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14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危废碳再生技术领域,具体为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包括若干舱体,每一所述舱体横向设置,且所述舱体一端上部设置进料管,所述舱体另一端下部设置出料管,改良后的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采用立式安装方式,并且其管道之间采用柔性连接,采用立式安装方式,并且其管道之间采用柔性连接,通过将出料管卡接于进料管的内部,进而使固定连接于出料管内壁的密封环,贴合于进料管卡陷槽内壁的凹槽,从而使该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连接件间的密封性得到一定增强;拧动固定盘,使固定盘的底部凹槽贴合于进料管外侧所设置的定位片,从而完成该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连接件之间的组装,且连接紧凑牢固,不易产生脱落。不易产生脱落。不易产生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


[0001]本技术涉及危废碳再生
,具体为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

技术介绍

[0002]活性炭主成分除了碳以外还有氧、氢等元素,活性炭形状不定,通常是黑色粉末状或块状、颗粒状、蜂窝状,通过加工处理所获得,由于活性炭本身具有的吸附性能,能够吸大多数大气污染物,吸附效率较为理想,因此在生活中常被当作吸附剂使用;
[0003]活性炭本身不具备危险性,且被抛弃的纯活性炭不属于危险废物,但是当活性炭吸附废水或废气后,需要根据所吸附的物质判断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再生炉用反应罐是一种用过的活性炭不断再活化的连续设备,将危废炭从原料仓不断加入到再生炉内,经过再生激活后,最终产品从冷却口排出,可应用于提纯活性炭、脱色活性炭、气体净化活性炭、提纯活性炭等各种颗粒状、碎屑装、柱状活性炭的再生活化,应用较为广泛,而现有的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其用于连接内部舱体之间的连接件密封性一般,且衔接方式不够紧凑,鉴于此,我们提供了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
[0004]现有专利(公开号:CN211226352U)公开了一种颗粒状活性炭再生炉,包括炉体,所护的炉体从上到下依次分为预碎室、干燥室、研磨室和活化室,所述的预碎室内开设有弧形粉碎槽,所述的弧形粉碎槽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弧形粉碎槽内通过转轴连接有破碎轮,所述的干燥室内开设有漏斗形加热槽,漏斗形加热槽的进料口位于弧形粉碎槽出料口的正下方,所述的漏斗形加热槽的底部连接有出料管,所述的出料管上设置有密封阀,所述的漏斗形加热槽通过出料管与研磨室内研磨机构相连通,所述的研磨机构通过管道与活化室内活化系统相连通,本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其用于连接内部舱体之间的连接件密封性一般;2、现今被投入或引用的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连接件之间的组装较为单一,且衔接不够紧凑牢固,容易产生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常见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其用于连接内部舱体之间的连接件大多采用直接的插接方式,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接管口受热胀冷缩影响容易出现密封性失效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包括若干舱体,每一所述舱体横向设置,且所述舱体一端上部设置进料管,所述舱体另一端下部设置出料管,若干所述舱体在竖向上呈立式排列,位于上一层的舱体的出料管与位于下一层舱体的进料管连接,在竖向上呈立式排列的若干所述舱体的最上层的进料管与危废炭再生炉的进料装置连接,最下层的进料管与出料装置连接。
[0006]进一步优选的,位于上一层的舱体的出料管与位于下一层舱体的进料管之间的连
接采用柔性连接。
[00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采用砂封。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的结构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底部凹槽贴合有定位片,且定位片固定连接于进料管的外侧,所述出料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环。
[0009]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定位片之间关于进料管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出料管与密封环之间为同轴。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中,采用立式安装方式,并且其管道之间采用柔性连接,通过将出料管卡接于进料管的内部,进而使固定连接于出料管内壁的密封环,贴合于进料管卡陷槽内壁的凹槽,从而使该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连接件间的密封性得到一定增强;
[0013]2、本技术中,通过出料管卡接于进料管的内部之后,进而拧动固定盘,使固定盘的底部凹槽贴合于进料管外侧所设置的定位片,从而完成该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连接件之间的组装,且连接紧凑牢固,不易产生脱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连接件全剖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舱体;2、进料管;3、出料管;4、固定盘;5、定位片;6、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一
[0020]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包括若干舱体1,每一舱体1横向设置,且舱体1一端上部设置进料管2,舱体1另一端下部设置出料管3,若干舱体1在竖向上呈立式排列,位于上一层的舱体1的出料管3与位于下一层舱体1的进料管2连接,在竖向上呈立式排列的若干舱体1的最上层的进料管2与危废炭再生炉的进料装置连接,最下层的进料管2与出料装置连接。
[0021]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位于上一层的舱体1的出料管3与位于下一层舱体1的进料管2之间的连接采用柔性连接。
[0022]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柔性连接采用砂封。
[0023]实施例二
[0024]请参阅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包括若干舱体1,每一舱体1横向设置,且舱体1一端上部设置进料管2,舱体1另一端下部设置出料管3,若干舱体1在竖向上呈立式排列,位于上一层的舱体1的出料管3与位于下一层舱体1的进料管2连接,在竖向上呈立式排列的若干舱体1的最上层的进料管2与危废炭再生炉的进料装
置连接,最下层的进料管2与出料装置连接,柔性连接的结构包括固定盘4,固定盘4的底部凹槽贴合有定位片5,且定位片5固定连接于进料管2的外侧,出料管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环6。
[0025]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个定位片5之间关于进料管2的中轴线对称分布;通过出料管3卡接于进料管2的内部之后,进而拧动固定盘4,使固定盘4的底部凹槽贴合于进料管2外侧所设置的定位片5,从而完成该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连接件之间的组装,且连接紧凑牢固,不易产生脱落。
[0026]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出料管3与密封环6之间为同轴;通过将出料管3卡接于进料管2的内部,进而使固定连接于出料管3内壁的密封环6,贴合于进料管2卡陷槽内壁的凹槽,从而使该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连接件间的密封性得到增强。
[0027]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和优点:该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在使用时,工作过程如下:
[0028]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首先将出料管3卡接于进料管2的内部,进而使固定连接于出料管3内壁的密封环6,贴合于进料管2卡陷槽内壁的凹槽,从而使该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连接件间的密封性得到增强,出料管3卡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舱体(1),每一所述舱体(1)横向设置,且所述舱体(1)一端上部设置进料管(2),所述舱体(1)另一端下部设置出料管(3),若干所述舱体(1)在竖向上呈立式排列,位于上一层的舱体(1)的出料管(3)与位于下一层舱体(1)的进料管(2)连接,在竖向上呈立式排列的若干所述舱体(1)的最上层的进料管(2)与危废炭再生炉的进料装置连接,最下层的进料管(2)与出料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废碳再生炉用反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上一层的舱体(1)的出料管(3)与位于下一层舱体(1)的进料管(2)之间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鸿业郭霖锐许国富马亚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金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