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BCMA嵌合抗原受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46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靶向BCMA嵌合抗原受体,该受体包括人源靶向BCMA的ScFv结构,ScFv的重链可变区ScF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靶向BCMA嵌合抗原受体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领域,具体涉及靶向BCMA嵌合抗原受体。

技术介绍

[0002]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终末分化的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肿瘤,是第二大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新的治疗药物如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的发展,患者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是MM仍然是一种不治之症,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面临复发和耐药的风险。因此,新的治疗方案对这些患者至关重要。以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modified T cell,CAR

T)细胞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有望成为MM的新型有效治疗方法。
[0003]与传统T细胞活化途径不同,CAR

T细胞的活化不依赖于MHC的呈递。CAR

T细胞可通过胞外的单链可变区(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识别并结合肿瘤靶细胞表面抗原。在最初的设计中,胞外的抗原结合域与胞内的信号传导结构域通过跨膜结构域相连(第一代CAR),在识别并结合抗原后可直接诱导T细胞的活化。抗原结合域与细胞表面的配体结合提供第一信号,一旦与配体结合,胞内共刺激分子随即被激活提供第二信号,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传输到胞内的激活域中将CAR

T激活,发挥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第一代CAR结构几乎没有肿瘤清除作用,并且无增殖活性,因此研究者们构建了包含CD28或4

1BB等共刺激域的第二代CAR,第二代CAR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整合一个以上胞内共刺激域(如CD28、OX40、4

1BB、CD27等)的CAR成为第三代CAR。第四代CAR是能够分泌细胞因子如IL

12和表达细胞表面标记如共刺激配体的CAR。目前,二代CAR结构显示出更好的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因此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0004]典型的CAR

T细胞制造需要从患者体内抽取外周血,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再进行T细胞的刺激和活化,之后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其细胞表面表达将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靶抗原的CAR,制备成功的CAR

T细胞通过大量扩增后回输至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功能。CAR

T细胞的生产一般需要10

14天。自2017年以来,先后已有5款CAR

T产品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中靶向BCMA的Abecma在今年获批上市,是首款用于治疗MM的CAR

T细胞产品。
[0005]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是CAR

T细胞治疗成功的关键。首先,抗原必须在肿瘤细胞表面表达。其次,抗原必须在肿瘤细胞上均匀表达,理想情况下应该是肿瘤存活所必需的。最重要的是,靶抗原不能在相关的健康组织表达,以避免发生潜在的靶上肿瘤外毒性。
[0006]BCMA,也称为CD269或TNFRSF17,是一种由成熟的B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大多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表达的大小为27kDa的III型跨膜糖蛋白。BCMA可与多种配体结合,包括BAFF(B细胞激活因子)和APRIL(A增殖诱导配体),通过下游的NF

κB和MAPK/JNK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存活BCMA是肿瘤坏死因子的一员,在支持浆细胞分化和存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正常浆细胞和MM细胞上选择性表达,在其他组织的细胞中没有检测到BCMA的表达。BCMA与跨膜激活剂、钙离子调节剂和亲环素配体相互作用因子(TACI)一起,也是增殖诱导
配体(APRIL)的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中,APRIL/BCMA通路在支持生长、耐药和免疫受损的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其在浆细胞上的独特表达和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重要作用,BCMA已成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理想靶点。
[0007]虽然已经报道了以MM为靶点的BCMA CAR

T细胞,但仍需要对新型CAR

T细胞进行临床实验,以推进MM的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靶向BCMA嵌合抗原受体,该受体包括人源靶向BCMA的ScFv结构,ScFv的重链可变区ScFv

VH与轻链可变区ScFv

VL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G4S序列连接;重链可变区ScFv

VH的氨基酸序列与以下SEQ ID NO.8具有至少90%同源性,优选地具有至少95%同源性,更有优选地具有至少98%同源性:SQVTLRESGPGLVRPSQTLSLTCTVSGGSIDSGGHYWSWIRQHPGKGLEWIGS IYHSGNTYYNPSLKSRVTMSVDTSKNQFSLKLTSVTAADTAIYYCARDIPHYF EPAYWGQGTLVTVSS;
[0009]轻链可变区ScFv

VL的氨基酸序列与以下SEQ ID NO.9具有至少90%同源性,优选地具有至少95%同源性,更有优选地具有至少98%同源性:QSALTQPASASGSPGQSVTISCTGTSSDVGGYNYVSWYQQHPGKAPKLMIYE VSNRPSGVSNRFSGSKSGNTASLTISGLQAEDEADYYCAIWHSSAWVFGGGT KLTVLG。
[00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受体包括人源靶向BCMA的ScFv结构为ScFv

VH

(G4S)n

ScFv

VL,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优选地为3或4。
[00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受体包括人源靶向BCMA的ScFv结构为ScFv

VH

(G4S)3

ScFv

VL,重链可变区ScFv

VH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8;轻链可变区ScFv

VL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9。
[00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受体包括人源靶向BCMA的ScFv结构为ScFv

VH

(G4S)n

ScFv

VL

(G4S)n

ScFv

VL

(G4S)n

ScFv

VH,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优选地为3或4。
[00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受体包括人源靶向BCMA的ScFv结构为ScFv

VH

(G4S)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靶向BCMA嵌合抗原受体,其特征在于,该受体包括人源靶向BCMA的ScFv结构,ScFv的重链可变区ScFv

VH与轻链可变区ScFv

VL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G4S序列连接;重链可变区ScFv

VH的氨基酸序列与以下SEQ ID NO.8具有至少90%同源性,优选地具有至少95%同源性,更有优选地具有至少98%同源性:SQVTLRESGPGLVRPSQTLSLTCTVSGGSIDSGGHYWSWIRQHPGKGLEWIGSIYHSGNTYYNPSLKSRVTMSVDTSKNQFSLKLTSVTAADTAIYYCARDIPHYFEPAYWGQGTLVTVSS;轻链可变区ScFv

VL的氨基酸序列与以下SEQ ID NO.9具有至少90%同源性,优选地具有至少95%同源性,更有优选地具有至少98%同源性:QSALTQPASASGSPGQSVTISCTGTSSDVGGYNYVSWYQQHPGKAPKLMIYEVSNRPSGVSNRFSGSKSGNTASLTISGLQAEDEADYYCAIWHSSAWVFGGGTKLTVL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BCMA嵌合抗原受体,其特征在于,该受体包括人源靶向BCMA的ScFv结构为ScFv

VH

(G4S)n

ScFv

VL,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优选地为3或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BCMA嵌合抗原受体,其特征在于,该受体包括人源靶向BCMA的ScFv结构为ScFv

VH

(G4S)3

ScFv

VL,重链可变区ScFv

VH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8;轻链可变区ScFv

VL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BCMA嵌合抗原受体,其特征在于,该受体包括人源靶向BCMA的ScFv结构为ScFv

VH

(G4S)n

ScF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勋李晓瑞冯娅茹尚凤琴余卓营宋志茹童建松刘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细胞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