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电梯井道用安全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1、电梯井道是高层房建施工现场一类危险、复杂的工作场所,电梯井道一般是三面剪力墙、一面开口的矩形垂直井道结构,由于电梯井道为竖直方向上通长、水平方向上较窄的特殊结构,电梯井道内施工必须搭设施工操作用的脚手架或安全防护架,以方便木工人员在电梯井道的脚手架或防护架上进行模板体系的加固、拆除、提升等。在传统施工工艺中,电梯井道操作平台,模板体系的临时固定,作业层下一层电梯井竖向防护都要另行准备;且模板加固与建筑物外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支座的紧固困难,导致现场工人在施工电梯井道墙体模板和外架工紧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支座时均存在高坠风险。另外,电梯井竖向防护需另行制作、安装、固定,费时费工,导致在此类场所工作的复杂性、危险性以及施工成本进一步增加。
2、在传统的建筑电梯井结构施工中,一般采用钢管、扣件及脚手架从底部开始扎设直到顶层的方式,作为电梯井剪力墙支模用的操作平台,或者采用单层槽钢拼接平台,依靠支座螺栓达到稳固效果。前者钢管及管卡的占用量大,浪费大量的人工且不安全;后者受支撑螺栓强度、支座处墙体砼强度及操作人员违章操作等影响,极易出现平台坠落的安全事故。
3、随着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施工工艺的成熟和普及,房建工程越来越注重效率和安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梯井道用安全操作平台,提高木工操作模板体系、外架工安装和提升附着式脚手架支座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道用安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用安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2)包括对称布置的斜撑(21)、扶手(22)及踏板(23);多根所述斜撑(21)的顶端固定有所述承重梁(10);所述扶手(22)焊接在所述斜撑(21)的上部斜面上;多个所述踏板(23)沿多根所述斜撑(21)均布且呈台阶状,多个所述踏板(23)的两端均与多根所述斜撑(2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用安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门(3)的一侧通过合页(31)与所述支撑梁(5)转动连接,所述防护门(3)的另一侧设有门锁(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用安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21)底端固定有钢支座(24),用于支撑在结构梁板(7)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用安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踢脚板(4)设在所述爬梯(2)的底部,所述踢脚板(4)的一侧板面与多根所述斜撑(21)的一表面转动连接,形成斜向踢脚板。
6.根据权利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用安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施工平台(1)的外周,并在所述施工平台(1)的顶面固定有挡板(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用安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1)的高度不低于6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用安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2)的外周包裹有防护网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用安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2)、所述支撑梁(5)、所述承重梁(10)、所述施工平台(1)及所述操作架(6)通过型钢焊接成整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道用安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用安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2)包括对称布置的斜撑(21)、扶手(22)及踏板(23);多根所述斜撑(21)的顶端固定有所述承重梁(10);所述扶手(22)焊接在所述斜撑(21)的上部斜面上;多个所述踏板(23)沿多根所述斜撑(21)均布且呈台阶状,多个所述踏板(23)的两端均与多根所述斜撑(2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用安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门(3)的一侧通过合页(31)与所述支撑梁(5)转动连接,所述防护门(3)的另一侧设有门锁(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用安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21)底端固定有钢支座(24),用于支撑在结构梁板(7)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用安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锦,薛宇亮,吴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