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移动式机器人及清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352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移动式机器人及清洁系统,自移动式机器人包括自移动的机体,机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分别适于供一个滚动体可转动地安装,两个滚动体之间形成安装区域,至少一个污物箱,污物箱安装在机体上且位于安装区域内,用于收集污物,污物箱具有至少一个进污口,进污口靠近于滚动体的外周的滚动面分布,且两个滚动体受驱动力时的转动方向相反,滚动面至少将污物向污物箱的进污口处收集,以使污物收集在污物箱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自移动式机器人及清洁系统能够解决现有的自移动式清洁设备对地面或待清洁表面的清洁效果差,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不佳的问题。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移动式机器人及清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清洁设备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自移动式机器人及清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条件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清洁设备具有方便使用、清洁效果好的优点,因此,清洁机器人逐渐开始取代人工清洁广泛的出现在生活和工作中。
[0003]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自移动式清洁机器人为扫地机器人和湿拖机器人。其中,扫地机器人主要是以干清洁的扫地和吸尘为主,有些扫地机器人的机身底部上固定有抹布,抹布打湿后随着扫地机器人移动过程中,抹布来擦洗地面为辅的湿清洁,但存在的缺陷是抹布对地面擦洗不干净。湿拖机器人一般携带可运动的拖布,拖布以旋转运动为主,拖布被打湿后,拖布相对于湿拖机器人的机身在转动过程中对地面产生摩擦力,以带走地面上的垃圾,从而实现拖地功能,但存在的缺陷是拖布在摩擦及带走垃圾的过程中,会二次污染地面,导致地面清洁不干净。即,现有的自移动式清洁设备对地面或待清洁表面的清洁效果差,用户体验不佳。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自移动式清洁设备对地面或待清洁表面的清洁效果差,用户体验不佳。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移动式机器人。自移动式机器人包括自移动的机体,机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分别适于供一个滚动体可转动地安装,两个滚动体之间形成安装区域,至少一个污物箱,污物箱安装在机体上且位于安装区域内,用于收集污物,污物箱具有至少一个进污口,进污口靠近于或抵接于滚动体的外周的滚动面分布,且两个滚动体受驱动力时的转动方向相反,滚动面至少将污物向污物箱的进污口处收集,以使污物收集在污物箱内。
[0007]可选地,自移动式机器人还包括设在污物箱外且沿滚动体的轴向延伸的集污部件;集污部件上面向各自对应的滚动体的一侧表面作为集污面,集污面由其最低点朝向最高点向上倾斜分布,最高点较最低点靠近污物箱的收纳腔,集污面与各自对应的滚动体的滚动面之间形成集污通道,集污通道与进污口连通设置。
[0008]可选地,集污面呈与各自对应的滚动面匹配的弧面,以使集污通道呈弧形通道。
[0009]可选地,进污口设在污物箱的顶部上,集污部件的顶端和进污口的顶端交汇以形成尖角结构;或者进污口为至少两个,至少一个进污口设在污物箱的侧壁上,集污部件的顶端和位于污物箱的侧壁上的进污口的底端交汇以形成尖角结构。
[0010]可选地,自移动式机器人还包括设在机体内的第一刮板,沿滚动体的周向,第一刮板和集污部件分布在进污口的两侧,第一刮板的刮端的端面适于过盈抵接于各自对应的滚动面,用于将滚动面上的污物刮向进污口处。
[0011]可选地,自移动式机器人还包括与污物箱相对固定的安装体,安装体上并列设置第一刮板和梳齿部,第一刮板较梳齿部靠近进污口。
[0012]可选地,污物箱为一个,进污口为两个,两个进污口设在污物箱的相对两端上,分别对应一个滚动体。
[0013]可选地,污物箱的底部设置有可开闭地排污口,进污口的最低点高于排污口的最高点;污物箱的收纳腔的内壁具有引流面,引流面由进污口朝向排污口方向倾斜向下延伸。
[0014]可选地,引流面为弧面,且弧面的弧心位于收纳腔内。
[0015]可选地,污物箱的收纳腔至少具有隔离状态的污水区和集尘区,进污口为至少两个,污水区和集尘区分别与一个进污口连通;还包括设在机体内的吸尘机构,吸尘机构包括负压发生器,用于在集尘区内形成负压环境。
[0016]可选地,与集尘区连通的进污口设在污物箱的侧壁上,集尘区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吸尘机构还包括设在出风口上的出风通道,出风通道与负压发生器连接。
[0017]可选地,自移动式机器人还包括供给箱,设在机体内;供水组件,供给箱通过供水组件向滚动体供溶液。
[0018]可选地,供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分水器,第一分水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口,第一进液口与供给箱连通,第一分水器的出液口沿滚动体的延伸方向设置且面向滚动体。
[0019]可选地,供水组件还包括溢流部件,溢流部件设置在第一分水器的出液口的下方,溢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滚动体伸出且伸出侧设置有溢流槽,溢流槽沿滚动体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分水器的出液口向溢流槽供溶液,以使溶液经溢流槽溢出后流向滚动体。
[0020]可选地,自移动式机器人还包括多通连接件,多通连接件的进液口用于与基站的出水口连接,多通连接件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一输送通道与供给箱的进液口连接,多通连接件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二输送通道向污物箱供水。
[0021]可选地,自移动式机器人还包括第二分水器,第二分水器的第二进液口与第二输送通道连接,第二分水器的出液口与污物箱连通,以向污物箱的内壁上喷溶液。
[0022]可选地,机体上设置有引流槽,引流槽的开口朝向污物箱的引流面设置,第二分水器的出液口朝向引流槽的内壁面设置。
[0023]可选地,供给箱分布在污物箱的顶部,自移动式机器人还包括用于驱动滚动体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为至少一个,位于供给箱的一侧外;或者驱动机构为至少两个,驱动机构设在各自对应的滚动体的空心内腔中。
[0024]可选地,当驱动机构设在供给箱一侧时,自移动式机器人的吸尘机构和驱动机构分布在污物箱的两侧。
[0025]可选地,污物箱包括第一盖板;第一托板,第一托板位于第一盖板的下方,且与第一盖板可拆卸连接,以使二者之间形成收纳腔,第一托板与机体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分水器设在第一盖板上,供给箱和供水组件均设在第一盖板上;或者,第二分水器设在供给箱上,第一盖板上设有与第二分水器的出液口一一对应的喷口。
[0026]可选地,供给箱包括第二盖板和第二托板,第二托板位于第二盖板的下方,且与第二盖板可拆卸连接,以使二者之间形成容纳腔,第二托板固定在污物箱的顶部上;至少第一分水器设在第二盖板上。
[0027]可选地,第二托板的两端向上弯折并朝向两个滚动体延伸,以使第二托板的中部区域形成凹形,供给箱、供水组件的至少一者位于凹形内。
[0028]可选地,机体上设置有卡槽,污物箱上设置有卡扣,污物箱沿水平方向移动以使卡扣伸入或者脱离卡槽,污物箱与机体通过卡扣和卡槽可拆卸地连接。
[0029]可选地,自移动式机器人还包括驱动轮,驱动轮活动安装在机体上,驱动轮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驱动轮沿滚动体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污物箱的两侧;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机体上,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轮转动。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自移动式机器人。自移动式机器人包括自移动的机体;机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分别可转动地设有一个滚动体,两个滚动体之间形成安装区域;至少一个污物箱,污物箱安装在机体上且位于安装区域内,用于收集污物;污物箱具有至少一个进污口,进污口靠近于或抵接于滚动体的外周的滚动面分布,且两个滚动体受驱动力时的转动方向相反,滚动面至少将污物向污物箱的进污口处收集,以使污物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移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自移动的机体(100);所述机体(1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分别适于供一个滚动体(200)可转动地安装,两个所述滚动体(200)之间形成安装区域;至少一个污物箱(300),所述污物箱(300)安装在所述机体(100)上且位于所述安装区域内,用于收集污物;所述污物箱(300)具有至少一个进污口(313),所述进污口(313)靠近于或抵接于所述滚动体(200)的外周的滚动面分布,且两个所述滚动体(200)受驱动力时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滚动面至少将所述污物向所述污物箱(300)的进污口(313)处收集,以使所述污物收集在所述污物箱(30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移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污物箱(300)外且沿所述滚动体(200)的轴向延伸的集污部件(311);所述集污部件(311)上面向各自对应的所述滚动体(200)的一侧表面作为集污面(3110),所述集污面(3110)由其最低点朝向最高点向上倾斜分布,所述最高点较所述最低点靠近所述污物箱(300)的收纳腔,所述集污面(3110)与各自对应的所述滚动体(200)的滚动面之间形成集污通道,所述集污通道与所述进污口(313)连通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移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面(3110)呈与各自对应的所述滚动面匹配的弧面,以使所述集污通道呈弧形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移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污口(313)设在所述污物箱(300)的顶部上,所述集污部件(311)的顶端和所述进污口(313)的顶端交汇以形成尖角结构(312);或者所述进污口(313)为至少两个,至少一个所述进污口(313)设在所述污物箱(300)的侧壁上,所述集污部件(311)的顶端和位于所述污物箱(300)的侧壁上的所述进污口(313)的底端交汇以形成尖角结构(312)。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移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机体(100)内的第一刮板(1080),沿所述滚动体(200)的周向,所述第一刮板(1080)和所述集污部件(311)分布在所述进污口(313)的两侧,所述第一刮板(1080)的刮端的端面适于过盈抵接于各自对应的所述滚动面,用于将所述滚动面上的污物刮向所述进污口(313)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移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污物箱(300)相对固定的安装体(1040),所述安装体(1040)上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刮板(1080)和梳齿部(1090),所述第一刮板(1080)较所述梳齿部(1090)靠近所述进污口(313)。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移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物箱(300)为一个,所述进污口(313)为两个,两个所述进污口(313)设在所述污物箱(300)的相对两端上,分别对应一个所述滚动体(200)。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移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物箱(300)的底部设置有可开闭地排污口(600),所述进污口(313)的最低点高于所述排污口(600)的最高点;所述污物箱(300)的收纳腔的内壁具有引流面(3101),所述引流面(3101)由所述进污口(313)朝向所述排污口(600)方向倾斜向下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移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面(3101)为弧面,且所述弧面的弧心位于所述收纳腔内。10.根据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移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物箱(300)的收纳腔至少具有隔离状态的污水区(310)和集尘区(320),所述进污口(313)为至少两个,所述污水区(310)和所述集尘区(320)分别与一个所述进污口(313)连通;还包括设在所述机体(100)内的吸尘机构,所述吸尘机构包括负压发生器(1050),用于在所述集尘区(320)内形成负压环境。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移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集尘区(320)连通的所述进污口(313)设在所述污物箱(300)的侧壁上,所述集尘区(320)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吸尘机构还包括设在所述出风口上的出风通道(1100),所述出风通道(1100)与所述负压发生器(1050)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

11中任一项所述的自移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给箱(1060),设在所述机体(100)内;供水组件,所述供给箱(1060)通过所述供水组件向所述滚动体(200)供溶液。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移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分水器(400),所述第一分水器(40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口(401),所述第一进液口(401)与所述供给箱(1060)连通,所述第一分水器(400)的出液口沿所述滚动体(200)的延伸方向设置且面向所述滚动体(200)。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移动式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组件还包括溢流部件(1020),所述溢流部件(1020)设置在所述第一分水器(4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畅
申请(专利权)人: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