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3891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及其方法。其分别构建设计BIM模型和施工场地BIM模型,然后,对所述设计BIM模型的实体构件进行拆分和建立对应的模型构件分类表,并对各个实体构件赋予编码属性,接着,对所述设计BIM模型与所述施工场地BIM模型进行信息管理以得到设计施工BIM模型,具体地,通过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模型特征提取器对所述设计BIM模型和所述施工场地BIM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并融合以生成所述设计施工BIM模型,最后,对所述设计施工BIM模型进行动态碰撞检查后进行应用。这样,可以对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优化。理系统进行优化。理系统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化管理领域,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基于三维建模技术的建筑信息化系统,已经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的日益复杂和施工要求的不断提高,将BIM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领域成为了必然趋势。运用BIM技术解决设计与施工分割的问题是当下最为高效的方式之一,但是这也导致了项目各参建方在软件选择及模型对接上的矛盾不断升级,例如:BIM建模软件无法统一、设计模型无法被施工应用等,这些矛盾逐渐成为贯穿BIM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重要障碍。如何打通BIM建模平台之间的数据对接,减少各个阶段重复建模工作,拓展BIM技术的应用价值,助力设计施工的一体化是行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0003]因此,期望一种优化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及其方法,可以对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优化。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其包括:
[0006]BIM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水利工程项目构建设计BIM模型;
[0007]施工场地BIM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场地构建施工场地BIM模型;
[0008]实体构件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设计BIM模型的实体构件进行拆分以得到多个实体构件,并对所述多个实体构件建立对应的模型构件分类表,以及对各个所述实体构件赋予编码属性;
[0009]设计施工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设计BIM模型与所述施工场地BIM模型进行信息管理以得到设计施工BIM模型;以及动态碰撞检查模块,用于对所述设计施工BIM模型进行动态碰撞检查后,将通过动态碰撞检查后的所述设计施工BIM模型融入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管理平台进行应用。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方法,其包括:
[0011]基于水利工程项目构建设计BIM模型;
[0012]基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场地构建施工场地BIM模型;
[0013]对所述设计BIM模型的实体构件进行拆分以得到多个实体构件,并对所述多个实体构件建立对应的模型构件分类表,以及对各个所述实体构件赋予编码属性;
[0014]对所述设计BIM模型与所述施工场地BIM模型进行信息管理以得到设计施工BIM模型;以及对所述设计施工BIM模型进行动态碰撞检查后,将通过动态碰撞检查后的所述设计
施工BIM模型融入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管理平台进行应用。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首先分别构建设计BIM模型和施工场地BIM模型,然后,对所述设计BIM模型的实体构件进行拆分和建立对应的模型构件分类表,并对各个实体构件赋予编码属性,接着,对所述设计BIM模型与所述施工场地BIM模型进行信息管理以得到设计施工BIM模型,具体地,通过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模型特征提取器对所述设计BIM模型和所述施工场地BIM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并融合以生成所述设计施工BIM模型,最后,对所述设计施工BIM模型进行动态碰撞检查后进行应用。特别地,对设计BIM模型特征图和施工场地BIM模型特征图进行全局上下文空间关联富化融合以得到所述融合模型特征图,从而提升了所述融合模型特征图通过基于AIGC的设计施工BIM模型生成器的生成质量。这样,能够提高设计施工BIM模型生成的精准度,从而优化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的效率和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
[0016]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17]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18]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框图。
[0019]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中所述设计施工管理模块的框图。
[0020]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中所述模型特征提取单元的框图。
[0021]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0022]图5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方法的子步骤S140的架构示意图。
[0023]图6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而易见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也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本专利技术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0026]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0027]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专利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专利技术的主旨。
[0028]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一种数字化设计和建造的方法,BIM技术可以将建筑或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集成到一个三维模型中。这种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和建造者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共享和协作,从而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减少错误和重复工作,降低成本和风险。BIM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
[0029]在水利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项目的复杂性和细节,从而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工程。BIM技术可以将水利工程的各个部分,如水库、水闸、引水渠道、水泵站等,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呈现出来,更直观地了解工程的结构和功能。BIM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更好地协作。在传统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设计师和工程师之间的沟通通常是通过邮件、电话或面对面会议进行的。这种方式很容易导致信息不及时、不准确或者被遗漏。而BIM技术可以将设计和建造的各个阶段集成到一个平台上,让设计师和工程师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BIM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水利工程项目构建设计BIM模型;施工场地BIM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场地构建施工场地BIM模型;实体构件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设计BIM模型的实体构件进行拆分以得到多个实体构件,并对所述多个实体构件建立对应的模型构件分类表,以及对各个所述实体构件赋予编码属性;设计施工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设计BIM模型与所述施工场地BIM模型进行信息管理以得到设计施工BIM模型;以及动态碰撞检查模块,用于对所述设计施工BIM模型进行动态碰撞检查后,将通过动态碰撞检查后的所述设计施工BIM模型融入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管理平台进行应用;其中,所述设计施工管理模块,包括:模型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设计BIM模型和所述施工场地BIM模型;模型特征提取单元,用于对所述设计BIM模型和所述施工场地BIM模型进行特征提取以得到设计BIM模型特征图和施工场地BIM模型特征图;模型特征融合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设计BIM模型特征图和所述施工场地BIM模型特征图,生成融合模型特征图;以及设计施工BIM模型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融合模型特征图,生成所述设计施工BIM模型;其中,所述模型特征提取单元,包括:设计BIM模型特征捕捉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模型特征提取器从所述设计BIM模型提取所述设计BIM模型特征图;以及施工场地BIM模型特征捕捉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二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施工场地模型特征提取器从所述施工场地BIM模型提取所述施工场地BIM模型特征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和所述第二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都为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BIM模型特征捕捉子单元,用于:通过基于所述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所述设计模型特征提取器各层在层的正向传递中对输入数据分别进行基于三维卷积核的三维卷积处理、均值池化处理和非线性激活处理以使所述基于所述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所述设计模型特征提取器的最后一层的输出为所述设计BIM模型特征图,其中,所述基于所述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所述设计模型特征提取器的第一层的输入为所述设计BIM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IM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场地BIM模型特征捕捉子单元,用于:通过基于所述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所述施工场地模型特征提取器各层在层的正向传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李荪李祎盼程遥袁媛洪小珺黄薇王海龙吴琰邹昕张国文陈学阳刘杨张娜杨阳陈浩雯卢聪飞陈金平万国勇黄兰波胡波黄凯钟志坚王险峰彭世琥郭耀文夏宜谱赵宁段云华王继开肖志鹏吴雅珍程雪苗胡奇曹忠王嘉龙王佳轩夏涵韬雷丽娟许良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水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