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聚酰亚胺制备的管式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27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式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聚酰亚胺制备的管式反应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做到加料精确且保证物料充分混合的基于聚酰亚胺制备的管式反应釜。一种基于聚酰亚胺制备的管式反应釜,包括有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一隔板、进料导管等;第一外壳的上侧连接有第二外壳,第二外壳的下部内侧连接有第一隔板,第二外壳与第一隔板之间连接有多个进料导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启动第一伺服电机,会带动第一转杆和搅拌桨旋转,同时第一转杆旋转会带动蜗杆旋转,通过蜗轮、皮带轮和传动带使得推动块移动,进而做到自动定时滴加物料至第一外壳内,进而保证加料精确,同时在滴加过程中保证物料的充分混合。保证物料的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聚酰亚胺制备的管式反应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式反应釜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聚酰亚胺制备的管式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不论是作为结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如今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而聚酰亚胺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反应釜。但是釜式反应釜无法做到加料精确,并且无法在滴加过程中物料的充分混合,进而会导致产出的产品性能不稳定,而管式反应釜具有节能体积小,保温好做,可以连续化生产等优点,因此,通常是使用管式反应釜进行连续化反应得到PI溶液。
[000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做到加料精确且保证物料充分混合的基于聚酰亚胺制备的管式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釜式反应釜无法做到加料精确,并且无法在滴加过程中物料的充分混合,进而会导致产出的产品性能不稳定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做到加料精确且保证物料充分混合的基于聚酰亚胺制备的管式反应釜。...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聚酰亚胺制备的管式反应釜,包括有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第一隔板(21)、进料导管(3)、出料导管(4),第一外壳(1)的上侧连接有第二外壳(2),第二外壳(2)的下部内侧连接有第一隔板(21),第二外壳(2)与第一隔板(21)之间连接有多个进料导管(3),第一外壳(1)的下侧连接有出料导管(4),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混合机构(5)和下料控制机构(6),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之间设有混合机构(5),第二外壳(2)与进料导管(3)之间设有下料控制机构(6),通过进料导管(3)滴加物料,混合机构(5)会对滴加过程中物料的充分混合,在混合机构(5)运作过程中,会驱动下料控制机构(6)运作实现精确加料。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聚酰亚胺制备的管式反应釜,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挡板(11),第一外壳(1)的内侧按圆周均匀间隔的连接有多个用于增大被搅动液体的湍动程度的挡板(1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聚酰亚胺制备的管式反应釜,其特征是,混合机构(5)包括有第一伺服电机(50)、第一转杆(51)、搅拌桨(52)、第二隔板(53)和平流管(54),第二外壳(2)的上侧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50),第一伺服电机(50)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转杆(51),第一转杆(51)穿过第一隔板(21)连接有搅拌桨(52),搅拌桨(52)位于第一外壳(1)内侧,第一外壳(1)的下部内侧连接有第二隔板(53),第二隔板(53)与出料导管(4)之间连接有多个平流管(54);启动第一伺服电机(50)会带动第一转杆(51)和搅拌桨(52)旋转,进而对滴加过程中物料的充分混合,混合反应完成的物料便会通过平流管(54)持续稳定的从出料导管(4)排出。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聚酰亚胺制备的管式反应釜,其特征是,下料控制机构(6)包括有支撑架(60)、蜗轮(61)、传动带(62)、推动块(63)、控制阀(64)、扭簧(65)和蜗杆(66),第二外壳(2)的上部内侧连接有三个支撑架(60),支撑架(60)互相靠近的一侧均转动式连接有蜗轮(61),进料导管(3)与相邻蜗轮(61)之间均通过皮带轮连接有传动带(62),传动带(62)的内侧均连接有连续排列的多个推动块(63),进料导管(3)上均转动式连接有控制阀(64),推动块(63)均与相邻控制阀(64)接触配合,控制阀(64)与相邻进料导管(3)之间均连接有扭簧(65),第一转杆(51)的上部连接有蜗杆(66),蜗轮(61)均与蜗杆(66)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易辛媛
申请(专利权)人:汉硕高新材料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