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短距六相扁铜线绕组的电机定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74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9
一种具有短距六相扁铜线绕组的电机定子,包括扁铜线绕组、定子铁芯,所述扁铜线绕组包括A相、B相、C相、D相、E相、F相六相绕组线圈,其中A相、B相、C相绕组线圈为独立的Y形联结,D相、E相、F相绕组线圈为独立的Y形联结;每相绕组为短距绕组,由两个支路并联;所述定子铁芯设置有96个沿周向排列且沿轴向延伸的定子槽;所述每个定子槽均具有4个槽层;所述定子槽每两个槽层使用一种发卡线;所述A相、B相、C相绕组线圈的发卡线均匀排布在定子铁芯槽的L1、L2层,所述D相、E相、F相绕组线圈的发卡线均匀排布在定子铁芯槽的L3~L4层。使用两种发卡线,且无发卡线跨层连接,从而节省了模具以及工装成本。从而节省了模具以及工装成本。从而节省了模具以及工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短距六相扁铜线绕组的电机定子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短距六相扁铜线绕组的电机定子。

技术介绍

[0002]电机的定子绕组包括多个或多种扁铜线线圈,扁铜线根据要求被制作成发卡一样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排布方式,穿进定子铁芯的槽内,再按设计把发卡的端部焊接起来,最终形成所需的单相电机或多相电机的绕组。
[0003]当前BSG电机六相扁铜线绕组的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短距绕组,存在较大的5、7次谐波电动势,谐波电动势增加绕组损耗,引起绕组发热,降低电机效率,对电机的运行不利;同时短距绕组中,还存在较大的5、7次谐波磁动势,较大的高次谐波磁动势,会使电机运转不平稳,引起振动抖动等;另外,现有技术中使用发卡线圈的种类较多,排布方式复杂,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短距六相扁铜线绕组的电机定子,解决了现有电机存在的问题。
[0005]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短距六相扁铜线绕组的电机定子,包括
[0006]扁铜线绕组:所述扁铜线绕组包括A相、B相、C相、D相、E相、F相六相绕组线圈,其中A相、B相、C相绕组线圈为独立的Y形联结,D相、E相、F相绕组线圈为独立的Y形联结;所述A相、B相、C相、D相、E相、F相每相绕组为短距绕组,由两个支路并联,且每个支路由若干种发卡线组成;
[0007]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设置有96个沿周向排列且沿轴向延伸的定子槽,用于固定扁铜线绕组的发卡线,;所述每个定子槽均具有4个槽层,沿径向从内到外依次为L1、L2、L3、L4;
[0008]其中,所述定子槽每两个槽层使用一种发卡线,所述发卡线包括L1~L2层发卡线、L3~L4层发卡线;
[0009]所述A相、B相、C相绕组线圈的发卡线均匀排布在定子铁芯槽的L1、L2层,所述D相、E相、F相绕组线圈的发卡线均匀排布在定子铁芯槽的L3~L4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A相、B相、C相绕组线圈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均由16个L1~L2层发卡线组成;所述D相、E相、F相绕组线圈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均由16个L3~L4层发卡线组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L1~L2层发卡线、L3~L4层发卡线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扭头焊接端、第一插槽段、皇冠端、第二插槽段、第二扭头焊接端。
[0012]进一步的,所述A相、B相、C相绕组线圈的每个支路的扭头焊接端包含15个L1到L2层扭头连接;所述A相、B相、C相绕组线圈中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中的扭头焊接端为一个L1层到L2层跨层扭头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D相、E相、F相绕组线圈的每个支路的扭头焊接端包含15个L3到L4层扭头连接;所述D相、E相、F相绕组线圈中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中的扭头焊接端为一个L3层到L4层跨层扭头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A相绕组的两个支路的A+线并联组成A相引出线;所述B相绕组的两个支路的B+线并联组成B相引出线;所述C相绕组的两个支路的C+线并联组成C相引出线;所述A相、B相、C相绕组第一支路的A

、B

、C

用扁铜线连接起来,所述A相、B相、C相绕组第二支路的A

、B

、C

用扁铜线连接起来,组成A相、B相、C相绕组线圈的“Y”形连接;所述D相绕组的两个支路的D+线并联组成D相引出线;所述E相绕组的两个支路的E+线并联组成E相引出线;所述F相绕组的两个支路的F+线并联组成F相引出线;所述D相、E相、F相绕组第一支路的D

、E

、F

用扁铜线连接起来,所述D相、E相、F相绕组第二支路的D

、E

、F

用扁铜线连接起来,组成D相、E相、F相绕组线圈的“Y”形连接。
[0015]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扁铜线绕组的发卡线共2种,即只需要2套模具或工装即可加工出来,大大节省了加工成本;2)组装时候,发卡线只有在发卡线同层的L1~L2层的扭头连接、L3~L4层的扭头连接,而没有发卡线跨层的L2~L3层的跨层扭头连接,从而不但减少了跨层扭头连接工装以及优化了组装步骤,而且可以直接用机器代替人工进行发卡线排布并插入定子槽中的工作,有利于大批量生产与自动化;3)扁铜线出线端与焊接端设计在一侧,可节省一次绝缘处理工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7]图2为A相、B相、C相以及D相、E相、F相绕组线圈的连接图;
[0018]图3为定子铁芯的俯视图;
[0019]图4为实施例一中L1~L2层发卡线、L3~L4层发卡线的立体图;
[0020]图5为A相、B相、C相绕组发卡线在定子铁心中的三维模型示意图;
[0021]图6为D相、E相、F相绕组发卡线在定子铁心中的三维模型示意图;
[0022]图7为实施例二中A相绕组的第一支路在定子铁芯槽中的展开示意图;
[0023]图8为实施例二中A相绕组的第二支路在定子铁芯槽中的展开示意图;
[0024]图9为实施例二中A相绕组的一个支路的发卡线三维模型示意图;
[0025]图10为实施例二中A相绕组的一个支路在定子铁芯中的三维模型示意图;
[0026]图11为实施例二中A相绕组的发卡线在定子铁芯中的连接原理展开示意图;
[0027]图12为实施例二中A相绕组的发卡线在定子铁芯中的三维模型示意图;
[0028]图13为实施例二中B相绕组的发卡线在定子铁芯中的连接原理展开示意图;
[0029]图14为实施例二中C相绕组的发卡线在定子铁芯中的连接原理展开示意图;
[0030]图15为实施例二中D相绕组的发卡线在定子铁芯中的连接原理展开示意图;
[0031]图16为实施例二中E相绕组的发卡线在定子铁芯中的连接原理展开示意图;
[0032]图17为实施例二中F相绕组的发卡线在定子铁芯中的连接原理展开示意图;
[0033]图18为实施例二中六相绕组连接原理展开示意图;
[0034]图19为实施例二中六相绕组发卡线的三维模型示意图。
[0035]图中:扁铜线绕组1、第一扭头焊接端11、第一插槽段12、皇冠端13、第二插槽段14、
第二扭头焊接端15、定子铁芯2、定子槽21。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短距六相扁铜线绕组的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扁铜线绕组:所述扁铜线绕组包括A相、B相、C相、D相、E相、F相六相绕组线圈,其中A相、B相、C相绕组线圈为独立的Y形联结,D相、E相、F相绕组线圈为独立的Y形联结;所述A相、B相、C相、D相、E相、F相每相绕组为短距绕组,由两个支路并联,且每个支路由若干种发卡线组成;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设置有96个沿周向排列且沿轴向延伸的定子槽,用于固定扁铜线绕组的发卡线,;所述每个定子槽均具有4个槽层,沿径向从内到外依次为L1、L2、L3、L4;其中,所述定子槽每两个槽层使用一种发卡线,所述发卡线包括L1~L2层发卡线、L3~L4层发卡线;所述A相、B相、C相绕组线圈的发卡线均匀排布在定子铁芯槽的L1、L2层,所述D相、E相、F相绕组线圈的发卡线均匀排布在定子铁芯槽的L3~L4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短距六相扁铜线绕组的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B相、C相绕组线圈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均由16个L1~L2层发卡线组成;所述D相、E相、F相绕组线圈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均由16个L3~L4层发卡线组成;所述L1~L2层发卡线、L3~L4层发卡线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扭头焊接端、第一插槽段、皇冠端、第二插槽段、第二扭头焊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短距六相扁铜线绕组的电机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B相、C相绕组线圈的每个支路的扭头焊接端包含15个L1到L2层扭头连接;所述A相、B相、C相绕组线圈中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中的扭头焊接端为一个L1层到L2层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秀振马超马超卢杨钟欢
申请(专利权)人: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