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发器组循环化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9864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蒸发器组循环化冰系统,它包括两个大蒸发器、两个小蒸发器和收集罐,其中一个大蒸发器和一个小蒸发器组成第一蒸发器组,另一个大蒸发器和另一个小蒸发器组成第二蒸发器组,同组的大蒸发器和小蒸发器左右同轴布置且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组和第二蒸发器组平行设置在收集罐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生产工艺中现有的真空状态及企业正常生产时富余的少量蒸汽,两者完美结合,无需停机破真空,节省了资源。节省了资源。节省了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发器组循环化冰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蒸发器化冰
,尤其涉及一种蒸发器组循环化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真空机组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者设备,真空机组其广泛用于冶金、化工、食品、电子镀膜等行业,生产过程中,真空机组对系统管路及蒸发器进行抽真空工艺,蒸发器是制冷系统的主要换热装置,通过制冷剂与流经其部件表面的外界介质换热的设备。工作中,蒸发器里的制冷剂由液态变为气态,达到制冷的效果。
[0003]一般情况下,低温高湿环境的蒸发器的化霜频率较高,霜层会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增加真空机组及送风机的能耗,确保换热器的及时有效除霜化冰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化冰过程,是使用大功率锅炉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充入蒸发器内进行,此装置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加热锅炉,产生高压蒸汽,并且蒸发器内部从

25℃的冰冻状态,直接充入170℃的高温蒸汽,破了真空环境,化冰后还需要重新抽真空,且过大的温差导致的热胀冷缩,对焊接结构、密封结构、冷却管路都会带来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在食品、油脂生产企业,大量的工艺需要使用到蒸汽,如使用现有工艺,则需要增加大功率锅炉,在不需要化冰时一部分蒸汽还有浪费的可能。
[0004]在现有的
中,蒸发器所产生的废水再次利用率不高,所产生的蒸馏水会浪费掉,不能够很好的完成水资源的利用,为此,我们提出蒸发器组循环化冰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蒸发器组循环化冰系统,提升了蒸发器化冰效率,可以达到良好的化冰效果。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蒸发器组循环化冰系统,它包括两个大蒸发器、两个小蒸发器和收集罐,其中一个大蒸发器和一个小蒸发器组成第一蒸发器组,另一个大蒸发器和另一个小蒸发器组成第二蒸发器组,同组的大蒸发器和小蒸发器左右同轴布置且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组和第二蒸发器组平行设置在收集罐的上方,且采用支架固定;
[0008]所述大蒸发器的上端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有进气阀门,所述大蒸发器的下端设有废水排出口,所述大蒸发器的底部设有冷冻水进出口,所述大蒸发器的侧面设有上下两个蒸汽进口;所述小蒸发器的上端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设有排气阀门,所述小蒸发器的下端设有废水排出口,底部设有冷冻水进出口,侧面设有上下两个蒸汽进口;
[0009]所述收集罐的顶面左部设有两个蒸汽口,通过化冰蒸汽管路分别连接第一蒸发器组和第二蒸发器组的蒸汽进口,所述收集罐的顶面右部设有两个废水口,通过废水排出管路分别连接第一蒸发器组和第二蒸发器组的废水排出口;所述小蒸发器的排气口通过系统
管路连接真空机组,小蒸发器通过系统管路连接大蒸发器,小蒸发器之间通过系统管路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罐的一个侧面设有补水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罐的另一个侧面设有排污口,排污口连接污水池。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罐的底面设有一个放净口。
[0013]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罐的正面设有一个透明的视镜窗。
[0014]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罐的顶面还设有一个浮球液位计。
[0015]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罐上还设有温度变送器。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蒸发器组、第二蒸发器组的冷冻水进出口分别通过冷冻水管路连接冷冻水箱,冷冻水箱连接冷冻机。
[0017]一种蒸发器组循环化冰系统的使用方法,它包括以下内容:
[0018]余热化冰系统的两组蒸发器,一组正常生产,一组待用,循环切换使用;蒸发器切换时使用阀门锁定,需要化冰的蒸发器与收集罐之间形成密闭空间,该空间内为几百帕的真空状态;
[0019]在收集罐中通过补水口预先加入少量的水;
[0020]前级真空机组对系统管路及各个蒸发器进行抽真空工艺;
[0021]各个蒸发器内通过冷冻水管路通入冷冻水;
[0022]吸附满后,启动余热化冰系统,开通化冰蒸汽管路,收集罐内的蒸汽管路通入少量的余热蒸汽对水进行加热,加上收集罐内加热盘管的加热,加热到50℃以上,产生大量水蒸气,这部分水蒸气通过化冰蒸汽管路进入蒸发器,融化蒸发器系统管路上吸附的冰块,同时冰块的冷凝吸附作用又可以让蒸发器及收集罐内继续维持真空的状态,如此反复循环,直到所有的冰块全部融化。
[0023]进一步地,融化完的冰、水、油的混合物通过废水排出管路进入收集罐,通过排污口进行回收再利用。
[0024]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罐内设置有加热盘管。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蒸发器组循环化冰系统,使用少量的蒸汽,即可让水达到50℃而气化,气化后产生的蒸汽流对蒸发器进行化冰,化冰效果好,且提高了化冰效率;充分利用了生产工艺中现有的真空状态及企业正常生产时富余的少量蒸汽,两者完美结合,无需停机破真空,节省了资源,在不需要额外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即可满足生产需要;另外较低的温差冲击,避免了对蒸发器焊接结构、密封结构、冷却管路的损耗,延长了蒸发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29]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30]图4为本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0031]图5为本技术的应用示意图。
[0032]其中:
[0033]大蒸发器1、小蒸发器2、收集罐3、蒸汽口3.1、废水口3.2、补水口3.3、排污口3.4、放净口3.5、视镜窗3.6、加热盘管3.7、浮球液位计3.8、温度变送器3.9、进气口4、进气阀门5、排气口6、排气阀门7、冷冻水进出口8、冷冻水管路9、化冰蒸汽管路10、废水排出管路11、真空机组12、冷冻水箱13、冷冻机14。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相关图示作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态样,其仅为本技术技术方案可采用的实施态样。需先说明,本文关于各组件位置关系的表述,如A部件位于B部件上方,其系基于图示中各组件相对位置的表述,并非用以限制各组件的实际位置关系。
实施例1
[0035]参见图1

5,图1绘制了一种蒸发器组循环化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蒸发器组循环化冰系统,它包括两个大蒸发器1、两个小蒸发器2和收集罐3,其中一个大蒸发器1和一个小蒸发器2组成第一蒸发器组,另一个大蒸发器1和另一个小蒸发器2组成第二蒸发器组,同组的大蒸发器1和小蒸发器2左右同轴布置且相互连接,所述大蒸发器1采用80m2规格的蒸发器,小蒸发器2采用40m2规格的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组和第二蒸发器组平行设置在收集罐3的上方,且采用支架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发器组循环化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大蒸发器(1)、两个小蒸发器(2)和收集罐(3),其中一个大蒸发器(1)和一个小蒸发器(2)组成第一蒸发器组,另一个大蒸发器(1)和另一个小蒸发器(2)组成第二蒸发器组,同组的大蒸发器(1)和小蒸发器(2)左右同轴布置且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组和第二蒸发器组平行设置在收集罐(3)的上方,且采用支架固定;所述大蒸发器(1)的上端设有进气口(4),所述进气口(4)处设有进气阀门(5),所述大蒸发器(1)的下端设有废水排出口,所述大蒸发器(1)的底部设有冷冻水进出口(8),所述大蒸发器(1)的侧面设有上下两个蒸汽进口;所述小蒸发器(2)的上端设有排气口(6),所述排气口(6)处设有排气阀门(7),所述小蒸发器(2)的下端设有废水排出口,底部设有冷冻水进出口(8),侧面设有上下两个蒸汽进口;所述收集罐(3)的顶面左部设有两个蒸汽口(3.1),通过化冰蒸汽管路(10)分别连接第一蒸发器组和第二蒸发器组的蒸汽进口,所述收集罐(3)的顶面右部设有两个废水口(3.2),通过废水排出管路(11)分别连接第一蒸发器组和第二蒸发器组的废水排出口;所述小蒸发器(2)的排气口(6)通过系统管路连接真空机组(12),小蒸发器(2)通过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浩齐大伟陈全玉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全玉节能环保真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