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面梁体锚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9344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面梁体锚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钢丝网格布、张拉装置,以及阴角限位杆;钢丝网格布贴附在折面梁体的待加固区域,钢丝网格布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张拉端,或者钢丝网格布的两端均为张拉端,固定端与折面梁体通过压板配合粘结材料锚接固定;张拉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梁体上,且张拉输出端与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锚接固定;阴角限位杆设于张拉装置上,且与阴角线之间形成适于钢丝网格布穿过的间隙;钢丝网格布保持预张力并与待加固区域通过粘结材料层固化粘接为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折面梁体锚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能够在折面梁体的平面段和折角段均保证钢丝的稳定锚固及荷载传递,达到优异的加固效果。达到优异的加固效果。达到优异的加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面梁体锚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物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折面梁体锚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建筑结构的老化,建筑物加固技术也随之发展,传统的建筑物加固方式有增大截面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外粘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以及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法等。其中,对于梁体结构而言,其横向为折面结构,通常使用U形箍进行环向加固。U形箍的使用,一方面可以控制裂缝的发展速度,改善局部应力集中的问题,并起到阻止剥离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较好地抑制斜裂缝发展,提高斜截面的抗弯能力,提高梁体极限荷载。
[0003]目前,加固梁体折面一般采用碳纤维布、薄钢板作为U形箍进行锚固,其中,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中,对于采用碳纤维布的柔性锚固方案来说,由于危险截面处混凝土开裂后裂缝附近的碳纤维布应力迅速增加,形成较高的集中应力。这样,靠近危险截面处的锚固碳纤维布的应力也随着加大。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锚固处的碳纤维布逐渐成条带撕裂,最后锚固区内梁侧粘贴的碳纤维布和剩余的锚固片材瞬间全部剥离,加固构件发生破坏,另外,由于碳纤维本身是各向异性材料,抗弯及抗剪强度较差,因此折面处的碳纤维在预应力张拉时容易受剪断裂,无法起到加固效果;而薄钢板U形箍不会发生像碳纤维布U形箍一样的条状撕裂,因此在低强度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中有着较优的锚固效果,但是,在施工方面,用来锚固的钢板U形箍一般较薄,容易腐蚀,影响使用寿命,所以要对其进行防护处理,这就增加了保养的复杂性,而且钢板克重高,成形比碳纤维U形箍困难,对粘结面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很难保证梁体折面与U型箍完全吻合,难以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折面梁体锚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旨在保证折面梁体的平面段和折角段同时具备稳定的加固效果和载荷传递,从而提高折面梁体的整体加固效果,降低维护保养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折面梁体锚固系统,包括钢丝网格布、至少一个张拉装置,以及阴角限位杆;钢丝网格布贴附在折面梁体的待加固区域,钢丝网格布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张拉端,或者钢丝网格布的两端均为张拉端,其中,固定端与折面梁体通过压板配合粘结材料锚接固定;张拉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梁体上,且张拉输出端与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锚接固定,张拉装置用于向钢丝网格布施加预张力;阴角限位杆设于张拉装置上,阴角限位杆与折面梁体的阴角线平行,且与阴角线之间形成适于钢丝网格布穿过的间隙,阴角限位杆用于使钢丝网格布贴靠在折面梁体位于阴角线两侧的两个相交壁面上;其中,钢丝网格布保持预张力并与待加固区域通过粘结材料层固化粘接为一体。
[000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张拉装置包括:
[0007]张拉支座,可拆卸连接在折面梁体上,张拉支座上滑动穿设有两条张拉螺杆,两条张拉螺杆对称分布于钢丝网格布的两侧;
[0008]两条导轨,可拆卸连接在折面梁体上,与张拉螺杆平行且对称分布于钢丝网格布的两侧,导轨的一端靠近阴角线且该端适于连接固定阴角限位杆;
[0009]张拉锚具,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两条导轨上,且两端分别与两条张拉螺杆对应连接,张拉锚具用于锚接固定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
[0010]张拉挡板,位于张拉支座远离张拉锚具的一侧,张拉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条张拉螺杆对应连接;
[0011]张拉驱动件,设于两条张拉螺杆的对称轴线上,张拉驱动件的一端与张拉支座连接,另一端与张拉挡板连接,用于顶推张拉挡板并通过张拉螺杆带动张拉锚具向钢丝网格布施加预张力。
[0012]一些实施例中,张拉锚具包括:
[0013]底座,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条导轨上,且两端分别与两条张拉螺杆可拆卸连接,底座上设有锚接槽,锚接槽的槽底为连续曲面;
[0014]压盖,盖设于锚接槽上,并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压盖上设有与锚接槽的形状匹配的嵌块,嵌块嵌接于锚接槽内并与锚接槽的槽底配合夹紧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
[0015]示例性的,底座朝向折面梁体的壁面上设有限位槽,锚接槽靠近张拉支座的一侧边缘设有与限位槽贯穿的通槽;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依次经过限位槽和通槽后反向弯折以伸入锚接槽。
[0016]举例说明,张拉锚具包括:
[0017]承力轴,两端分别与两条张拉螺杆连接,且与两条导轨滑动连接;
[0018]锚固筒,同轴环套于承力轴上,且位于两条张拉螺杆之间,锚固筒的筒壁上开设有适于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穿过的缝口,缝口沿锚固筒的切向开设于锚固筒靠近折面梁体的侧壁位置;
[0019]其中,锚固筒内灌注有浆料,钢丝网格布穿入锚固筒内的张拉端在浆料固化后与锚固筒连接为一体。
[0020]一些实施例中,承力轴的横断面为正多边形,承力轴上套设有与其形状匹配的套管,套管的外壁与锚固筒的内壁之间形成锚固空间,锚固空间内设有螺旋导套,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穿入螺旋导套的螺旋层间隙内形成螺旋状,且螺旋层间隙内灌注有浆料。
[0021]一些实施例中,折面梁体锚固系统还包括阳角限位器,阳角限位器扣装于折面梁体的阳角线上,阳角限位器的弯折外角为圆弧过渡角,圆弧过渡角用于支撑并引导钢丝网格布于阳角线位置弯折成圆弧形。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折面梁体锚固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折面梁体锚固系统,钢丝网格布贴附在待加固区域并通过张拉装置进行单端张拉或双端张拉,使其保持在张拉预应力状态下通过固化的粘结材料层锚固在折面梁体上,由于粘结材料层固化前能够握裹钢丝网格布的每束钢丝,因此在粘结材料层固化后钢丝网格布能够保持对于折面梁体的张拉应力,并与折面梁体相容为一体而协同受力,从而利用钢丝网格布的高模量、高强度特性,不仅能够抑制裂缝发展,避免在弯折受剪位置上发生断裂现象,同时提
高折面梁体的平面段和折角段锚固强度和效果,而且在粘结材料层固化前钢丝网格布能够在张拉应力下嵌入粘结材料层内部,并在粘结材料层固化后完成锚固,钢丝网格布本身容易弯折,同时配合阴角限位杆在阴角线位置进行弯折导向,从而保证钢丝网格布与待加固区域的贴合紧密性,施工难度低,且锚固完成后能够避免钢丝网格布外露,从而提升抗腐蚀性能和锚固质量,降低后期维护保养成本。
[002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折面梁体锚固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按照折面梁体的加固配置要求进行定位放线以确定待加固区域,并标记用于固定张拉装置和压板的锚栓孔位;
[0025]对待加固区域进行凿毛或打磨处理,并清除表面浮灰;
[0026]根据标记的锚栓孔位进行打孔并植入锚栓;
[0027]若钢丝网格布采用单端张拉锚固,则先进行固定端锚固施工,再进行张拉端锚固施工,若钢丝网格布采用双端张拉锚固,则分别对钢丝网格布的两端进行张拉端锚固施工;
[0028]其中,固定端锚固施工包括:
[0029]根据待加固区域面积裁剪获得相应尺寸的高强钢丝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折面梁体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丝网格布,贴附在折面梁体的待加固区域,所述钢丝网格布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张拉端,或者所述钢丝网格布的两端均为张拉端,其中,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折面梁体通过压板配合粘结材料锚接固定;至少一个张拉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梁体上,且张拉输出端与所述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锚接固定,所述张拉装置用于向所述钢丝网格布施加预张力;阴角限位杆,设于所述张拉装置上,所述阴角限位杆与所述折面梁体的阴角线平行,且与所述阴角线之间形成适于所述钢丝网格布穿过的间隙,所述阴角限位杆用于使所述钢丝网格布贴靠在所述折面梁体位于所述阴角线两侧的两个相交壁面上;其中,所述钢丝网格布保持所述预张力并与所述待加固区域通过粘结材料层固化粘接为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面梁体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装置包括:张拉支座,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折面梁体上,所述张拉支座上滑动穿设有两条张拉螺杆,两条所述张拉螺杆对称分布于所述钢丝网格布的两侧;两条导轨,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折面梁体上,与所述张拉螺杆平行且对称分布于所述钢丝网格布的两侧,所述导轨的一端靠近所述阴角线且该端适于连接固定所述阴角限位杆;张拉锚具,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两条所述导轨上,且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张拉螺杆对应连接,所述张拉锚具用于锚接固定所述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张拉挡板,位于所述张拉支座远离所述张拉锚具的一侧,所述张拉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张拉螺杆对应连接;张拉驱动件,设于两条所述张拉螺杆的对称轴线上,所述张拉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张拉支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张拉挡板连接,用于顶推所述张拉挡板并通过所述张拉螺杆带动所述张拉锚具向所述钢丝网格布施加所述预张力。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面梁体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锚具包括:底座,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条所述导轨上,且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张拉螺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锚接槽,所述锚接槽的槽底为连续曲面;压盖,盖设于所述锚接槽上,并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压盖上设有与所述锚接槽的形状匹配的嵌块,所述嵌块嵌接于所述锚接槽内并与所述锚接槽的槽底配合夹紧所述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面梁体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折面梁体的壁面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锚接槽靠近所述张拉支座的一侧边缘设有与所述限位槽贯穿的通槽;所述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依次经过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通槽后反向弯折以伸入所述锚接槽。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面梁体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锚具包括:承力轴,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张拉螺杆连接,且与两条所述导轨滑动连接;锚固筒,同轴环套于所述承力轴上,且位于两条所述张拉螺杆之间,所述锚固筒的筒壁上开设有适于所述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穿过的缝口,所述缝口沿所述锚固筒的切向开设于所述锚固筒靠近所述折面梁体的侧壁位置;其中,所述锚固筒内灌注有浆料,所述钢丝网格布穿入所述锚固筒内的张拉端在所述
浆料固化后与所述锚固筒连接为一体。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面梁体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轴的横断面为正多边形,所述承力轴上套设有与其形状匹配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外壁与所述锚固筒的内壁之间形成锚固空间,所述锚固空间内设有螺旋导套,所述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穿入所述螺旋导套的螺旋层间隙内形成螺旋状,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仕刚吴帅张晓乐黄鹏徐温杨正心
申请(专利权)人: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