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的尾气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959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的尾气吸收装置,包括硫化工段尾气由稀酸吸收塔底部进入,经过稀酸吸收塔、双氧水吸收塔以及液碱吸收塔,吸收合格后由液碱吸收塔上部排空管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污酸中重金属与尾气中硫化氢反应,污酸中二氧化硫被吹脱出来进入双氧水吸收塔,二氧化硫经双氧水吸收后,其它气体进入液碱吸收塔,经液碱吸收后排放,从而实现将硫化系统尾气中的硫化氢合理回收利用,节省尾气吸收处理成本,确保尾气达标排放的目的。确保尾气达标排放的目的。确保尾气达标排放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的尾气吸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冶金化工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尾气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部分冶金化工行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稀酸,里面含有各类重金属砷、铜、铅、锌等,并且稀酸中含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污酸必须经过处理后,将其中重金属进行回收,废水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或者返回公司内部充分利用。根据当前环保形势,多数企业采用硫化法处理污酸工艺,在实际运行中硫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气体与重金属反应,生成硫化砷、硫化铜等硫化物,硫化过程中部分未能够充分反应的硫化氢气体进入尾气中,并且硫化过程中污酸的二氧化硫也进入尾气中。目前多数化工冶炼企业的尾气处理装置采用液碱吸收的方式,存在辅料液碱用量较多,处理成本较高,处理后尾气指标波动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的尾气吸收装置,处理成本大幅度下降,并能够确保尾气处理达标排放。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水处理的尾气吸收装置,包括液碱吸收塔,所述液碱吸收塔下部通过气体管路B与双氧水吸收塔上部相连接,所述双氧水吸收塔下部通过气体管路A与稀酸吸收塔上部相连接,所述稀酸吸收塔下部与硫化工段尾气管相连,所述液碱吸收塔上方设有排空管路,所述稀酸吸收塔、双氧水吸收塔和液碱吸收塔中均设有格筛和鲍尔环,鲍尔环上方设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上方设有捕沫装置,所述稀酸吸收塔下部通过稀酸排液管与稀酸储池相连接,所述稀酸储池通过稀酸泵与稀酸吸收塔内的喷淋装置相连接,所述双氧水吸收塔下部通过双氧水循环泵与双氧水吸收塔内的喷淋装置相连接,双氧水吸收塔内的喷淋装置通过旁路阀与稀酸储池相连,所述气体管路B靠近液碱吸收塔一侧设有风机,液碱吸收塔内的喷淋装置通过碱液循环泵与液碱吸收塔下方相连接,液碱吸收塔下方通过吸收液排液管与尾气吸收液槽相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稀酸吸收塔、双氧水吸收塔和液碱吸收塔上均设有人孔。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利用污酸与硫化尾气逆向接触反应,利用污酸中含有的重金属将尾气中含有的硫化氢气体充分反应吸收,同时将污酸中的二氧化硫吹脱出来,污酸通过塔底部进入污酸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吹脱出来的二氧化硫与双氧水反应吸收,剩余其它气体经液碱吸收后排放,液碱耗量较以往明显减少,尾气吸收总成本较传统液碱吸收成本显著降低。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0008]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9]零件说明:1、稀酸吸收塔,2、双氧水吸收塔,3、液碱吸收塔,4、硫化工段尾气管,5、气体管路A,6、气体管路B,7、排空管路,8、旁路阀,9、吸收液排液管,10、稀酸排液管,11、稀酸泵,12、双氧水循环泵,13、液碱循环泵,14尾气吸收液槽,15、风机,16、稀酸储池,17、人孔,18、喷淋装置,19、捕沫装置,20、鲍尔环,21、格筛。
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2]参照附图1

2,一种污水处理的尾气吸收装置,包括液碱吸收塔3,液碱吸收塔3下部通过气体管路B6与双氧水吸收塔2上部相连接,双氧水吸收塔2下部通过气体管路A5与稀酸吸收塔1上部相连接,稀酸吸收塔1下部与硫化工段尾气管4相连,液碱吸收塔3上方设有排空管路7,稀酸吸收塔1、双氧水吸收塔2和液碱吸收塔3中均设有格筛21和鲍尔环20,鲍尔环20上方设有喷淋装置18,喷淋装置18上方设有捕沫装置19,稀酸吸收塔1下部通过稀酸排液管10与稀酸储池16相连接,稀酸储池16通过稀酸泵11与稀酸吸收塔1内的喷淋装置18相连接,双氧水吸收塔2下部通过双氧水循环泵12与双氧水吸收塔2内的喷淋装置相连接,双氧水吸收塔2内的喷淋装置通过旁路阀8与稀酸储池16相连,气体管路B6靠近液碱吸收塔3一侧设有风机15,液碱吸收塔3内的喷淋装置通过碱液循环泵13与液碱吸收塔3下方相连接,液碱吸收塔3下方通过吸收液排液管9与尾气吸收液槽14相连接。
[0013]硫化工段尾气从硫化工段尾气管4进入稀酸吸收塔1,稀酸泵11将污酸打入吸收塔喷淋装置18,稀酸吸收塔1底部污酸经稀酸排液管10进入稀酸储池16,尾气经塔顶部气体管路A5进入双氧水吸收塔,双氧水经过双氧水循环泵12打入塔上部,经鲍尔环分流流到塔下部,吸收后经旁路阀8排到稀酸储池16。双氧水吸收塔2上部气体经管路B6进入液碱吸收塔,液碱吸收塔3外部安装有负压风机15,塔内液碱经碱液循环泵13打入液碱吸收塔3上部喷淋装置,经鲍尔环分流流到塔下部,吸收后碱液经吸收液排液管9排到尾气吸收液槽14利用,塔内吸收合格气体经排空管路7排出。
[0014]具体地,污酸进入稀酸吸收塔经鲍尔环分流后与上行的硫化工段尾气接触,污酸中的重金属与尾气中含有的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物,将尾气中的硫化氢吸收利用,塔底污酸排入稀酸储池;同时污酸中的二氧化硫被吹脱出来,进入双氧水吸收塔,二氧化硫与双氧水反应生成稀酸,当双氧水吸收浓度低于2%时,塔内双氧水经过循环泵旁路阀排到稀酸储池,其它气体进入液碱吸收塔,经液碱吸收把关合格后进行排空处置,尾气吸收液排到尾气吸收液槽回用。
[001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的尾气吸收装置,包括液碱吸收塔(3),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碱吸收塔(3)下部通过气体管路B(6)与双氧水吸收塔(2)上部相连接,所述双氧水吸收塔(2)下部通过气体管路A(5)与稀酸吸收塔(1)上部相连接,所述稀酸吸收塔(1)下部与硫化工段尾气管(4)相连,所述液碱吸收塔(3)上方设有排空管路(7),所述稀酸吸收塔(1)、双氧水吸收塔(2)和液碱吸收塔(3)中均设有格筛(21)和鲍尔环(20),鲍尔环(20)上方设有喷淋装置(18),所述喷淋装置(18)上方设有捕沫装置(19),所述稀酸吸收塔(1)下部通过稀酸排液管(10)与稀酸储池(16)相连接,所述稀酸储池(16)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涛刘元辉李旗王斐徐晓伟李楠姜晓庆王雷孙立民李宜高刘志刚徐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