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端框架模块结构性能仿真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002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仿真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端框架模块结构性能仿真分析方法;包括前端框架网格划分、前端框架参数设置、根据前端框架使用规范进行性能评价,最后将分析结果和目标值进行比较,针对不满足目标的部分进行结构优化或者料厚优化或者材料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有限元的分析方法结合试验的标准模拟前端框架各个固定点刚度、X、Z向扭转刚度、锁机构的使用强度来评价前端框架的使用性能。用性能。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端框架模块结构性能仿真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仿真分析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端框架模块结构性能仿真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今的汽车行业,模块化设计和模块化仿真分析已经成为一大优势,并成为衡量一个公司集成和管理能力的指标之一。模块化仿真分析不仅能够快速识别前端框架的使用性能,更能为设计提供优化、轻量化方向。汽车前端框架是汽车集成化设计的重要部件,它是散热器、冷凝器、中冷器等零件的安装平台,是重要的安全部件,前端模块位于汽车前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外力的干扰,引起复杂的振动,同时承受扭转、碰撞和拉伸等多种载荷的作用,所以前端框架的刚度强度性能必须满足要求。
[0003]众所周知前端框架上有很多模块的安装点,例如大灯、喇叭、锁机构装点等的性能也需要保证,如果各安装点刚度不够的话对导致异响并影响使用效果;因此对于前端框架的刚度强度性能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0004]汽车上的不同模块仿真手段也各不相同,特别是针对前端框架模块,不同类型车采用的前端框架结构也各不相同,有铁+塑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端框架模块结构性能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内容如下:Step1:依据前端框架3D数据建立前端框架上横梁有限元模型,网格形式采用点对点形式;Step2:搭建前端框架下横梁有限元模型;Step3:搭建前端框架左右支架总成有限元模型,网格形式采用点对点形式;Step4:前端框架材料参数设置,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Step5:前端框架刚度强度性能验证,包括:散热器安装总成刚度、X、Z向扭转刚度、大灯安装点刚度、前保险杠安装总成刚度、发罩锁安装点刚度、发罩接触位置刚度以及半锁大载荷强度分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端框架模块结构性能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1中搭建上横梁模型,根据三维数据划分有限元网格数据,针对塑料包铁形式的上横梁结构将铁夹层和塑料的包层画成尺寸5mm的面网格,同时两层网格节点对节点;针对全塑形式的上横梁直接将上横梁画成5mm的面网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端框架模块结构性能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2中下横梁建模,前端框架无论什么结构,下横梁都是塑料结构,按照尺寸5mm划分网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端框架模块结构性能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3中左右支架总成建模,左右支架总成结构是铁夹层塑料外包面或者全塑料结构,其中铁夹层结构网格划分方法和上横梁一至,为节点对节点形式,全塑结构就按照尺寸5mm划分网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端框架模块结构性能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5中散热器安装总成刚度分析具体为:散热器下安装点通过缓冲块安装在前端框架的下横梁B点,前端框架和车身连接点全约束,在下横梁左右连接点B1、B2位置施加

Z向800N力,计算B1和B2的Z向位移情况,以此评价实车散热器安装位置是否存在晃动和异响现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端框架模块结构性能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5中X向扭转刚度分析具体为:前端框架和车身连接点全约束,在左右支架总成的E点分别加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明辉杜伟娟王宁王月徐安杨刘启龙杨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