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陶瓷表面荡釉的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295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陶瓷表面荡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陶瓷表面荡釉的除尘装置,包括这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内中间设置有容器,所述容器表面设置有荡釉机构,所述支撑架顶部两侧均设置有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于容器顶部。该用于陶瓷表面荡釉的除尘装置,通过设置的夹持机构,能够驱动两侧的夹持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此时能够对陶瓷进行夹持固定,避免陶瓷在进行荡釉的过程中,出现偏移或者掉落的现象,而影响对陶瓷的正常加工,通过设置的除尘机构,能够将灰尘从吸尘头处,并经过第二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输送到箱体的内部,从而起到除尘的目的,避免灰尘过大,而影响个人的操作。操作。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陶瓷表面荡釉的除尘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表面荡釉
,具体为一种用于陶瓷表面荡釉的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到了商代(公元前十六世纪——十一世纪)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便已出现。至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我国就已完成了用高火度烧成胎质坚实的瓷器这一重大专利技术。陶瓷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表面的荡釉,来提高陶瓷的耐性和美观。
[0003]专利网公告号为CN112549264B公开了一种用于带孔陶瓷上釉的喷涂装置,包括喷涂箱和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可水平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喷涂箱内,所述喷涂箱内一侧设有用于给工作台上的带孔陶瓷喷涂上釉的喷涂机构,所述喷涂箱上还设有一可伸入所述带孔陶瓷内的风源机构,所述风源机构在所述带孔陶瓷内形成将外界空气吸入带孔陶瓷内或将带孔陶瓷内空气吹出带孔陶瓷外的气流,该气流为吹气流时,能过在孔洞内和釉水形成乱流,涂覆孔壁;为吸气流时,能够破坏釉水在孔洞上形成的水幕,将釉水吸入孔洞内涂覆孔洞侧壁。
[0004]申请人认为具有以下缺点:该箱体的内部并没有设置对陶瓷进行夹持固定的结构,这就导致陶瓷在进行荡釉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倾斜或者掉落的现象,从而不能够确保对陶瓷进行正常加工,同时该装置并没有设置对陶瓷表面荡釉的除尘的结构,当灰尘过大时,对陶瓷的外观带来影响的同时,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陶瓷表面荡釉的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陶瓷表面荡釉的除尘装置,包括这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内中间设置有容器,所述容器表面设置有荡釉机构,所述支撑架顶部两侧均设置有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于容器顶部。
[0007]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均开设于支撑架顶部两侧,所述矩形槽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设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螺纹杆表面设置有相反的螺纹,所述支撑架顶部右侧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螺纹杆表面传动连接有皮带轮组,所述皮带轮组设置于限位槽内,两个所述螺纹杆表面两侧均螺纹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呈对
称设置,其中一个所述螺纹杆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件。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滑动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两个所述第一气缸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通过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能够驱动夹持板向下进行移动,并驱动陶瓷向下移动,此时陶瓷处于容器的内部。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设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持板呈对称设置,两个夹持板设置于容器顶部,通过设置的夹持板,能够对陶瓷进行夹持固定。
[00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除尘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于滑动板内中间,所述第一支撑杆表面固定连接有吸尘头,所述吸尘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U型板,通过设置的吸尘头,能够对灰尘进行吸附,避免灰尘过大,而影响个人的操作。
[00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U型板内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定位板固定连接于支撑架顶部,在第二气缸的作用下,能够驱动吸尘头的角度进行来回的摆动,能够多角度的进行吸尘,扩大了吸尘的范围。
[00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吸尘头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吸尘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尘机,吸尘机固定连接于支撑架顶部,所述吸尘机远离第二连接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箱体,箱体固定连接于支撑架顶部,在吸尘机的作用下,能够将灰尘从吸尘头处,并经过第二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输送到箱体的内部,从而起到除尘的目的,避免灰尘过大,而影响个人的操作。
[00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荡釉机构包括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开设于支撑架顶部中间,所述圆形槽内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容器固定连接于轴承内圈,通过设置的轴承,对容器起到稳固的作用。
[001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容器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转动连接于支撑架内底部,通过设置的转动柱,能够对容器进行支撑。
[001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柱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平齿轮,所述第一平齿轮表面啮合有第二平齿轮,所述第二平齿轮内圈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于支撑架内底部,通过启动电机,电机驱动转动杆转动的同时,驱动第二平齿轮和第一平齿轮异同步转动,并驱动转动柱和容器进行转动。
[001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支撑架内顶部,通过设置的转动杆,能够驱动第二平齿轮同步转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该用于陶瓷表面荡釉的除尘装置,通过设置的夹持机构,在两个螺纹杆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驱动两侧的滑动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并驱动两侧的夹持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此时能够对陶瓷进行夹持固定,避免陶瓷在进行荡釉的过程中,出现偏移或者掉落的现象,而影响对陶瓷的正常加工。
[0018]2、该用于陶瓷表面荡釉的除尘装置,通过设置的除尘机构,通过启动第二气缸,在第二气缸的作用下,能够驱动吸尘头的角度进行来回的摆动,能够多角度的进行吸尘,扩大了吸尘的范围,接着通过启动吸尘机,在吸尘机的作用下,能够将灰尘从吸尘头处,并经过
第二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输送到箱体的内部,从而起到除尘的目的,避免灰尘过大,而影响个人的操作。
[0019]3、该用于陶瓷表面荡釉的除尘装置,通过设置的荡釉机构,通过启动电机,电机驱动转动杆转动的同时,驱动第二平齿轮和第一平齿轮异同步转动,并驱动转动柱和容器进行转动,此时在容器转动的过程中,其内部的釉进行晃动,能够对陶瓷内表面进行上釉,从而实现对陶瓷荡釉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斜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夹持机构和除尘机构配合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夹持机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除尘机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荡釉机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支撑架;2、夹持机构;21、第一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陶瓷表面荡釉的除尘装置,包括这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内中间设置有容器(5),所述容器(5)表面设置有荡釉机构(4),所述支撑架(1)顶部两侧均设置有除尘机构(3),所述除尘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夹持机构(2),所述夹持机构(2)设置于容器(5)顶部;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均开设于支撑架(1)顶部两侧,所述矩形槽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29),所述螺纹杆(29)设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螺纹杆(29)表面设置有相反的螺纹,所述支撑架(1)顶部右侧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螺纹杆(29)表面传动连接有皮带轮组(28),所述皮带轮组(28)设置于限位槽内,两个所述螺纹杆(29)表面两侧均螺纹连接有滑动板(24),所述滑动板(24)呈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所述螺纹杆(29)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件(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陶瓷表面荡釉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动板(24)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23),两个所述第一气缸(23)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2),所述第二支撑板(22)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陶瓷表面荡釉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件(27),所述支撑件(27)远离第一支撑板(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26),所述夹持板(26)设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持板(26)呈对称设置,两个夹持板(26)设置于容器(5)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陶瓷表面荡釉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机构(3)包括第一支撑杆(33),所述第一支撑杆(33)转动连接于滑动板(24)内中间,所述第一支撑杆(33)表面固定连接有吸尘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英图锐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