所述转动驱动件的一端设有连接槽,至少部分所述连接轴伸入所述连接槽内;所述连接槽的内壁设有所述卡接件,所述连接轴的外壁设有所述卡扣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包括第一凸条、至少一个第二凸条、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沿所述连接槽的轴向方向间隔设于所述连接槽的槽壁,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之间,并沿所述连接槽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围合形成卡槽,所述第二限位部背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围合形成旋转槽;所述卡扣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轴外壁的卡凸和旋转凸起,所述卡凸和所述旋转凸起沿所述连接轴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连接轴伸入所述连接槽内时,所述卡凸和所述旋转凸起容纳于所述旋转槽内,旋转所述连接轴,使所述卡凸和所述旋转凸起沿所述旋转槽移动,以使所述卡凸卡接于所述卡槽内,且所述旋转凸起限位于所述旋转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条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凸条沿所述连接槽的槽壁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条之间形成连通所述旋转槽的缺口,每一所述第二凸条对应连接有所述第一限位部和一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卡扣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卡扣件沿所述连接轴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卡扣件包括一所述卡凸和一所述旋转凸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对应至少一所述缺口设有连通口,所述连接轴还设有至少一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一所述卡扣件对应设置,并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旋转所述连接轴时,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坤岭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