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44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机械,其目的在于减少控制台与障碍物的干涉。建筑机械具备:可动部(6),其设置于发动机盖的上表面、且能够沿着发动机盖的上表面摆动;固定部(5),其固定于发动机盖的上表面、且对可动部(6)的摆动范围进行限制;以及控制台,其支承于可动部(6)。另外,建筑机械具备引导部(52),该引导部(52)将可动部(6)与固定部(5)连结且在规定的摆动方向上对可动部(6)进行引导。可动部(6)具备摆动方向的尺寸比固定部(5)大的开口部(62),固定部(5)配置于开口部(62)。置于开口部(62)。置于开口部(6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机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机械。

技术介绍

[0002]液压挖掘机等建筑机械具备用于对作业机进行操作的控制台。例如,关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建筑机械,在将发动机覆盖的发动机盖的上表面设置有驾驶席,在驾驶席的左右侧设置有控制台。控制台具备:操纵杆;以及设置于操纵杆的后方的扶手。控制台借助板而安装于发动机盖。
[0003]控制台能够以设置于板的后部的轴为中心而在左右方向上摆动。另外,控制台能够以设置于板的后部的铰链为中心而升降。在控制台下降的情况下,控制台被锁定于与驾驶席分离的位置,且能够对操纵杆进行操作。与使控制台弹起的动作联动地解除锁定,并且控制台向驾驶席侧移动,且无法对操纵杆进行操作。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230749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然而,关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能够仅在与驾驶席分离的位置处对控制台进行操作,所以,有可能因空间的宽度使得控制台与障碍物发生干涉而无法实现建筑机械的行驶、作业机的操作。
[0008]考虑到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机械,其能够减少控制台与障碍物的干涉。
[000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建筑机械具备:可动部,其设置于发动机盖的上表面、且能够沿着所述发动机盖的上表面摆动;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发动机盖的上表面、且对所述可动部的摆动范围进行限制;以及控制台,其支承于所述可动部。
[0010]所述建筑机械可以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将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固定部连结且在规定的摆动方向上对所述可动部进行引导。
[0011]所述可动部可以具备摆动方向的尺寸比所述固定部大的开口部,所述固定部可以配置于所述开口部。
[0012]所述建筑机械可以具备摆动轴部,该摆动轴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盖的上表面且将所述可动部支承为能够摆动,所述开口部可以形成为所述摆动轴部侧缩窄的梯形或扇形。
[0013]所述建筑机械可以具备间隔件,该间隔件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盖的上表面且与所述可动部的下表面接触。
[0014]所述建筑机械可以具备:第1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以及第2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可动部、且与所述第1部件连结而将所述可动部锁定。
[0015]所述第1部件可以具备设置于所述可动部的摆动方向的多处部位的第1部件孔部,
所述第2部件可以具备收容于所述第1部件孔部的第2部件突起部。
[0016]所述可动部可以具备把持部。
[0017]所述建筑机械可以具备:第1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以及第2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可动部、且与所述第1部件连结而将所述可动部锁定,所述把持部可以设置于所述第2部件。
[0018]所述建筑机械可以具备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向所述可动部的摆动方向的一个方向对所述可动部施力。
[0019]所述第1部件可以具备在多个所述第1部件孔部之间对所述第2部件突起部进行引导的槽部。
[0020]所述第1部件可以在所述第2部件突起部的摆动范围的任一个端部具备对所述第2部件突起部的摆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0021]所述建筑机械可以具备摆动轴部,该摆动轴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盖的上表面且将所述可动部支承为能够摆动,所述间隔件可以设置于所述摆动轴部的周围。
[0022]所述间隔件可以与所述固定部排列配置。
[0023]专利技术效果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少控制台与障碍物的干涉。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建筑机械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6]图2是表示使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右的控制台与驾驶席分离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7]图3是表示使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左右的控制台接近驾驶席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8]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部、固定部以及控制台的左视图。
[0029]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部、固定部以及控制台的右视图。
[0030]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部、固定部以及弹起的控制台的左视图。
[0031]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部框架的立体图。
[0032]图8是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7中除去第1部件的立体图。
[0033]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部件的立体图。
[0034]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位于接近位置的下部框架(除第1部件以外)的俯视图。
[0035]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位于分离位置的下部框架(除第1部件以外)的俯视图。
[0036]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位于接近位置的下部框架(包括第1部件)的俯视图。
[0037]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位于分离位置的下部框架(包括第1部件)的俯视图。
[0038]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位于接近位置的右侧的控制台的下部
框架(除第1部件以外)的俯视图。
[0039]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第1部件的立体图。
[0040]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控制台的左视图。
[0041]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部框架的立体图。
[0042]图18是从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7中除去第1部件的立体图。
[0043]图1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部件的立体图。
[0044]图2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位于接近位置的下部框架(除第1部件以外)的俯视图。
[0045]图2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位于接近位置的下部框架(包括第1部件)的俯视图。
[0046]附图标记说明
[0047]1…
建筑机械;5

固定部;6

可动部;32

发动机盖;35

控制台;51

第1部件;51H

第1部件孔部;52

引导部;53

槽部;54

限制部;55

摆动轴部;56

间隔件;58

间隔件;62

开口部;71

第2部件;71P

第2部件突起部;72

把持部;76

施力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8][第1实施方式][0049]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建筑机械1进行说明。
[0050]图1是表示建筑机械1的外观的立体图。建筑机械1用于建筑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机械具备:可动部,其设置于发动机盖的上表面、且能够沿着所述发动机盖的上表面摆动;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发动机盖的上表面、且对所述可动部的摆动范围进行限制;以及控制台,其支承于所述可动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机械具备引导部,该引导部将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固定部连结且在规定的摆动方向上对所述可动部进行引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具备摆动方向的尺寸比所述固定部大的开口部,所述固定部配置于所述开口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机械具备摆动轴部,该摆动轴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盖的上表面且将所述可动部支承为能够摆动,所述开口部形成为所述摆动轴部侧缩窄的梯形或扇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机械具备间隔件,该间隔件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盖的上表面且与所述可动部的下表面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机械具备:第1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以及第2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可动部、且与所述第1部件连结而将所述可动部锁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部件具备设置于所述可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津素晴小山田保幸马场克己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