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冲自复位的连接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094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自复位连接支架,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该连接支架包括内杆,其包括套设段和第一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用于连接下部结构;缓冲套,其包括用于连接上部结构的第二连接段、内部具有收容腔的收容段,及连接于第二连接段和收容段之间并与收容腔连通的阀体,收容段套设于内杆的套设段外,阀体用于当内杆在外杆内滑移时,使收容腔内的气体缓慢排出,为内杆的运动提供阻尼。通过设置内外套设的内杆和缓冲套,并在缓冲套上设置阀体,从而可以当内杆受到外力向上部结构的方向滑移时,收容腔内的气体可以从阀体缓慢排出,为内杆的移动提供缓冲,从而避免内杆的受力荷载传递给上部结构,保护连接支架及上部结构受到损伤。到损伤。到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缓冲自复位的连接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缓冲自复位的连接支架。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底护板是在发动机底部加装一块护板,主要的作用是车辆行驶在颠簸路面的时候,防止发动机底部被磕碰导致损坏。
[0003]目前在安装底护板时,大多采用螺栓将底护板与底盘连接。但存在的问题是,当底护板受到撞击时,螺栓的刚性连接会将撞击产生的荷载传递给车辆底盘,造成底盘的损伤,且对底护板和连接的螺栓均会产生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自复位的连接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底护板受到撞击时,螺栓的刚性连接会将撞击产生的荷载直接传递给车辆底盘,造成底盘损伤的问题。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缓冲自复位的连接支架,包括:
[0007]内杆,其包括套设段和第一连接段,上述第一连接段用于连接下部结构;
[0008]缓冲套,其包括用于连接上部结构的第二连接段、内部具有收容腔的收容段,及连接于上述第二连接段和上述收容段之间并与上述收容腔连通的阀体,上述收容段套设于上述内杆的套设段外,上述阀体用于当上述内杆在上述缓冲套内滑移时,使上述收容腔内的气体缓慢排出,为上述内杆的运动提供阻尼。
[000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阀体包括壳体,上述壳体为内部中空且一端与上述收容腔连通,上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供上述收容腔内气体排出的通孔。
[00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阀体还包括胶片,上述胶片部分连接于上述壳体,用于当上述内杆向上述上部结构方向移动时,上述胶片使上述通孔部分打开。
[00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壳体为内部中空的锥形台,上述锥形台的大径端与上述收容腔连通,上述锥形台的小径端与第二连接段连接,上述锥形台的每一侧壁均开设有梯形的上述通孔。
[00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锥形台的每一侧壁上均开设有与上述胶片尺寸适配的容纳槽,上述通孔开设于上述容纳槽的底壁,用于当上述胶片将上述通孔封闭时,上述胶片位于上述容纳槽内。
[00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上述胶片上开设有与收容腔连通的透气孔,用于当上述内杆向远离上述缓冲套方向移动,上述胶片封闭上述通孔时,使外部气体缓慢进入上述收容腔,为上述内杆的运动提供阻尼。
[001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收容腔为阶梯孔形,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大径端和第一小径端,上述内杆的套设段包括第二大径端和第二小径端,上述第二大径端套设在上
述第一大径端内,上述第二小径端套设在上述第一小径端内。
[00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大径端的周向设有与上述第一大径端内壁抵接的密封环。
[001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大径端和第二大径端的连接处设有与上述密封环卡接的环形限位槽。
[001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大径端的侧壁周向开设有用于放置上述密封环的卡槽。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内外套设的内杆和缓冲套,并在缓冲套上设置阀体,从而可以当内杆受到外力向上部结构的方向滑移时,收容腔内的气体可以从阀体缓慢排出,为内杆的移动提供缓冲,从而避免内杆的受力荷载传递给上部结构,保护连接支架及上部结构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缓冲自复位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透视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
[0024]图中:1、内杆;11、套设段;12、第一连接段;13、密封环;14、卡槽;2、缓冲套;21、第二连接段;22、收容段;23、阀体;231、壳体;232、通孔;233、胶片;234、容纳槽;235、透气孔;24、环形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缓冲自复位的连接支架,包括分别用于连接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的内杆1和缓冲套2,缓冲套2套设在内杆1外形成可伸缩的结构,且内杆1在缓冲套2内移动时具有阻尼,从而可以将下部结构受到的冲击进行缓冲,以保护上部结构。
[0028]具体的,内杆1包括套设段11和第一连接段12,上述第一连接段12用于连接下部结构;缓冲套2包括用于连接上部结构的第二连接段21、内部具有收容腔的收容段22,及连接在上述第二连接段21和上述收容段22之间并与上述收容腔连通的阀体23,上述收容段22套设在上述内杆1的套设段11外,上述阀体23用于当上述内杆1在上述缓冲套2内滑移时,使上述收容腔内的气体缓慢排出,为上述内杆1的运动提供阻尼。
[0029]以车辆的底护板和底盘为例,缓冲套2的第二连接段21连接底盘,内杆1的第一连接段12连接底护板。当车辆行驶到坑洼路段时,底护板受到撞击向上顶起,此时内杆1在缓冲套2的收容段22滑动,收容腔内的气体从阀体23缓慢排出,从而将底护板受到的外力进行缓冲,保护底盘。
[0030]当然,可以根据车辆的不同设计要求来确定收容段22的长度,以及阀体23排气的速率大小。由于需要通过收容段22来为内杆1提供缓冲,因此当将上述连接支架安装在底盘与底护板之间时,相比于传统通过螺栓的方式进行刚性连接,不可避免的会降低底护板距离地面的高度。但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在连接支架上安装位置感应装置,当内杆1向上移动至收容段22的设定位置处时提醒驾驶人员,路面有障碍物。这样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可以给驾驶人员一个反应时间以避开障碍物,防止内杆1完全位于收容腔内后形成刚性连接,障碍物对底盘造成损伤。由此可见,利用上述连接支架将底护板安装在底盘上,可以减少路面凸起的障碍物对底盘的损伤。
[003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阀体23为设置在收容段22上具有弹性回复力的膜体,在膜体上开设有与收容腔连通的排气孔。当内杆1向上在收容腔内移动时,收容腔内的气体被挤压,使膜体被撑开,排气孔打开,从而使收容腔内的气体从排气孔排出。需要注意的是,排气孔由于膜体被撑开而打开后的直径大小,应小于收容腔的直径大小,以使容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缓冲自复位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杆(1),其包括套设段(11)和第一连接段(12),所述第一连接段(12)用于连接下部结构;缓冲套(2),其包括用于连接上部结构的第二连接段(21)、内部具有收容腔的收容段(22),及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21)和所述收容段(22)之间并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阀体(23),所述收容段(22)套设于所述内杆(1)的套设段(11)外,所述阀体(23)用于当所述内杆(1)在所述缓冲套(2)内滑移时,使所述收容腔内的气体缓慢排出,为所述内杆(1)的运动提供阻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自复位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3)包括壳体(231),所述壳体(231)为内部中空且一端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壳体(231)的侧壁开设有供所述收容腔内气体排出的通孔(23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缓冲自复位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3)还包括胶片(233),所述胶片(233)部分连接于所述壳体(231),用于当所述内杆(1)向所述上部结构方向移动时,所述胶片(233)使所述通孔(232)部分打开。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缓冲自复位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31)为内部中空的锥形台,所述锥形台的大径端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锥形台的小径端与第二连接段(21)连接,所述锥形台的每一侧壁均开设有梯形的所述通孔(232)。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善招周中彪曹卫林徐梦飞任益民
申请(专利权)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