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物输送系统的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340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污物输送系统的缓冲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顺次设有升降单元和顶板;所述升降单元包括一级或多级升降组件;配合任一升降组件设有复位保护单元,配合顶板设有冲击保护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限制污物输送容器的最大载重的情况下,以复位保护单元确保在承受撞击时升降单元的下降速度,同时升降单元采用多级升降组件,使得承受撞击时可以逐级承压,延长使用寿命;升降单元与底座和顶板间无相对位移,避免频繁升降对底座和顶板的损伤,升降速度快;以冲击保护单元确保在数次承压后仍能保护缓冲装置,并避免因其失效未及时发现而造成的损失。时发现而造成的损失。时发现而造成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物输送系统的缓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竖向管道;通道的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污物输送系统的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建筑楼宇中的垃圾,尤其是医院、酒店、公寓中的常规垃圾和医疗污染垃圾等物品通常需要人工清运,现有技术中开始采用统一的管道收集来解决这一困难,即设置于楼层建筑内的污物垂直传输系统。污物垂直传输系统以不锈钢管道作为污物的传输通道,采用自由落体的重力式传输设计来进行污物的垂直传输,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污物于各楼层收集装袋后置于垃圾桶中,垃圾桶经传输通道以垂直向下坠落方式传输至底层。
[0003]在这种污物垂直传输技术中,垃圾桶内的垃圾量是不确定的,虽然可以限制其上限,但污物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下降到传输通道的底部时显然具有较大的动量,在与传输通道的底部强烈撞击后极容易发生破桶、破袋的情况,进而容易造成污水泄漏、残渣沾粘管壁,极易造成管道与作业区的污染,进而大幅增加管道清洁维护的难度及运营管理成本,同时更存在较高的环境二次污染风险。
[0004]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一般在传输通道的底部都会设置缓冲区域,通过若干缓冲垫减缓垃圾桶下落带来的冲击。然而,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缓冲结构一般以剪刀叉结构设置在缓冲层和底座间,这使得缓冲层在承受垃圾桶的冲击后剪刀叉结构张开、下降,进而缓冲层和底座间的距离减小,且由于剪刀叉结构需要沿着缓冲层和底座频繁打开,其与缓冲层和底座间也存在着极大概率的磨损,显而易见地,这种机构使得剪刀叉结构本身的使用寿命缩短的同时,缓冲层和底座本身也容易发生损坏,包括但不限于两者的碰撞及与剪刀叉结构配合位置的损坏。现有技术中,还存在着缓冲区域失效而无法及时被发现并更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污物输送系统的缓冲装置。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污物输送系统的缓冲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顺次设有升降单元和顶板;
[0007]所述升降单元包括一级或多级升降组件;配合任一所述升降组件设有复位保护单元,配合所述顶板设有冲击保护单元。
[0008]优选地,相邻的两级升降组件间设有导轨,任一级升降组件包括2个分别设于对应的导轨两端的第一转动杆,任一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与对应的导轨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相邻的另一导轨的端部或底座或顶板铰接。
[0009]优选地,所述复位保护单元包括配合任一导轨设置的滑块,配合所述滑块铰接有第二转动杆及第三转动杆的一端,任一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上一级升降组件的第一
转动杆的上部铰接,任一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另一端与下一级升降组件的第一转动杆的下部铰接。
[0010]优选地,所述复位保护单元还包括贯穿滑块设置的螺杆,所述螺杆的端部与电机的输出端配合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复位保护单元还包括设于底座上的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与顶板和/或导轨的下部配合设置。
[0012]优选地,所述升降单元包括两级升降组件。
[0013]优选地,所述冲击保护单元包括设于顶板上的软壳件,所述软壳件内包覆设有弹性体,配合所述软壳件上设有撞击部,对应所述撞击部的弹性体内设有压力传感器。
[0014]优选地,对应所述撞击部的弹性体内设有气囊。
[0015]优选地,所述撞击部对应顶板的一个或多个位点。
[0016]优选地,所述冲击保护单元还包括配合顶板设置的抽拉式底板,所述软壳件设于抽拉式底板上且包覆抽拉式底板的边缘。
[0017]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污物输送系统的缓冲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顺次设有升降单元和顶板;所述升降单元包括一级或多级升降组件;配合任一升降组件设有复位保护单元,配合顶板设有冲击保护单元。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在限制污物输送容器的最大载重的情况下,以复位保护单元确保在承受撞击时升降单元的下降速度,同时升降单元采用多级升降组件,使得承受撞击时可以逐级承压,延长使用寿命;
[0020](2)升降单元与底座和顶板间无相对位移,避免频繁升降对底座和顶板的损伤,升降速度快;
[0021](3)以冲击保护单元确保在数次承压后仍能保护缓冲装置,并避免因其失效未及时发现而造成的损失。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缓冲结构,其中,A所示为剪刀叉结构;
[0023]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
[0026]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污物输送系统的缓冲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顺次设有升降单元和顶板2;
[0027]所述升降单元包括一级或多级升降组件;配合任一所述升降组件设有复位保护单元,配合所述顶板2设有冲击保护单元。
[0028]所述升降单元包括两级升降组件。
[0029]本技术中,以底座1作为缓冲装置与传输通道底部的连接,一般来说,本实施例中无需频繁更换底座1,底座1使用寿命长。
[0030]本技术中,升降单元为底座1和顶板2间的连接,包括一级或多级升降组件,本实施例中采用两级,一般可以解决大多数楼宇内的污物投送缓冲作业。
[0031]本技术中,以复位保护单元确保升降单元在下降后的抬升复位,并同时对升降单元进行保护,避免其因为频繁冲击而造成的复位困难。
[0032]本技术中,以冲击保护单元对其本身进行冲击保护,并确保其在被污物传输容器频繁冲击至极限时能被及时发现及更换,避免后续清洁传输通道的麻烦;污物传输容器图中未示出,其用于容纳污物,一般包括容纳仓及其上的盖体,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内容。
[0033]相邻的两级升降组件间设有导轨3,任一级升降组件包括2个分别设于对应的导轨3两端的第一转动杆4,任一所述第一转动杆4的一端与对应的导轨3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相邻的另一导轨3(多于两级升降组件时,图中未示出)的端部或底座1或顶板2铰接。
[0034]所述复位保护单元包括配合任一导轨3设置的滑块5,配合所述滑块5铰接有第二转动杆6及第三转动杆7的一端,任一所述第二转动杆6的另一端与上一级升降组件的第一转动杆4的上部铰接,任一所述第三转动杆7的另一端与下一级升降组件的第一转动杆4的下部铰接。
[0035]所述复位保护单元还包括贯穿滑块5设置的螺杆8,所述螺杆8的端部与电机9的输出端配合设置。
[0036]所述复位保护单元还包括设于底座1上的复位弹性件10,所述复位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物输送系统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顺次设有升降单元和顶板;所述升降单元包括一级或多级升降组件;配合任一所述升降组件设有复位保护单元,配合所述顶板设有冲击保护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物输送系统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级升降组件间设有导轨,任一级升降组件包括2个分别设于对应的导轨两端的第一转动杆,任一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与对应的导轨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相邻的另一导轨的端部或底座或顶板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污物输送系统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保护单元包括配合任一导轨设置的滑块,配合所述滑块铰接有第二转动杆及第三转动杆的一端,任一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上一级升降组件的第一转动杆的上部铰接,任一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另一端与下一级升降组件的第一转动杆的下部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污物输送系统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保护单元还包括贯穿滑块设置的螺杆,所述螺杆的端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鸿沂郭栩权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鸿鼎工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