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0024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动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纺织领域,旨在解决运动面料外层的孔径设计有限,不能做出极小孔径的网眼,使得面料的防水吸湿效果有限,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面料基层和防水透气膜,面料基层和防水透气膜复合连接,防水透气膜由若干薄膜组成,若干薄膜上开设有孔径依次减小的网眼,且薄膜越靠近基层设置,其上面网眼的孔径越大,网眼由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冲击贯穿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细小孔径的颗粒物贯穿薄膜,使得薄膜上网眼的孔径可以做的很小,使得同一面积的运动面料能做出更多的网眼立体结构,且网眼较小,能产生更强的毛细效应,进而有效提高运动面料的吸湿、吸热、排汗的效果。汗的效果。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动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运动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包括针织面料和梭织面料。
[0003]运动面料主要用于制作运动服,一般都以涤纶的面料居多,很多都能使穿着者出了汗以后,迅速把汗液蒸发,不会感觉到任何衣服的沉重感,也不会贴在身上,其中,一部分运动面料时通过网眼立体结构实现吸湿速干的,其里层网眼越大,外层网眼越小,可以促进并加速湿、热从里层导向外层;汗液从里向外加速传导,在外层蒸发快干,起到吸湿快干的效果。
[0004]现有的运动面料外层的孔径设计有限,不能做出极小孔径的网眼,使得面料的防水吸湿效果有限。
[0005]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运动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面料基层和防水透气膜,所述面料基层和防水透气膜复合连接,所述防水透气膜由若干薄膜组成,若干所述薄膜上开设有孔径依次减小的网眼,且所述薄膜越靠近基层设置,其上面网眼的孔径越大,所述网眼由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冲击贯穿而成。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最外侧的所述薄膜表面通过颗粒物冲击形成若干凹点。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薄膜可为PU薄膜、TPU薄膜和EPTFE薄膜中任意一种。
[0010]一种运动面料的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S1驱动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不同的薄膜进行冲击贯穿,使不同的薄膜表面形成不同孔径的网眼;
[0012]S2不同的薄膜根据其上面的网眼孔径进行依次排列;
[0013]S3把粘合剂涂在薄膜上,将若干薄膜叠放压合,然后再通过烘道烘干形成防水透气膜;
[0014]S4驱动颗粒物对防水透气膜上具有较小孔径网眼的一面进行冲击,并在防水透气膜表面形成若干凹点;
[0015]S5将防水透气膜和面料基层复合连接形成运动面料。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颗粒物采用微颗粒铁粉体,所述微颗粒铁粉体通过磁力源驱动。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磁力源为电磁铁。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1中,所述薄膜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电磁铁,所述薄膜
通过辊驱动实现在两个电磁铁之间水平移动,两个所述电磁铁依次循环供电。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4中的颗粒物粒径不大于步骤S1中用于贯穿形成最小孔径网眼的颗粒物的粒径。
[002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若干薄膜上网眼孔径的依次变化能使得运动面料形成网眼立体结构,从而能通过网眼立体结构促进并加速湿、热面料里层导向外层,汗液从里向外加速传导,在外层蒸发快干,起到吸湿快干的效果,且由于网眼由颗粒物冲击贯穿而成,从而使得网眼的孔径可会根据颗粒物的粒径进行变化,首先颗粒物可通过研磨等方式轻松实现粒径区别,进而能在薄膜上贯穿出不同孔径的网眼,能轻松做出不同孔径的网眼,其次能通过细小孔径的颗粒物贯穿薄膜,使得薄膜上网眼的孔径可以做的很小,使得同一面积的运动面料能做出更多的网眼立体结构,且网眼较小,能产生更强的毛细效应,从而能有效提高网眼立体结构吸湿、吸热、排汗的效果,进而能有效提高运动面料的吸湿、吸热、排汗的效果,且由于防水透气膜最外侧的网眼可设置较小的孔径,从而能避免水分子从薄膜外侧流入,能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进而能起到单面导湿的效果,使得运动面料能起到一定的防雨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22]图中:1、基层;2、防水透气膜;3、薄膜;4、网眼;5、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4]实施例:
[0025]一种运动面料,如图1所示,包括面料基层1和防水透气膜2,面料基层1和防水透气膜2复合连接,其中面料基层1为棉层,防水透气膜2由若干薄膜3组成,若干薄膜3上开设有孔径依次减小的网眼4,且薄膜3越靠近基层1设置,其上面网眼4的孔径越大,网眼4由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冲击贯穿而成,面料基层1为棉材质,接触皮肤时感到柔软而不僵硬,能提高运动面料的舒适度,且在运动时,人体流出的汗液会被纯棉纤维吸收,且湿度增大,当运动产生热量时,周围温度较高,纤维中含的水分会全部蒸发散去,使织物保持水平衡状态,使人感觉舒适,且纤维中含的水分在蒸发散去时,会先通过防水透气膜2,若干薄膜3上网眼4孔径的依次变化能使得运动面料形成网眼立体结构,防水透气膜2上的网眼立体结构能加速这个过程,使得运动面料能快速吸湿并快速蒸发掉水分,提高人们运动时的舒适度,同时防水透气膜2通过网眼立体结构促进并加速湿、热面料里层导向外层,汗液从里向外加速传导,在外层蒸发快干,起到吸湿快干的效果,且由于网眼4由颗粒物冲击贯穿而成,从而使得网眼4的孔径可会根据颗粒物的粒径进行变化,首先颗粒物可通过研磨等方式轻松实现粒径区别,进而能在薄膜3上贯穿出不同孔径的网眼4,能轻松做出不同孔径的网眼4,其次能通过细小孔径的颗粒物贯穿薄膜3,使得薄膜3上网眼4的孔径可以做的很小,使得同一面积的运动面料能做出更多的网眼立体结构,且网眼4较小,能产生更强的毛细效应,从而能有效提高网眼立体结构吸湿、吸热、排汗的效果,进而能有效提高运动面料的吸湿、吸热、排汗的效果,且由于防水透气膜2最外侧的网眼4可设置较小的孔径,从而能避免水分子从薄膜3
外侧流入,能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进而能起到单面导湿的效果,使得运动面料能起到一定的防雨效果。
[0026]如图1所示,最外侧的薄膜3表面通过颗粒物冲击形成若干凹点5,在人们穿着运动面料运动时,因为凹点5内会保留一部分慢速空气,相当于一种空气膜的润滑作用,能有效减少空气阻力,使得迎面而来的空气掠过运动面料表面时阻力就大大减少,从而能提高运动者的移动速度,提高运动成绩。
[0027]进一步的,薄膜3为EPTFE薄膜3,EPTFE薄膜3具有高度疏水性、耐热稳定性、优良的耐化学品性,从而能提高运动面料的防水能力,且使得防水透气膜2的热稳定性更好,并使得运动面料具有优良的耐化学品腐蚀能力,提高运动面料的使用寿命。
[0028]上述运动面料的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S1驱动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不同的薄膜3进行冲击贯穿,使不同的薄膜3表面形成不同孔径的网眼4,其中颗粒物采用微颗粒铁粉体,微颗粒铁粉体通过磁力源驱动,具体的,磁力源为电磁铁,且薄膜3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电磁铁,薄膜3通过辊驱动实现在两个电磁铁之间水平移动,两个电磁铁依次循环供电;
[0030]S2不同的薄膜3根据其上面的网眼4孔径进行依次排列;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基层和防水透气膜,所述面料基层和防水透气膜复合连接,所述防水透气膜由若干薄膜组成,若干所述薄膜上开设有孔径依次减小的网眼,且所述薄膜越靠近基层设置,其上面网眼的孔径越大,所述网眼由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冲击贯穿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面料,其特征在于:最外侧的所述薄膜表面通过颗粒物冲击形成若干凹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可为PU薄膜、TPU薄膜和EPTFE薄膜中任意一种。4.一种运动面料的其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运动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驱动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不同的薄膜进行冲击贯穿,使不同的薄膜表面形成不同孔径的网眼;S2不同的薄膜根据其上面的网眼孔径进行依次排列;S3把粘合剂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德兴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展昊针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