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悬臂现浇梁节段端头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456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悬臂现浇梁节段端头模板,包括面板,面板包括通过背肋形成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固定模板、第二固定模板、第三固定模板、第一调整竖模板和第二调整竖模板;第一固定模板与第二固定模板与待浇筑的现浇梁外侧翼板和内侧翼板的尺寸相匹配;第一调整竖模板为可调整的,与待浇筑的现浇梁中腹板的尺寸相匹配;第二调整竖模板为可调整的,与第三固定模板拼接后与待浇筑的现浇梁底腹板的尺寸相匹配;且面板朝向混凝土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可拆卸的柔性键条,柔性键条由柔性螺栓和柔性螺母固定。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模板需割除无法重复利用的问题,且能有效减少人工凿毛的工作量。人工凿毛的工作量。人工凿毛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悬臂现浇梁节段端头模板


[0001]本技术涉及悬臂现浇梁施工
,尤其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悬臂现浇梁节段端头模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悬臂浇筑梁节段端头模板均采用平板钢模施工,每个浇筑节段的高度及腹板宽度均会发生变化,因此端头面板都需要根据节段的高度和腹板进行切割,导致模板无法重复使用;且使用平板钢模浇筑完混凝土后,由于节段端头为较为平滑的端面,因此需要对已浇筑节段的端头进行凿毛处理,耗费人工及时间。
[0003]为提高施工效率,研究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悬臂现浇梁节段端头模板,对于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人工损耗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悬臂现浇梁节段端头模板,能有效解决模板需割除无法重复利用,以及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漏浆和错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悬臂现浇梁节段端头模板,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包括第一固定模板、第二固定模板、第三固定模板、第一调整竖模板和第二调整竖模板;所述第一固定模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模板与待浇筑的现浇梁外侧翼板和内侧翼板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一调整竖模板为可调整的,与待浇筑的现浇梁中腹板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调整竖模板为可调整的,其与所述第三固定模板拼接后与待浇筑的现浇梁底腹板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三固定模板的尺寸最大不超出最小的待浇筑的现浇梁底腹板的尺寸大小;所述第一固定模板、所述第二固定模板、所述第一调整竖模板、所述第三固定模板和所述第二调整竖模板与背肋形成可拆卸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整竖模板分为多个第一调整竖模板单元,多个第一调整竖模板单元通过背肋形成可拆卸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整竖模板单元沿高度方向划分,与每个现浇梁段缩减的高度相匹配;所述第一调整竖模板单元的两端固定有第一模板连接板,且第一模板连接板穿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调整竖模板单元根据中腹板的宽度匹配设计有不同的宽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背肋分为多个背肋单元,每块背肋单元两端设置有背肋连接板,且背肋连接板穿设有通孔,第一背肋固定螺栓穿过背肋连接板的通孔并锚固,使背肋连接在一起。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整竖模板设置有多个,高度根据待浇筑的现浇梁底腹板与第三固定模板之间的高度差来确定。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整竖模板远离所述第一调整竖模板单元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模板连接板,且第二模板连接板穿设有通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面板匹配设置有多个可拆卸的柔性键条机构,所述柔性键条机构
包括柔性键条、柔性螺栓和柔性螺母;
[0011]所述柔性键条间隔设置有多个键条通孔,所述面板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键条通孔位置相匹配的面板通孔,所述柔性螺栓能匹配穿过所述键条通孔和所述面板通孔,外端由所述柔性螺母拧紧固定,使所述柔性键条被固定在所述面板朝向混凝土的一侧。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柔性键条、柔性螺栓和柔性螺母采用橡胶或柔性树脂制成。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柔性键条呈横向设置,长度与对应位置处的混凝土宽度相等。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螺栓与所述柔性键条热熔形成一个整体。
[0015]以上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悬臂现浇梁节段端头模板,在浇筑下一现浇梁节段前,拆除出面板,再解除第二调整竖模板与第一调整竖模板和第三固定模板之间的连接,使第一调整竖模板调整至合适的高度,然后安装新的合适高度的第二调整竖模板,紧固后形成即可新的面板;若中腹板的宽度有调整,则拆除第二调整竖模板,解除第一调整竖模板与第一固定模板、第二固定模板和第三固定模板之间的连接,更换新的合适宽度、合适高度的第一调整竖模板,将其与第一固定模板、第二固定模板和第三固定模板固定,最后安装合适高度的第二调整竖模板,紧固后形成新的面板。如此面板大部分区域可重复利用,且通过背肋对各个模板的固定能解决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漏浆和错台的问题。
[0016]另外,为进一步减少凿毛的工作量,在面板安装之间,将柔性螺栓穿过在面板预留的面板通孔,然后拧紧柔性螺母使其固定柔性键条,柔性键条固定在朝向混凝土的一侧,安装好模板系统验收合格后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先拧出柔性螺母,解除柔性键条与面板的固定,之后解除面板与模板其他模块之间螺栓连接,然后拆除面板及模板系统的其他模块,最后单独拆除柔性键条。因柔性键条的存在,使得浇筑后的混凝土端面中留下键槽,从而代替混凝土凿毛这一工序,达到减少人工损耗、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模板主视结构示意图(示意第一固定模板、第二固定模板、第三固定模板、第一调整竖模板和第二调整竖模板)。
[0018]图2是模板主视结构示意图(示意柔性键条)。
[0019]图3是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2中面板与柔性键条机构连接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4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第一固定模板与第一调整竖模板通过背肋连接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背肋与背肋连接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面板1,第一固定模板101,第二固定模板102,第一调整竖模板103,第三固定模板104,第二调整竖模板105,柔性键条2,背肋3,柔性螺栓4,柔性螺母5,背肋连接板6,第一背肋固定螺栓7。
实施方式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
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7]悬臂现浇节段采用的模板系统为框架式结构,主要由模板及面板组成,背肋与模板采用焊接连接,固定在模板的外侧面,即远离混凝土的一面;模板针对悬臂箱梁的构造设计为四大模块:顶板块、腹板块、底板块、端头面板;随着悬臂箱梁高度及腹板的变化,更换腹板块及底板块,顶板块保持不动。模块之间的连接通过背肋固定,以此来解决模板需割除无法重复利用,以及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漏浆和错台的问题。
[0028]本实施例主要是对端头面板进行改进,以下简称面板1。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悬臂现浇梁节段端头模板,结合图1所示,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悬臂现浇梁节段端头模板,包括面板1,面板包括第一固定模板101、第二固定模板102、第三固定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悬臂现浇梁节段端头模板,包括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第一固定模板、第二固定模板、第三固定模板、第一调整竖模板和第二调整竖模板;所述第一固定模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模板与待浇筑的现浇梁外侧翼板和内侧翼板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一调整竖模板为可调整的,与待浇筑的现浇梁中腹板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调整竖模板为可调整的,其与所述第三固定模板拼接后与待浇筑的现浇梁底腹板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三固定模板的尺寸最大不超出最小的待浇筑的现浇梁底腹板的尺寸大小;所述第一固定模板、所述第二固定模板、所述第一调整竖模板、所述第三固定模板和所述第二调整竖模板与背肋形成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悬臂现浇梁节段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竖模板分为多个第一调整竖模板单元,多个第一调整竖模板单元通过背肋形成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悬臂现浇梁节段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竖模板单元沿高度方向划分,与每个现浇梁段缩减的高度相匹配;所述第一调整竖模板单元的两端固定有第一模板连接板,且第一模板连接板穿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调整竖模板单元根据中腹板的宽度匹配设计有不同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利用的悬臂现浇梁节段端头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肋分为多个背肋单元,每块背肋单元两端设置有背肋连接板,且背肋连接板穿设有通孔,第一背肋固定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豪冷炎杨旭张伯聪张湘元韦怡孙启科许华耀谭本启南岳轼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