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传感器装置和飞行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239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位置传感器装置,该位置传感器装置包括: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支座、传感器和靶标限位器,其中,传感器和靶标限位器固定到传感器支座并且彼此间隔开;以及靶标组件,靶标组件包括靶标支座和靶标,其中,靶标借助弹性引导机构附连到靶标支座,其中,靶标组件能够相对于传感器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中,靶标组件远离传感器组件,而在第二位置中,靶标组件接近传感器组件。这样,通过靶标限位器来限制靶标的移动范围,避免了因结构变形而可能导致的传感器误报警及传感器与靶标碰撞的问题。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这种位置传感器装置的飞行器。行器。行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位置传感器装置和飞行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位置传感器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这种位置传感器装置的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客机舱门在关闭时,因结构变形可能会导致靶标相对于位置传感器有较大位移,从而可能导致误报警,甚至存在靶标触碰传感器使得传感器或靶标损坏的问题。
[0003]为解决因结构变形而导致传感器误报警及传感器与靶标碰撞的问题,需要一种新的位置传感器装置,这种装置能够保证靶标与传感器不碰撞,且能够解决误报警问题。
[0004]目前判断舱门开关的位置传感器主要有两种布置方式:一种是分体布置方式,即分别将靶标和传感器安装在无连接关系的两个结构件上,如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另一种方式是将靶标和传感器安装在同一个结构件上或有连接关系的联动机构的两个结构件上,如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的。
[0005]在由本申请的申请人提交的、公开号为CN115108037、题为《舱门关闭告警组件》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将传感器与靶标均布置在门框上,以解决两者在同轴度与位置方面的相对变化,以实现对门闩状态的确认。在由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分公司提交的、公开号为CN203487894U、题为《一种飞机舱门开关的检测机构》的技术专利中,也是将传感器与靶标均布置在门框上,以解决两者在同轴度与位置方面的相对变化,门上设置锁销与门框上的锁销孔对应,以实现门的关闭。在由本申请的申请人提交的、公开号为CN113320680A、题为《舱门状态监控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中,传感器与靶标通过轴向转动实现重合与分离,从而发出舱门的关闭与开启信号。然而,在这些结构布置中,均需要相应的机构具有足够的刚度,从而避免传感器与靶标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变动的情况。
[0006]在由本申请的申请人提交的、公开号为CN107829619B、题为《舱门锁定机构》的专利技术专利中,采用了较多数量的传感器与靶标,以更准确地确认是否已经关闭,因此需要一套判别程序,另外,该结构中未考虑可能的变形所带来的影响。
[0007]在某型号飞机上,靶标与传感器分别位于将舱门与门框连接的联动机构的两个结构件上,以便实现靶标与传感器的准确定位。然而,在这种结构布置中,联动机构对组成的结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要求较高,不易于安装维护。
[0008]因此,迫切需要优化现有技术中的位置传感器装置的结构,以便提供一种改进的位置传感器装置,该位置传感器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位置传感器装置,该装置能判断飞机舱门的打开或关闭,结构形式紧凑、安装维护方便,尤其适用于结构有大变形的情况。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位置传感器装置,该位置传感器装置可以包括:
[0011]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可以包括传感器支座、传感器和靶标限位器,其中,传感器和靶标限位器可以固定到传感器支座并且彼此间隔开;以及
[0012]靶标组件,靶标组件可以包括靶标支座和靶标,其中,靶标可以借助弹性引导机构附连到靶标支座,
[0013]其中,靶标组件能够相对于传感器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中,靶标组件远离传感器组件,而在第二位置中,靶标组件接近传感器组件。
[0014]这样,通过靶标限位器来限制靶标的移动范围,避免了因结构变形而可能导致的传感器误报警及传感器与靶标碰撞的问题。另外,弹性引导机构与靶标限位器协配,也可以避免靶标限位器与靶标之间的作用力过大而可能发生的结构损坏,提高了传感器组件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并且改善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避免了因传感器失效而可能发生的飞行安全事故。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面,较佳地,在该第二位置中,靶标组件的靶标可以抵靠传感器组件的靶标限位器,从而能够确保靶标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传感器的感测精度。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面,较佳地,弹性引导机构可以包括弹性构件和引导装置,其中,弹性构件设置在靶标支座和靶标之间,使得在靶标组件从第一位置转变到第二位置期间,靶标能够被靶标限位器迫使朝向靶标支座运动,而引导装置用于引导靶标的运动。
[0017]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允许传感器与靶标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变动,确保靶标与靶标限位器之间保持接触,而不会影响靶标与靶标限位器之间由于变形产生的应力而发生结构损坏。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面,较佳地,弹性构件可以包括螺旋弹簧,而引导装置可以包括承载靶标的支承轴和固定到靶标支座的引导部,其中,支承轴可以配合到引导部中以能够沿着引导部轴向移动,并且其中,引导部的有效轴向长度小于支承轴的有效轴向长度。
[0019]这样,在第二位置中,螺旋弹簧可以例如始终朝向靶标限位器偏置靶标,以有效地保持靶标与靶标限位器之间的接触,并且在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如果相关结构发生结构变形,弹性构件和引导装置能够协配,例如使得支承轴相对于引导部轴向运动来避免结构损坏或者靶标与靶标限位器脱离接触,从而确保了传感器的感测精度,并且提高了位置传感器装置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面,较佳地,弹性引导机构可以设置成使得在第二位置中,在靶标与引导部的自由端之间存在第一间隙。该第一间隙可以允许靶标相对于引导部的自由端朝向彼此移动,即,允许它们之间的相对轴向移动,同时保持靶标与靶标限位器的接合,例如在靶标支座或者传感器支座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时。例如,在飞行器飞行过程中,由于气流扰动所引起的舱门相对于飞行器机身的短暂位移。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面,较佳地,弹性引导机构还可以包括限位垫圈和调节螺母,并且引导部可以设置有与限位垫圈配合的凸台和与调节螺母协配的外螺纹,使得在第二位置中,在限位垫圈与引导部的与自由端相对的第二端之间存在第二间隙。
[0022]该第二间隙一方面用于:在第一位置中,使弹性构件复位,从而允许在运动到第二位置中时,能够施加弹性偏置力;另一方面,第二间隙可以允许在第二位置中,允许靶标相对于引导部的自由端彼此远离移动。例如,如上所述,在发生相关机构的变形的情况下,从而确保靶标能够保持抵靠靶标限位器,进而提高位置传感器装置的测量精度。另外,通过这
种限位垫圈和调节螺母结构,能够对靶标的初始位置进行调节,以便于传感器装置的安装和调试。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面,较佳地,靶标限位器可以是从传感器支座延伸的片状结构,并且可以包括面对传感器设置的开口,其中,靶标的周向尺寸可以大于开口的周向尺寸。该开口允许传感器能够直接面对靶标,而不会被靶标限位器遮挡,从而改进传感器装置的测量精度,并且使得靶标不会穿过该开口,从而使传感器发生损坏。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面,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装置的测量精度,并且提高其可靠性,较佳地,传感器组件可以包括两个传感器和两个靶标限位器,而靶标组件相应地设置有两个靶标。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面,较佳地,传感器组件可以固定到飞行器的机身,而靶标组件可以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置传感器装置(100),所述位置传感器装置包括:传感器组件(10),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支座(11)、传感器(12)和靶标限位器(13),其中,所述传感器(12)和所述靶标限位器(13)固定到所述传感器支座(11)并且彼此间隔开;以及靶标组件(20),所述靶标组件包括靶标支座(21)和靶标(22),其中,所述靶标(22)借助弹性引导机构(23)附连到所述靶标支座(21),其中,所述靶标组件(20)能够相对于所述传感器组件(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靶标组件(20)远离所述传感器组件(10),而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靶标组件(20)接近所述传感器组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传感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引导机构(23)包括弹性构件(231)和引导装置(232),其中,所述弹性构件(231)设置在所述靶标支座(21)和所述靶标(22)之间,使得在所述靶标组件(20)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变到所述第二位置期间,所述靶标(22)能够被所述靶标限位器(13)迫使朝向所述靶标支座(21)运动,而所述引导装置(232)用于引导所述靶标(22)的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置传感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231)包括螺旋弹簧,而所述引导装置(232)包括承载所述靶标(22)的支承轴(22A)和固定到所述靶标支座(21)的引导部(21A),其中,所述支承轴(22A)配合到所述引导部(21A)中以能够沿着所述引导部(21A)轴向移动,并且其中,所述引导部(21A)的有效轴向长度小于所述支承轴(22A)的有效轴向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位置传感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引导机构(23)设置成使得在所述第二位置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爱莹刘朝妮王意杨贵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