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293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校核方法包括:选择行人保护仿真模型和头型点位文件,头型点位文件包括多个头型点位信息;选择校核区域的校核壳单元;对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并显示校核结果;在产品开发周期中,提前进行行人保护性能开发,进行更多轮次优化,寻得最优方案;快速识别行人保护头型试验风险点,通过造型优化实现点位优化,提升行人保护得分率;实现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的精确校核,精确度100%;实现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的快速校核,极大提高校核效率。大提高校核效率。大提高校核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仿真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2006年,为了促进中国汽车产品安全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的伤亡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正式建立了C

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现行的C

NCAP(2021年版)按照乘员保护、行人保护和主动安全三个部分的综合得分率来进行星级评价;其中,行人保护部分包含头型试验和腿型试验,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领域为行人保护头型试验。头型试验的主流评分办法为:将头型试验区域被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点,所有网格点所得点数分之和除以所有网格点最高可得点数分,得出头型试验得分百分比。但是,市场上主流乘用车的发动机罩侧面头型试验点得分普遍较低,影响了行人保护得分率,降低了C

NCAP星级。
[0003]目前,行人保护性能开发是在产品开发工程阶段,即在具备行人保护分析条件后开展详细的行人保护CAE仿真分析与优化;但是当前车企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到24个月甚至更短,兼之法规开发难度增加,对于以往在工程阶段再开展详细的行人保护分析并优化的常规手段,达成行人保护性能开发目标的风险大大增加,急需一种在概念阶段即可开展行人保护性能开发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方法,包括:
[0006]选择行人保护仿真模型;
[0007]选择头型点位文件,所述头型点位文件包括多个头型点位信息,其中,所述头型点位信息包括三维空间坐标信息;
[0008]选择校核区域的校核壳单元;
[0009]对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包括:判断头型点位Z轴方向投影是否落在校核壳单元Z向投影内,如果落在校核壳单元Z向投影内,则头型点位为待测头型点位;建立存储校核直尺的仿真模型;计算待测头型点位与校核直尺之间的距离;
[0010]显示校核结果。
[0011]进一步地,选择头型点位文件之后,还包括:
[0012]建立头型数组,识别头型点位文件中所有头型点位,放入头型数组,其中,所述头型数组中的所有元素均为对象,每个对象均具有以下属性:头型点位名称、头型点位x坐标、头型点位y坐标、头型点位z坐标。
[0013]进一步地,选择校核区域的校核壳单元,还包括:
[0014]设置校核区域,其中,所述校核区域为发动机罩与翼子板。
[0015]建立校核壳单元集合,将校核区域的校核壳单元放入校核壳单元集合中。
[0016]进一步地,判断头型点位Z轴方向投影是否落在校核壳单元Z向投影内,还包括:
[0017]所述校核壳单元在X轴正向坐标最大值设为x_max,在X轴负向坐标最小值设为x_min,在Y轴正向坐标最大值设为y_max,在X轴负向坐标最小值设为y_min;
[0018]设头型点位的坐标为(x、y、z),当x_min≤x≤x_max,且y_min≤y≤y_max时,头型点位Z轴方向投影落在校核壳单元Z向投影内。
[0019]进一步地,建立存储校核直尺的仿真模型,还包括:
[0020]建立存储校核直尺的模型;
[0021]建立存储与通过头型点位纵截面相交的壳单元的数组;
[0022]建立存储校核直尺在头型点位的Z轴方向投影线;
[0023]建立头型点位的临时校核直尺。
[0024]进一步地,计算待测头型点位与校核直尺之间的距离,还包括:
[0025]计算校核直尺在头型点位的Z轴方向投影线与临时校核直尺之间的距离;
[0026]建立头型点位的校核直尺;
[0027]计算头型点位与校核直尺之间的距离,其中,计算头型点位与校核直尺之间的距离使用海伦公式,根据海伦公式,可以计算待测头型点位、n11、n22组成的三角形面积s,所述海伦公式为:
[0028][0029][0030]其中,p为三角形半周长,即(a+b+c)/2;a为校核直尺ruler的长度;b为待测头型点位与校核直尺端点n11之间的距离;c为待测头型点位与校核直尺端点n22之间的距离;h
a
为待测头型点位与校核直尺之间的距离。
[0031]进一步地,显示校核结果,还包括:
[0032]标注头型点位名称;
[0033]标注头像点位的Z轴方向校核距离;
[0034]标注头型点位的Y轴方向校核距离;
[0035]绘制校核结果。
[0036]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装置,包括:
[0037]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行人保护仿真模型和头型点位文件,所述行人保护仿真模型包括校核区域的校核壳单元,所述头型点位文件包括多个头型点位信息;
[0038]校核模块,所述校核模块用于判断头型点位Z轴方向投影是否落在校核壳单元Z向投影内,如果落在校核壳单元Z向投影内,则头型点位为待测头型点位,建立存储校核直尺的仿真模型;
[0039]计算模块,所述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待测头型点位与校核直尺之间的距离;
[0040]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显示校核结果。
[0041]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0042]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0043]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0044]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方法。
[0045]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方法。
[004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产品开发周期中,提前进行行人保护性能开发,进行更多轮次优化,寻得最优方案;快速识别行人保护头型试验风险点,通过造型优化实现点位优化,提升行人保护得分率;实现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的精确校核,精确度100%;实现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的快速校核,极大提高校核效率。
附图说明
[004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方法流程图;
[004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装置连接框图;
[004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方法逻辑流程图;
[005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自动化脚本界面示意图;
[005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头型点位坐标文件格式示意图;
[005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计算cur_point与ruler之间的距离原理图;
[005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校核结果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选择行人保护仿真模型;选择头型点位文件,所述头型点位文件包括多个头型点位信息,其中,所述头型点位信息包括三维空间坐标信息;选择校核区域的校核壳单元;对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包括:判断头型点位Z轴方向投影是否落在校核壳单元Z向投影内,如果落在校核壳单元Z向投影内,则头型点位为待测头型点位;建立存储校核直尺的仿真模型;计算待测头型点位与校核直尺之间的距离;显示校核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头型点位文件之后,还包括:建立头型数组,识别头型点位文件中所有头型点位,放入头型数组,其中,所述头型数组中的所有元素均为对象,每个对象均具有以下属性:头型点位名称、头型点位x坐标、头型点位y坐标、头型点位z坐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校核区域的校核壳单元,还包括:设置校核区域,其中,所述校核区域为发动机罩与翼子板。建立校核壳单元集合,将校核区域的校核壳单元放入校核壳单元集合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头型点位Z轴方向投影是否落在校核壳单元Z向投影内,还包括:所述校核壳单元在X轴正向坐标最大值设为x_max,在X轴负向坐标最小值设为x_min,在Y轴正向坐标最大值设为y_max,在X轴负向坐标最小值设为y_min;设头型点位的坐标为(x、y、z),当x_min≤x≤x_max,且y_min≤y≤y_max时,头型点位Z轴方向投影落在校核壳单元Z向投影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罩侧面基准线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存储校核直尺的仿真模型,还包括:建立存储校核直尺的模型;建立存储与通过头型点位纵截面相交的壳单元的数组;建立存储校核直尺在头型点位的Z轴方向投影线;建立头型点位的临时校核直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泽辉朱学武王士彬娄方明王雪松关荣博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