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树杈型铸钢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201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间树杈型铸钢节点,其能够缩短铸钢节点的焊接时间,降低铸钢节点的重量,保证承载力,该铸钢节点包括空心球体和第四主管,空心球体内设置有与空心球体共球心的半球腔体和与半球腔体贯通且呈圆形阵列分布的扇形腔体,扇形腔体的圆心距离半球腔体的球心40mm;空心球体的直径为450mm;半球腔体的直径为250mm;扇形腔体半径为60mm;第四主管的中轴线过空心球体的球心,第四主管的端面朝向球心方向上设置有4个以第四主管的中轴线为圆心呈圆形阵列分布的第四连接槽,第四连接槽的截面呈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间树杈型铸钢节点


[0001]本技术涉及铸钢节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间树杈型铸钢节点。

技术介绍

[0002]铸钢节点是在大跨度桁架结构中,用于多杆件相交部分的核心结构,一般是以整体浇铸而成的铸钢件,具有美观,流畅,受力合理等特点。
[0003]铸钢节点主要分为铸钢管节点、铸钢空心球节点、铸钢板节点、铸钢复合节点,支管的连接上常为圆柱状连接槽或者连接腔,在装配时,将铸钢节点吊装到制定位置后需要进行角度测量后并保持铸钢节点位置不变后再焊接,其装配工艺难度大,装配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树杈型铸钢节点,其能够缩短铸钢节点的焊接时间,降低铸钢节点的重量,保证承载力。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空间树杈型铸钢节点,该铸钢节点包括空心球体和第四主管,空心球体内设置有与空心球体共球心的半球腔体和与半球腔体贯通且呈圆形阵列分布的扇形腔体,扇形腔体为90
°
扇形腔体,扇形腔体的圆心距离半球腔体的球心40mm;空心球体的直径为450mm;半球腔体的直径为250mm;扇形腔体半径为60mm;第四主管的中轴线过空心球体的球心,第四主管的端面朝向球心方向上设置有4个以第四主管的中轴线为圆心呈圆形阵列分布的第四连接槽,第四连接槽的截面呈90
°
扇形,第四连接槽的底部为圆弧状,第四连接槽的斜度为2
°
;第四主管的管径为400mm;第四连接槽的最大半径为120mm;第四主管上设置有斜度为30度的倒角。
[0007]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空间树杈型铸钢节点还包括第十短支管,第十短支管的中轴线与第四主管的中轴线重合,第十短支管和第四主管基于球心相对设置;第十短支管的直径为114mm,第十短支管的端面到球心的距离为520mm,第十短支管上设置有20mm的连接凸台;第十短支管设置有斜度为2
°
的第十圆弧底连接槽,第十圆弧底连接槽的最大直径为64mm;第十圆弧底连接槽的深度为295mm。
[0008]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包括第二长支管和第八长支管,从第四主管的端面俯视时,第二长支管和第八长支管的中轴线重合;以第四主管和第十短支管为正视图,第二长支管和第八长支管呈第一圆弧底V字形结构,第八长支管和第二长支管的端面到球心的距离为1145mm,第八长支管的直径为300mm,第二长支管的直径为160mm;第一圆弧底V字形结构的底部到球心的距离为795mm,第八长支管上设置有一吊耳。
[0009]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包括第一短支管和第九短支管,从第四主管的端面俯视时,第一短支管和第九短支管的中轴线重合,第九短支管和第八长支管的中轴线夹角为173
°
;以第四主管和第十短支管为正视图,第一短支管和第九短支管呈第二圆弧底V字形结构,第九短支管和第一短支管的端面到球心的距离为695mm,第九短支管和第一
短支管的直径为245mm;第二圆弧底V字形结构的底部到球心的距离为435mm,第九短支管上设置有一吊耳;第一短支管上设置有与半球腔体贯通的斜度为4
°
的第一连接腔。
[0010]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包括第五短支管和第七短支管,从第四主管的端面俯视时,第五短支管和第七短支管的中轴线重合,第七短支管和第八长支管的中轴线夹角为103
°
;以第四主管和第十短支管为正视图,第五短支管和第七短支管呈第三圆弧底V字形结构,第七短支管和第五短支管的端面到球心的距离为695mm,第七短支管的直径为180mm,第五短支管的直径为220mm;第三圆弧底V字形结构的底部到球心的距离为260mm。
[0011]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第三短支管,从第四主管的端面俯视时,第三短支管与第二长支管和第八长支管的中轴线重合,第三短支管与第八长支管的夹角为63
°
,与第四主管夹角为46
°
,第三短支管与第八长支管的也呈圆弧形V字形结构。
[0012]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中的空间树杈型铸钢节点,其在空心球体内部设置半球腔体,半球腔体还设置有与半球腔体贯通的扇形腔体,用于减少铸钢节点的整体重量,且在第四主管上做出改进,将原有的直通管状的连接槽优化4个截面呈扇形的第四连接槽,由于空间树杈型铸钢节点上设置有多根方向各异、长度各异的支管,采用第四连接槽方便控制整体铸钢节点的设置方向,避免后期在焊接过程中的多次角度校对。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4]图1

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间树杈型铸钢节点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短支管和第二长支管截面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短支管截面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四主管截面示意图;
[001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五短支管和第六短支管截面示意图;
[001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七短支管和第八长支管截面示意图;
[002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九短支管和第十短支管截面示意图。
[0021]图标:空心球体0;半球腔体001;扇形腔体002;吊耳003;第一短支管1;第一连接腔111;第二长支管2;第二圆弧底连接槽201;第三短支管3;第三圆弧底连接槽301;第四主管4;第四连接槽401;第五短支管5;第五圆弧底连接槽501;第六短支管6;第六圆弧底连接槽601;第七短支管7;第七圆弧底连接槽701;第八长支管8;第八圆弧底连接槽801;第九短支管9;第九圆弧底连接槽901;第十短支管10;第十圆弧底连接槽1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树杈型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钢节点包括:空心球体,所述空心球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空心球体共球心的半球腔体和与所述半球腔体贯通且呈圆形阵列分布的扇形腔体,所述扇形腔体为90
°
扇形腔体,所述扇形腔体的圆心距离所述半球腔体的球心40mm;所述空心球体的直径为450mm;所述半球腔体的直径为250mm;所述扇形腔体半径为60mm;第四主管,所述第四主管的中轴线过所述空心球体的球心,所述第四主管的端面朝向所述球心方向上设置有4个以所述第四主管的中轴线为圆心呈圆形阵列分布的第四连接槽,所述第四连接槽的截面呈90
°
扇形,所述第四连接槽的底部为圆弧状,所述第四连接槽的斜度为2
°
;所述第四主管的管径为400mm;所述第四连接槽的最大半径为120mm;所述第四主管上设置有斜度为30度的倒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树杈型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树杈型铸钢节点还包括第十短支管,所述第十短支管的中轴线与所述第四主管的中轴线重合,所述第十短支管和所述第四主管基于球心相对设置;所述第十短支管的直径为114mm,所述第十短支管的端面到所述球心的距离为520mm,所述第十短支管上设置有20mm的连接凸台;所述第十短支管设置有斜度为2
°
的第十圆弧底连接槽,所述第十圆弧底连接槽的最大直径为64mm;所述第十圆弧底连接槽的深度为29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树杈型铸钢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长支管和第八长支管,从所述第四主管的端面俯视时,所述第二长支管和所述第八长支管的中轴线重合;以所述第四主管和所述第十短支管为正视图,所述第二长支管和所述第八长支管呈第一圆弧底V字形结构,所述第八长支管和第二长支管的端面到球心的距离为1145mm,所述第八长支管的直径为300mm,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新宁王雷马立建王自威刘兆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西拓钢结构铸钢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