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梁体锚固系统及锚固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889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面梁体锚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锚固系统包括钢丝网格布和张拉装置;钢丝网格布贴附在梁体加固面上,钢丝网格布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张拉端,或者钢丝网格布的两端均为张拉端,其中,固定端与梁体加固面通过粘结材料固化粘接;张拉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梁体加固面上,且张拉输出端与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固定连接,用于向钢丝网格布施加张拉预应力;其中,钢丝网格布保持张拉预应力并与梁体加固面通过粘结材料层固化粘结为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平面梁体锚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能够提升平面梁体的挠度载荷,避免平面梁体开裂破损,并促进已破裂的平面梁体裂缝闭合,延长平面梁体安全使用寿命,提升加固效果。提升加固效果。提升加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面梁体锚固系统及锚固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物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平面梁体锚固系统及锚固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出现加快了世界文明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然而,由于使用年限或其他原因而造成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承载力和结构强度下降、开裂、破损等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些情况,就需要采用张拉锚固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从而延长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
[0003]高强钢丝网格布是由抗拉强度高于普通钢材六至九倍的高模量钢丝与玻纤网格布粘合而成的材料,其集合了传统钢材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优点,相较于传统钢材具有更优越的抗腐蚀能力和耐久性,并且耐老化性能突出,强度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相近,其机械性能和抗剪能力优于碳纤维复合材料,而且与粘结材料的相容性更高,目前,高强钢丝网格布对建筑物进行加固通常是仅仅与粘结材料配合进行被动加固,只有在建筑物破损加重如出现裂缝或已有裂缝增大时才起到被动保护作用,其高模量、高强度的特性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加固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平面梁体锚固系统及锚固施工方法,旨在充分利用高强钢丝网格布的高模量、高强度特性,提高建筑物的加固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平面梁体锚固系统,包括钢丝网格布和张拉装置;钢丝网格布贴附在梁体加固面上,钢丝网格布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张拉端,或者钢丝网格布的两端均为张拉端,其中,固定端与梁体加固面通过粘结材料固化粘接;张拉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梁体加固面上,且张拉输出端与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固定连接,用于向钢丝网格布施加张拉预应力;其中,钢丝网格布保持张拉预应力并与梁体加固面通过粘结材料层固化粘结为一体。
[000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张拉装置包括:
[0007]张拉支座,可拆卸连接在梁体加固面上,张拉支座上沿钢丝网格布的延伸方向滑动穿设有两条张拉螺杆,且两条张拉螺杆对称分布于钢丝网格布的两侧;
[0008]张拉锚具,两端分别与两条张拉螺杆连接,张拉锚具用于锚接固定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
[0009]张拉挡板,与张拉锚具分别位于张拉支座的两侧,张拉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条张拉螺杆远离张拉锚具的端部连接;
[0010]张拉驱动件,设于两条张拉螺杆的对称轴线上,张拉驱动件的一端与张拉支座连接,另一端与张拉挡板连接,用于顶推张拉挡板并通过张拉螺杆带动张拉锚具向钢丝网格布施加张拉预应力。
[0011]一些实施例中,张拉锚具包括:
[0012]承力轴,两端分别与两条张拉螺杆可拆卸连接;
[0013]锚固筒,同轴环套于承力轴上,且位于两条张拉螺杆之间,锚固筒的筒壁上开设有适于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穿过的缝口;
[0014]其中,锚固筒内灌注有浆料,钢丝网格布穿入锚固筒内的张拉端在浆料固化后与锚固筒连接为一体。
[0015]示例性的,承力轴的横断面为正多边形,承力轴上套设有与其形状匹配的套管,套管的外壁与锚固筒的内壁之间形成锚固空间,锚固空间内设有螺旋导套,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穿入螺旋导套的螺旋层间隙内形成螺旋状,且螺旋层间隙内灌注有浆料。
[001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张拉装置还包括两条导轨,张拉锚具的两端分别与两条导轨滑动连接。
[0017]一些实施例中,张拉锚具包括:
[0018]底座,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条导轨上,且两端分别与两条张拉螺杆可拆卸连接,底座上设有锚接槽,锚接槽的槽底为连续曲面;
[0019]压盖,盖设于锚接槽上,并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压盖上设有与锚接槽的形状匹配的嵌块,嵌块嵌接于锚接槽内并与锚接槽的槽底配合夹紧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
[0020]其中,底座朝向梁体加固面的壁面上设有限位槽,锚接槽靠近张拉支座的一侧边缘设有与限位槽贯穿的通槽;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依次经过限位槽和通槽后反向弯折伸入锚接槽。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平面梁体锚固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平面梁体锚固系统,钢丝网格布贴附在梁体加固面上并通过张拉装置进行单端张拉或双端张拉,使其保持在张拉预应力状态下通过固化的粘结材料层锚固在梁体加固面上,由于粘结材料层固化前能够握裹钢丝网格布的每束钢丝,因此在粘结材料层固化后钢丝网格布能够保持对于平面梁体的张拉应力,并与梁体加固面相容为一体而协同受力,从而充分利用钢丝网格布的高模量、高强度特性而实现对平面梁体的主动加固,相较于被动加固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平面梁体的挠度载荷,避免平面梁体开裂破损,还能够促进已破裂的平面梁体裂缝闭合,延长平面梁体安全使用寿命,大大提升对于平面梁体的加固效果。
[002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平面梁体锚固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根据钢丝网格布的幅宽和张拉伸长后的幅长放线定位,并标记锚栓孔位;
[0024]对梁体加固面的放线定位区域进行粗糙化处理,若钢丝网格布为单端张拉,则通过粘结材料将钢丝网格布的固定端粘接在放线定位区域的一端并等待粘结材料固化;
[0025]基于锚栓孔位安装张拉装置,张拉装置为上述平面梁体锚固系统所采用的张拉装置,其中,若钢丝网格布为单端张拉锚固,则采用一个张拉装置与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锚接,若钢丝网格布为双端张拉,则采用两个张拉装置分别与钢丝网格布的两端锚接;
[0026]在放线定位区域涂抹粘结材料层,然后通过张拉装置对钢丝网格布进行张拉,使钢丝网格布的钢丝面朝向梁体加固面嵌入粘结材料层;
[0027]将粘结材料层的表面找平并压实后保持张拉装置对钢丝网格布的张拉预应力直至粘结材料层固化;若粘结材料层厚度未达到设计厚度要求,再补充涂抹第二层粘结材料
并等待固化;
[0028]沿张拉装置与钢丝网格布的锚接位置切断钢丝网格布,然后拆除张拉装置,切去锚栓孔位内植入的锚栓的外露部分。
[0029]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张拉装置与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锚接包括以下步骤:
[0030]将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进行封边并沿其边缘粘接钢条,钢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钢丝网格布的宽度方向外侧;
[0031]将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经缝口穿入锚固筒内,并在螺旋导套的引导下卷曲形成螺旋状,然后沿钢丝网格布的侧边裁去钢条的外伸部分;
[0032]将缝口和锚固筒的一端封闭,然后向锚固筒内灌注浆料,使浆料填满锚固筒内部的空隙以及螺旋导套的螺旋层间隙;
[0033]等待浆料固化以使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与锚固筒连为一体。
[0034]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张拉装置与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锚接包括以下步骤:
[0035]将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依次穿过底座朝向梁体加固面的壁面上开设的限位槽、底座内部的通槽后反向弯折,然后将弯折部分嵌入底座背离梁体加固面的壁面上开设的锚接槽内;
[0036]将压盖通过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平面梁体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丝网格布,贴附在梁体加固面上,所述钢丝网格布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张拉端,或者所述钢丝网格布的两端均为张拉端,其中,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梁体加固面通过粘结材料固化粘接;张拉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梁体加固面上,且张拉输出端与所述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固定连接,用于向所述钢丝网格布施加张拉预应力;其中,所述钢丝网格布保持所述张拉预应力并与所述梁体加固面通过粘结材料层固化粘结为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梁体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装置包括:张拉支座,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梁体加固面上,所述张拉支座上沿所述钢丝网格布的延伸方向滑动穿设有两条张拉螺杆,且两条所述张拉螺杆对称分布于所述钢丝网格布的两侧;张拉锚具,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张拉螺杆连接,所述张拉锚具用于锚接固定所述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张拉挡板,与所述张拉锚具分别位于所述张拉支座的两侧,所述张拉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张拉螺杆远离所述张拉锚具的端部连接;张拉驱动件,设于两条所述张拉螺杆的对称轴线上,所述张拉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张拉支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张拉挡板连接,用于顶推所述张拉挡板并通过所述张拉螺杆带动所述张拉锚具向所述钢丝网格布施加所述张拉预应力。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梁体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锚具包括:承力轴,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张拉螺杆可拆卸连接;锚固筒,同轴环套于所述承力轴上,且位于两条所述张拉螺杆之间,所述锚固筒的筒壁上开设有适于所述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穿过的缝口;其中,所述锚固筒内灌注有浆料,所述钢丝网格布穿入所述锚固筒内的张拉端在所述浆料固化后与所述锚固筒连接为一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梁体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轴的横断面为正多边形,所述承力轴上套设有与其形状匹配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外壁与所述锚固筒的内壁之间形成锚固空间,所述锚固空间内设有螺旋导套,所述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穿入所述螺旋导套的螺旋层间隙内形成螺旋状,且所述螺旋层间隙内灌注有所述浆料。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梁体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装置还包括两条导轨,所述张拉锚具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导轨滑动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梁体锚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锚具包括:底座,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条所述导轨上,且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张拉螺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锚接槽,所述锚接槽的槽底为连续曲面;压盖,盖设于所述锚接槽上,并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压盖上设有与所述锚接槽的形状匹配的嵌块,所述嵌块嵌接于所述锚接槽内并与所述锚接槽的槽底配合夹紧所述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其中,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梁体加固面的壁面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锚接槽靠近所述张拉支座的一侧边缘设有与所述限位槽贯穿的通槽;所述钢丝网格布的张拉端依次经过所述限
位槽和所述通槽后反向弯折伸入所述锚接槽。7.如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平面梁体锚固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钢丝网格布的幅宽和张拉伸长后的幅长放线定位,并标记锚栓孔位;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少波杨正心张晓乐吴帅罗仕刚黄鹏张行方
申请(专利权)人: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