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交通、公路工程设计
,特别是一种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BIM技术作为工程数字化的重要支撑技术,在道路、桥梁、隧道工程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发展与应用。将BIM技术与专业技术进行结合,利用BIM进行道路、桥梁、隧道、设计,并且同时生成设计阶段的工程数字模型(BIM正向设计),这样在提升设计效率的同时,可以提升工程数字化的推广效率,一直以来是BIM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Revit软件作为一款建筑工程核心建模软件,是人们在进行BIM建模的主要选择之一。由于该软件主要针对建筑领域,在利用Revit进行市政交通、公路工程建模时,存在诸多不便之处,需要基于原有软件创新一套合适的方法与流程,提高建模的精度与速度。
[0003]目前基于Revit的公路工程建模主要方法与流程总结如下:首先,利用Revit自身功能,依据市政交通与公路工程的设计图纸等设计成果,开发道路、桥梁相关构件,其次应用Dynamo,excel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路线组数据库;步骤2,采用嵌套模型构建参数化构件,包括带状构件和点状定位构件;所述带状构件包括一般带状构件、变高截面带状构件、双路线控制带状构件,点状定位构件包括三点点状定位构件;步骤3,基于步骤1的路线和所述参数化构件进行组合定位,实现道路、桥梁、隧道建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构建路线组数据库,具体过程包括:构建路线数据组并封装成为路线构件,具体地:步骤1
‑
1,获取道路、桥梁、隧道所需的多条路线的几何信息,按预设间隔确定路线上的点坐标,绘制曲线,并组合成路线组;所述多条路线包括平面线、空间线、地面线,其中平面线为道路平曲线或道路设计时需要作为参考的特征平面线,是路线特征空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空间线为道路平面线形,结合道路竖曲线,在空间中的几何表达;地面线为道路平曲线延铅锤方向向地形曲面投影所得空间投影线;步骤1
‑
2,将不同的路线组封装成revit构件,并设置路线所需的相应属性参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与路线相关联的构件、子构件均采用“公制自适应构件”作为开发模板;XY平面为水平面,YZ与XZ平面为铅锤面;X方向为路线方向;步骤2所述一般带状构件的构建包括:(1)构建骨架构件包含若干个自适应点,将自适应点分为A、B两组,并将两组自适应点在空间中上下布置,其中A组在上、B组在下;顺序将两组自适应点分别用样条曲线连接,形成带状构件骨架;将上排自适应点方向属性设置为“实例”,下排自适应点方向设置为“全局”;上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平面线,下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空间线;构件自带的“其他”属性勾选“总是垂直”;(2)构建正向定位线子构件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在该基准点形成的XY平面上,过该点引一条平行于X轴或Y轴的直线,记为正向定位线;(3)构建参数化轮廓子构件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实例”,拾取自适应点的XY、YZ或XZ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在该参考平面上绘制轮廓,并进行参数化,设置长度、宽度几何尺寸参数并对几何元素进行相应约束;(4)进行水平采样将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划分若干等分;将正向定位线子构件载入,并将基准点放在每一个等分点上,且使正向定位线铅锤,形成一个水平采样的骨架;(5)进行垂直采样
在每个正向定位线设置一个定位点,在Revit中对这个定位点设置“以交点为主体”,相交对象设置为下排曲线;(6)轮廓定位将参数化轮廓子构件载入,放在所述定位点所确定的XY、YZ或XZ平面上;(7)实体形成利用上述形成的轮廓,通过扫描放样方法依次连接,形成BIM构件实体;(8)实体嵌套将上述方法形成的带骨架的构件实体封装成一个构件模块,该模块的输入条件为双线骨架的自适应控制点位置;多个构件模块可与同一个双线骨架建立自适应控制点一一对应关系,形成一个嵌套的、由多个独立构件模块组合而成的、由同一组双线控制的父构件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变高截面带状构件的构建包括:(1)构建骨架构件包含若干个自适应点,将自适应点分为A、B、C三组,并将三组自适应点在空间中成上中下布置,其中A组在上、B组在中、C组在下;顺序将两组自适应点分别用样条曲线连接,形成带状构件骨架,记为A曲线、B曲线、C曲线;将上排自适应点方向属性设置为“实例”,中排自适应点方向设置为“全局”,下排自适应点设“全局”;上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平面线,中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空间线,下排自适应点于拟合地面线或其他路线组中其他用来控制轮廓宽度的曲线;构件的“其他”属性勾选“总是垂直”;(2)构建正向定位线子构件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作为基准点,在该基准点形成的XY平面上,过该点引一条平行于X轴或Y轴的直线,记为正向定位线;(3)构建参数化变高轮廓子构件在“公制自适应构件”开发模板的中心设置一个自适应点A作为基准点,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主体”;在该基准点下方设置第二个自适应点B,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全局”;在自适应点B的下方设置自适应点C,该自适应点的方向设置为“全局”;拾取自适应点A的YZ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上绘制轮廓,并进行参数化;将自适应点A上XY平面到自适应点B的距离以及到自适应点C的距离参数化,并设置为“报告参数”,并将该参数与需要控制的轮廓宽度参数相关联;(4)进行水平采样将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划分若干等分;将正向定位线的基准点放在每一个等分点上,且使正向定位线铅锤,形成一个水平采样的骨架;(5)进行垂直采样在每个正向定位线上设置两个定位点,记为M、N;在Revit中对这两个点设置“以交点为主体”,相交主体分别设置为中排曲线即B曲线和下排曲线即C曲线;(6)轮廓定位
将参数化变高轮廓子构件的自适应点A放在所述定位点N所确定的水平或者垂直平面上,自适应点B放置在定位点M上,自适应点C定位在交点N上;所述骨架中的上排曲线控制轮廓的水平位置,中排曲线控制轮廓顶位置,下排曲线控制轮廓底位置;(7)实体形成利用上述形成的轮廓,通过扫描放样方法依次连接,形成BIM构件实体;(8)实体嵌套将上述过程形成的带骨架的构件实体封装成一个构件模块,该模块的输入条件为变高截面带状构件骨架的自适应控制点位置;多个构件模块可与同一个变高截面带状构件骨架建立自适应控制点一一对应关系,形成一个嵌套的、由多个独立构件模块组合而成的、由同一组双线控制的父构件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Revit的道路、桥梁、隧道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双路线带状构件的构建包括:(1)构建骨架构件包含若干个自适应点,将自适应点分为A、B、C三组,并将三组自适应点在空间中成三角布置,其中A组在上、B组在下、C组在侧,A组、C组在一个平面高度上;顺序将三组自适应点分别用样条曲线连接,形成带状构件骨架;将上排自适应点方向属性设置为“实例”,下排自适应点方向设置为“全局”,侧排自适应点设“实例”;上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平面线,下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路线组空间线,侧排自适应点用于拟合其他路线组中用来控制实体轮廓高度的曲线;构件自带的“其他”属性勾选“总是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晨,张方晴,陈威,胡洪龙,陈心梦,潘沛,季锦章,谢涛,周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