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建夯实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夯实装置
,具体地说,涉及土建夯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夯实装置是一种在土建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上方作用力施力方式,达成对于土建工程地面表面夯实处理效果的专业装置。
[0003]在夯实装置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现有夯实装置往往是基于作用力直接施压,达成夯实效果,该种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容易造成表面碎屑振动至旁侧位置,需要反复施工处理,且夯实装置其与机械臂连接位置,往往采用万向轴与地心垂力作为水平校准,其施力连贯性较差,整体导致夯实装置的施工效率较低,施工完善性较弱,需要进行改进。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6]一种土建夯实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装置(1)、机械力臂(2)、夯土机构(3)、聚集机构(4),所述机械力臂(2)对称安装在行走装置(1)的前后端,所述夯土机构(3)固定安装在机械力臂(2)的末端,所述聚集机构(4)固定安装在夯土机构(3)的外表面;所述行走装置(1)具体用于负责机械力臂(2)、夯土机构(3)、聚集机构(4)的整体位移工作;所述机械力臂(2)具体用于负责夯土机构(3)、聚集机构(4)的位置调节工作,且在夯土机构(3)的夯土过程中,提供向下作用力;所述夯土机构(3)具体基于振动力原理,达成对于土建工程地面夯实效果;所述聚集机构(4)具体用于对位于夯土机构(3)周边散乱碎土进行集中处理,确保夯土机构(3)实施完善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1)包括驱动座(101),所述驱动座(10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行程架(102),所述驱动座(101)的两侧前后端均传动连接有驱动齿轮(103),两组所述驱动齿轮(103)之间传动连接有链条组(104),所述链条组(104)的外表面等距安装有行程板件(105),所述行程板件(105)通过螺丝与链条组(10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架(10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撑力架(106),所述撑力架(106)之间呈等间距分布,所述撑力架(106)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撑力轴(107),所述撑力轴(107)与链条组(104)的内侧相贴合,所述撑力架(106)的一端与行程架(102)之间转动连接有强力拉簧(10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力臂(2)包括安装座(201),所述安装座(201)对称安装在驱动座(101)的上表面前后端,所述安装座(20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自驱动罗盘(202),所述自驱动罗盘(20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板(203),其中一组侧板(20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204),其中另一组所述侧板(20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20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4)的输出端装有第一施力臂(206),所述第一施力臂(206)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施力臂(207),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5)的输出端装有第一调节臂(208),所述第一调节臂(208)的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调节臂(209),所述第二调节臂(209)的末端与第二施力臂(207)的起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施力臂(206)、第一调节臂(208)均转动连接在侧板(203)之间,所述第二施力臂(207)的末端转动连接有施力架(2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土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0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稳定架(211),所述稳定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旺,陈炳,刘林,周金凤,代欢欢,邵明路,张争,邹虎,喻远亮,陈昌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