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77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反应釜。所述高效反应釜,包括保温箱,所述保温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釜体,所述保温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换热块,所述换热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右端设置有进料管,所述釜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吸泵,所述吸泵的进口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导管的左端连接,所述吸泵的出口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釜体连通,所述釜体的底部设置有排出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高效反应釜,使得初始原液进入釜体前能够与反应完成的原液换热进行预热,而反应完成的原液排出釜体后能够与初始原液进行换热降温,从而能够使得反应釜更加的高效,同时降低了能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是目前化工厂常用的一种反应设备,其主要是通过电动机带动搅拌轴来搅拌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以获得所需要的物质。随着化工领域的不断发张,人们对化工产品的生产成品和化工产品的精度都提高了更高的要求,相应人们对化工反应中的重要设备反应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相关技术中,目前的反应釜需要将加入的液体进行升温,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反应完成后再排出冷却,在这个过程中,液体初进入反应釜内,温度相对比较低,需要加热的时间过长,并且排出的液体冷却时间也比较长,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效反应釜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反应釜,解决了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高效反应釜,包括保温箱,所述保温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釜体,所述保温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换热块,所述换热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右端设置有进料管,所述釜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吸泵,所述吸泵的进口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导管的左端连接,所述吸泵的出口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釜体连通,所述釜体的底部设置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与所述第二导管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管的右端设置有出料管。
[0007]优选的,所述釜体的内壁设置有加热组件。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的外形均呈波浪形。
[0009]优选的,所述釜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釜盖。
[0010]优选的,所述开口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条。
[0011]优选的,所述釜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底端贯穿所述釜盖并延伸至所述釜盖的底部。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高效反应釜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反应釜,通过吸泵的启动,将原液从进料管吸入釜体的内部进行加热反应,结束后,通过排出管排入至第二导管的内部,第二导管将反应完成的原液的热量传递给换热块,通过换热块传递给第一导管,从而使得初始原液进入第一导管内部后会与第二导管内反应完成的原液进行换热,随后再进入至釜体的内部,使得初始原液进入釜体前能够与反应完成的原液换热进行预热,而反应完成的原液排出釜体后能够与初始原液进行换热降温,从而能够使得反应釜更加的高效,同时降低了能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高效反应釜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所示保温箱的俯视剖面图;
[0016]图3为图1所示A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中标号:1、保温箱;2、釜体;3、换热块;4、第一导管;5、第二导管;6、进料管;7、吸泵;8、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0、排出管;11、出料管;12、加热组件;13、开口槽;14、釜盖;15、密封条;16、驱动电机;17、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高效反应釜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保温箱的俯视剖面图;图3为图1所示A的局部放大图。高效反应釜包括保温箱1,所述保温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釜体2,所述保温箱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换热块3,所述换热块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4和第二导管5,所述第一导管4的右端设置有进料管6,所述釜体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吸泵7,所述吸泵7的进口连通有第一连接管8,所述第一连接管8与所述第一导管4的左端连接,所述吸泵7的出口连通有第二连接管9,所述第二连接管9与所述釜体2连通,所述釜体2的底部设置有排出管10,所述排出管10与所述第二导管5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管5的右端设置有出料管11。
[0020]所述釜体2的内壁设置有加热组件12,通过加热组件12的设置用于对釜体2的内部进行升温加热。
[0021]所述第一导管4和所述第二导管5的外形均呈波浪形,通过波浪形状的设计能够增加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换热速率以及换热效果。
[0022]所述釜体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槽13,所述开口槽1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釜盖14,通过釜盖14的与开口槽13螺纹连接,便于对釜盖14进行拆装,从而能够打开后,便于对釜体2进行清洗。
[0023]所述开口槽13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条15,通过密封条15的设置能够提高釜盖14装配后的密封性。
[0024]所述釜盖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6,所述驱动电机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7,所述搅拌杆17的底端贯穿所述釜盖14并延伸至所述釜盖14的底部,通过驱动电机16的启动,带动搅拌杆17旋转,从而能够对釜体2内部原液进行搅拌混合,提高反应效率,并且驱动电机16和搅拌杆17安装在釜盖14上,当釜盖14拆下后,也便于对搅拌杆17进行清洗,并且搅拌杆17取出后,更加便于对釜体2内部进行清洗,不受空间限制。
[0025]本技术提供的高效反应釜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6]通过吸泵7的启动,将原液从进料管6吸入釜体2的内部进行加热反应,结束后,通过排出管10排入至第二导管5的内部,第二导管5将反应完成的原液的热量传递给换热块3,通过换热块3传递给第一导管4,从而使得初始原液进入第一导管4内部后会与第二导管5内反应完成的原液进行换热,随后再进入至釜体2的内部,使得初始原液进入釜体2前能够与反应完成的原液换热进行预热,而反应完成的原液排出釜体2后能够与初始原液进行换热降温。
[002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高效反应釜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8]通过吸泵7的启动,将原液从进料管6吸入釜体2的内部进行加热反应,结束后,通过排出管10排入至第二导管5的内部,第二导管5将反应完成的原液的热量传递给换热块3,通过换热块3传递给第一导管4,从而使得初始原液进入第一导管4内部后会与第二导管5内反应完成的原液进行换热,随后再进入至釜体2的内部,使得初始原液进入釜体2前能够与反应完成的原液换热进行预热,而反应完成的原液排出釜体2后能够与初始原液进行换热降温,从而能够使得反应釜更加的高效,同时降低了能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反应釜,包括保温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釜体(2),所述保温箱(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换热块(3),所述换热块(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4)和第二导管(5),所述第一导管(4)的右端设置有进料管(6),所述釜体(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吸泵(7),所述吸泵(7)的进口连通有第一连接管(8),所述第一连接管(8)与所述第一导管(4)的左端连接,所述吸泵(7)的出口连通有第二连接管(9),所述第二连接管(9)与所述釜体(2)连通,所述釜体(2)的底部设置有排出管(10),所述排出管(10)与所述第二导管(5)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管(5)的右端设置有出料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反应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建刚严丽卫张辽丰严宝林严速来吴罕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柯桥欧利助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