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套圆柱度检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59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衬套圆柱度检测工装,涉及车辆衬套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壳体、连接件、紧固件及多个传感器;壳体呈圆筒状,壳体包括至少两个子壳体,子壳体的外周呈圆弧状;连接件连接于子壳体的外周,至少两个相邻子壳体上的连接件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壳体用于装入衬套;壳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内固定有传感器,用于测量衬套的圆柱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测量衬套圆柱度,准确反映衬套与连杆小头的压装贴合度,避免了人为操作因素所导致的数据波动比较大的问题,并且工装及被检测的衬套可重复使用,提升了利用率,降低了检测成本。降低了检测成本。降低了检测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衬套圆柱度检测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衬套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衬套圆柱度检测工装。

技术介绍

[0002]连杆是车辆配件中传递力的重要组件,包括连杆大头、连杆杆身、连杆小头及连杆螺栓,其中连杆小头的内孔以一定的过盈量压入具有减低磨损效果的连杆衬套,通过连杆衬套与活塞销连接。连杆衬套与连杆小头之间的贴合率,决定了连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在连杆衬套压装入连杆小头之前,需要检测连杆衬套与连杆小头之间的贴合率。
[0003]现有技术中,检测连杆衬套与连杆小头之间的贴合率的方法包括人工检测或借助检测工装,其中,人工检测采用蓝印法,即在连杆衬套钢背上涂上蓝色印泥,再将连杆衬套在网格纸上拓印,通过计算蓝色印记在网格纸上的占比,模拟出连杆衬套贴合度的合格率;检测工装是将衬套压装入检测工装中,衬套于工装内部形成过盈配合,进而检测衬套贴合度。
[0004]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不足:人工检测方法中,由于人为操作因素的存在,导致数据波动比较大,准确度较低;而经过检测工装所检测的衬套,由于已经与工装形成过盈配合,二者无法重复使用,降低了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衬套圆柱度检测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检测方法的数据波动比较大,准确性低;借助检测工装的方法中,工装和被检测的衬套无法重复使用,利用率低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衬套圆柱度检测工装,包括壳体、连接件、紧固件及多个传感器;所述壳体呈圆筒状,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个子壳体,所述子壳体的外周呈圆弧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子壳体的外周,至少两个相邻所述子壳体上的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紧固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用于装入所述衬套;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有所述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衬套的圆柱度。
[000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检测工装的壳体呈圆筒状,即模拟连杆小头内壁的形态,并在壳体的通孔上设置多个传感器,壳体由至少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子壳体构成。将衬套压装入壳体内部前,子壳体之间为拆卸状态,将衬套压装入壳体内部后。子壳体之间通过连接件及紧固件固定连接,通过多个传感器可检测衬套外部不同位置处的圆柱度数据,得出衬套外壁的圆柱度总体情况,进而准确反映衬套与连杆小头的压装贴合度,避免了人为操作因素所导致的数据波动比较大的问题。此外,由于子壳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检测工作完毕后,衬套可从壳体中取出,使得工装及被检测的衬套可重复使用,提升了利用率,降低了检测成本。
[0009]进一步,至少两个所述子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
二壳体均为半圆筒状。
[001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壳体由两个半圆筒状的子壳体组成,由于相邻子壳体上的连接件之间均需要通过紧固件连接,相比于多个子壳体的结构,此种结构减少了装配误差,提升测量准确度。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001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第一壳体的两端均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使得工装及被检测的衬套可重复使用,提升了利用率,降低了检测成本。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001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第一壳体的一端与第二壳体的一端铰接,第一壳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检测过程中,仅需要在两壳体可拆卸连接的一端拆装,简化了操作步骤。
[0015]进一步,所述壳体端部的内壁处设置有限位台阶,用于限制所述衬套装入所述壳体的深度。
[001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限位台阶用于限制衬套的压入深度,使得压入工装的衬套不至于发生轴向或径向位移,影响测量准确度。
[0017]进一步,所述多个传感器沿所述壳体的周向设置,和/或,多个所述传感器沿所述壳体的轴向设置。
[001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测量壳体周向不同位置处,和/或,壳体径向不同位置处的圆柱度,更全面地反映衬套与连杆小头的贴合度。
[0019]进一步,多个所述传感器均匀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002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使得衬套外周圆柱度的测量点分布均匀,更有利于拟合形成准确的衬套圆柱度及衬套与连杆小头的贴合度数据。
[0021]进一步,每个所述子壳体的外周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件。
[002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增加连接件的个数,加强了不同子壳体之间的连接力。
[0023]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两端均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用于穿设所述紧固件。
[002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更方便将两相邻子壳体的连接件连接起来。
[0025]进一步,所述传感器包括传感器信号线,所述传感器信号线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部。
[002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传感器信号线将传感器所测量的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端,来进行数据拟合,得到衬套总体圆柱度及贴合度情况。
[002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8](1)本技术在将衬套压装入壳体内部后,通过多个传感器可检测衬套外部不同位置处的圆柱度数据,得出衬套外壁的圆柱度总体情况,进而准确反映衬套与连杆小头的压装贴合度,避免了人为操作因素所导致的数据波动比较大的问题。
[0029](2)本技术子壳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检测工作完毕后,衬套可从壳体中取
出,使得工装及被检测的衬套可重复使用,提升了利用率,降低了检测成本。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衬套圆柱度检测工装爆炸图;
[00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衬套圆柱度检测工装装入衬套后结构轴侧图;
[003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沿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3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信号线布置位置示意图。
[0036]其中,1

壳体,10

子壳体,10a

第一壳体,10b

第二壳体,11

通孔,12

限位台阶,2

连接件,21

弯折部,3

紧固件,4

传感器,41

传感器信号线,5

衬套,61

连杆小头,62

连杆大头,63

连杆杆身。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圆柱度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连接件(2)、紧固件(3)及多个传感器(4);所述壳体(1)呈圆筒状,所述壳体(1)包括至少两个子壳体(10),所述子壳体(10)的外周呈圆弧状;所述连接件(2)连接于所述子壳体(10)的外周,至少两个相邻所述子壳体(10)上的所述连接件(2)通过所述紧固件(3)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1)用于装入所述衬套(5);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1),所述通孔(11)内固定有所述传感器(4),用于测量所述衬套(5)的圆柱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圆柱度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子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0a)及第二壳体(10b),所述第一壳体(10a)及所述第二壳体(10b)均为半圆筒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圆柱度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a)上的所述连接件(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10b)上的所述连接件(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a)上的所述连接件(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10b)上的所述连接件(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圆柱度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a)上的所述连接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欣徐丽茹韦颂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