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门护板硬点伤害的设计系统及设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3658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门护板硬点伤害的设计系统,包括整车侧碰部位分解模块、门护板侧碰部位分解模块、安全空间布置模块、吸能盒生成模块和验证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设计的系统和方法提高了车辆侧碰试验得分,有效提高了整车CNCAP侧碰一次性通过的概率,减少了产品因为反复更改而带来的额外设计费用和人力成本。降低了零件成本,有效提升了门护板区域对人体的保护性能,对门护板本体的轻量化和低VOC材料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保证。设计结果稳定,减少了研发阶段的部分验证,减少了试验费用。无论是试验过程还是真实侧碰场景都可以实现对乘员的有效侧碰保护。的有效侧碰保护。的有效侧碰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门护板硬点伤害的设计系统及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设计
,具体地指一种防止门护板硬点伤害的设计系统及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CNCAP、CIASI以及法规碰撞的要求中,车辆的侧碰工况是较难满足碰撞要求的一种工况,主要原因是:1.车辆侧面有效吸能空间及吸能零件较少;2.车辆侧面乘员的生存空间较小;3.CNCAP及CIASI中侧碰壁障越来越重,初始能量越来越大。因此,在车辆的安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车辆的侧碰性能进行重点设计,在保证开发成本低的同时,还要保证车辆的侧碰性能符合要求,满足用户用车过程中的稳定性需求。
[0003]为达到以上设计目的,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对直面乘客的车辆门护板和用于吸收侧碰能量的吸能结构进行重点设计,在控制门护板侵入量的同时尽量吸收侧碰能量,避免侧面乘客受到硬点伤害,保障车辆的侧碰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保障车辆侧碰安全性能的防止门护板硬点伤害的设计系统及设计方法。
[0005]为实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防止门护板硬点伤害的设计系统,包括整车侧碰部位分解模块、门护板侧碰部位分解模块、安全空间布置模块、吸能盒生成模块和验证模块;所述整车侧碰部位分解模块用于根据侧碰载荷和假人的布置位置,确定白车身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所述门护板侧碰部位分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白车身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确定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要求和假人不同部位的侧碰冲击要求;所述安全空间布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要求和假人不同部位的侧碰冲击要求,确定安全空间的布置尺寸;所述吸能盒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安全空间的布置尺寸,确定吸能盒参数;所述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吸能盒参数,建立车门护板总成,判断车门护板总成是否满足车辆侧碰要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安全空间的布置尺寸包括座舱安全空间布置尺寸和座椅硬点空间布置尺寸。
[0007]进一步的,所述吸能盒生成模用于根据所述座椅硬点空间布置尺寸,确定吸能盒参数。
[0008]基于上述所述的防止门护板硬点伤害的设计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一:根据侧碰载荷和假人的布置位置,确定白车身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
[0010]步骤二:根据所述白车身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确定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要求和假人不同部位的侧碰冲击要求;
[0011]步骤三:根据所述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要求和假人不同部位的侧碰冲击
要求,确定安全空间的布置尺寸;
[0012]步骤四:根据所述安全空间的布置尺寸,确定吸能盒参数;
[0013]步骤五:根据所述吸能盒参数,建立车门护板总成,判断车门护板总成是否满足车辆侧碰要求。
[00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根据侧碰载荷和假人的布置位置,确定白车身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的方法是:将侧碰载荷分解至车门钣金和B柱的多个部位上,量化每个部位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选择与假人布置位置相关的侵入部位作为白车身侧碰关键部位。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根据所述白车身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确定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要求和假人不同部位的侧碰冲击要求的方法是:根据所述白车身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结合假人的布置位置建立乘员生存空间硬点模型,根据乘员生存空间硬点模型确定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和假人不同部位的伤害值,根据假人不同部位的伤害值要求,设定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要求,根据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要求,确定假人不同部位的侧碰冲击要求。
[00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根据所述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要求和假人不同部位的侧碰冲击要求,确定安全空间的布置尺寸的方法是:根据所述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要求设定座舱安全空间布置尺寸,根据所述座舱安全空间布置尺寸和假人的布置位置设定座椅硬点空间布置尺寸。
[0017]所述步骤四中根据所述安全空间的布置尺寸,确定吸能盒参数的方法是:根据所述座椅硬点空间布置尺寸确定吸能盒的尺寸,选择吸能盒的材料和形状,使吸能盒的最大承受压力满足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要求和假人不同部位的侧碰冲击要求。
[00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中根据所述吸能盒参数,建立车门护板总成,判断车门护板总成是否满足车辆侧碰要求的方法包括仿真验证方法和实车验证方法。
[0019]更进一步的,所述仿真验证方法是:根据所述吸能盒参数,建立仿真的车门护板总成,对仿真的车门护板总成进行侧碰仿真试验,判断仿真的车门护板总成是否满足车辆侧碰要求;所述实车验证方法是:根据所述吸能盒参数,建立实车的车门护板总成,对实车的车门护板总成进行侧碰试验,判断实车的车门护板总成是否满足车辆侧碰要求。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系统和方法提高了车辆侧碰试验得分,有效提高了整车CNCAP侧碰一次性通过的概率,减少了产品因为反复更改而带来的额外设计费用和人力成本。降低了零件成本,有效提升了门护板区域对人体的保护性能,对门护板本体的轻量化和低VOC材料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保证。设计结果稳定,减少了研发阶段的部分验证,减少了试验费用。无论是试验过程还是真实侧碰场景都可以实现对乘员的有效侧碰保护。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止门护板硬点伤害的设计系统的模块连接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前门钣金的多个侵入部位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后门钣金的多个侵入部位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B柱的多个侵入部位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座舱安全空间布置尺寸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座椅硬点空间布置尺寸示意图一;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座椅硬点空间布置尺寸示意图二;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座椅硬点空间布置尺寸示意图三;
[0030]其中,1—整车侧碰部位分解模块,2—门护板侧碰部位分解模块,3—安全空间布置模块,4—吸能盒生成模块,5—验证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2]如图1所示的防止门护板硬点伤害的设计系统,包括用于根据侧碰载荷和假人的布置位置,确定白车身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的整车侧碰部位分解模块1、用于根据白车身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确定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要求和假人不同部位的侧碰冲击要求的门护板侧碰部位分解模块2、用于根据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要求和假人不同部位的侧碰冲击要求,确定安全空间的布置尺寸(包括座舱安全空间布置尺寸和座椅硬点空间布置尺寸)的安全空间布置模块3、用于根据座椅硬点空间布置尺寸,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门护板硬点伤害的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整车侧碰部位分解模块(1)、门护板侧碰部位分解模块(2)、安全空间布置模块(3)、吸能盒生成模块(4)和验证模块(5);所述整车侧碰部位分解模块(1)用于根据侧碰载荷和假人的布置位置,确定白车身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所述门护板侧碰部位分解模块(2)用于根据所述白车身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确定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要求和假人不同部位的侧碰冲击要求;所述安全空间布置模块(3)用于根据所述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要求和假人不同部位的侧碰冲击要求,确定安全空间的布置尺寸;所述吸能盒生成模块(4)用于根据所述安全空间的布置尺寸,确定吸能盒参数;所述验证模块(5)用于根据所述吸能盒参数,建立车门护板总成,判断车门护板总成是否满足车辆侧碰要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门护板硬点伤害的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空间的布置尺寸包括座舱安全空间布置尺寸和座椅硬点空间布置尺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门护板硬点伤害的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生成模块(4)用于根据所述座椅硬点空间布置尺寸,确定吸能盒参数。4.一种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止门护板硬点伤害的设计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侧碰载荷和假人的布置位置,确定白车身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步骤二:根据所述白车身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确定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要求和假人不同部位的侧碰冲击要求;步骤三:根据所述门护板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要求和假人不同部位的侧碰冲击要求,确定安全空间的布置尺寸;步骤四:根据所述安全空间的布置尺寸,确定吸能盒参数;步骤五:根据所述吸能盒参数,建立车门护板总成,判断车门护板总成是否满足车辆侧碰要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门护板硬点伤害的设计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根据侧碰载荷和假人的布置位置,确定白车身侧碰关键部位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的方法是:将侧碰载荷分解至车门钣金和B柱的多个部位上,量化每个部位的侵入量和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友嗣尹东李小栋杨伟民袁芬
申请(专利权)人: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