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太阳能组件背板膜及其制备方法、光伏太阳能组件技术

技术编号:383916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太阳能组件背板膜及其制备方法、光伏太阳能组件,涉及光伏太阳能组件的技术领域,该背板膜包括第一树脂膜层、第二树脂膜层,以及金属层;其中,金属层设置在第一树脂膜层和第二树脂膜层之间;金属层的材料为铝箔。本发明专利技术背板膜的抗撕裂强度高,热传导性能优异,利于散热(加大组件表背的热能量势差),而且能够提升整体的阻燃性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反射穿透过硅晶电池片的光波(短波长电磁波),增加光伏电池片二次光照(光能利用),从而提升光电转换效能,增加发电量,提升经济效益与收益。提升经济效益与收益。提升经济效益与收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太阳能组件背板膜及其制备方法、光伏太阳能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太阳能组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太阳能组件背板膜及其制备方法、光伏太阳能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太阳能组件通常以复合膜片作为背板膜进行封装,再加铝型材进行周边密封,同时起到整体加固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组件,其中,作为背板膜的复合膜片大都使用非金属材料,由多层不同材质的树脂膜贴合而成,能够起到水气阻隔、耐候、耐电击穿以及固定电池片等的作用。
[0003]目前,使用常规背板膜的光伏太阳能组件在日常工作中的光电转换效率都在17%左右;根据行业的专业技术测算,每提升1%的光电转换效率,都能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与收益,缩短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收期。因此,有必要开发出新的背板膜以提升光伏太阳能组件的发电效能,提高经济效益。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太阳能组件背板膜,抗撕裂强度高,热传导性能优异,阻燃性能佳,同时能够有效反射穿透过硅晶电池片的光波,增加光伏电池片二次光照。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太阳能组件背板膜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高效,适合工厂化生产。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太阳能组件,能够提升光电转换效能(约3%左右),发电效能高,经济效益好。
[0008]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第一方面,一种光伏太阳能组件背板膜,包括第一树脂膜层、第二树脂膜层,以及金属层;
[0010]所述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树脂膜层和所述第二树脂膜层之间;
[0011]所述金属层的金属材料为铝箔。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树脂膜层的树脂材料包括改性PET;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树脂膜层的厚度为120~150um。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材料包括ASA和PVDF中的至少一种;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树脂膜层的厚度为35~80um。
[0016]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30~100um。
[0017]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层包括钝化处理的金属层。
[0018]所述第一树脂膜层远离所述金属层的一面上还设置有胶层;
[0019]优选地,所述胶层的材料包括EVA。
[0020]第二方面,一种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板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将各层贴合,得到所述背板膜。
[0022]进一步的,所述贴合的方式包括粘结贴合。
[0023]进一步的,所述粘结的粘结剂包括高盟品牌YH752A/YH752B。
[0024]第三方面,一种光伏太阳能组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板膜。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太阳能组件背板膜,在第一树脂膜层和第二树脂膜层之间添加了金属层作为反射层,能够有效反射穿透过硅晶电池片的光波,从而增加光伏电池片二次光照,提升光电转换效能和增加发电量,进而有效提升经济效益与收益;同时,由于在树脂膜层之间添加了金属层,该背板膜的撕裂强度(固定电池片)性能比现有通用的背板膜获得了较大提升,而且金属层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优异,使背板膜的散热性能得到了较大提升;此外,添加的金属层能够提高膜片的氧指数,进而提升了背板膜整体的阻燃性能。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太阳能组件背板膜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高效,适合工厂化生产。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太阳能组件,能够提升光电转换效能(约3%左右),发电效能高,经济效益好,有利于缩短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收期限。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伏太阳能组件背板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光伏太阳能组件背板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光伏太阳能组件背板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一种光伏太阳能组件背板膜,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树脂膜层、第二树脂膜层,以及金属层;
[0035]其中,金属层设置在第一树脂膜层和第二树脂膜层之间;
[0036]金属层的金属材料为铝箔。铝具有对带电电子反射功能,在金属族内最优秀;铝具有优秀的热传导功能

散热。(注:可见光是带电的电磁波粒)
[003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太阳能组件背板膜,在第一树脂膜层和第二树脂膜层之间添加了金属层作为反射层,能够有效反射穿透过硅晶电池片的光波,从而增加光伏电池片二次光照,提升光电转换效能和增加发电量,进而有效提升经济效益与收益;同时,由于在树脂
膜层之间添加了金属层,该背板膜的撕裂强度(固定电池片)性能比现有通用的背板膜获得了较大提升,而且金属层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优异,使背板膜的散热性能得到了较大提升;此外,添加的金属层能够提高膜片的氧指数,进而提升了背板膜整体的阻燃性能。
[003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树脂膜层的树脂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改性PET(聚对苯二甲酸类树脂),更能够提升绝缘性及耐热性。
[0039]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树脂膜层的厚度可以为120~135um,例如可以为120um、122um、124um、126um、128um、130um、135um,但不限于此,适宜的厚度更有利于提升绝缘性及耐热性;倘若该树脂膜层的厚度过小,则会影响绝缘性;倘若该树脂膜层的厚度过大,则会导致光电磁波在膜内振荡波长叠加、能量损耗,过多转变成热能。
[004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材料包括但不限于ASA(丙烯酸酯类橡胶体与丙烯腈、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和PVDF(聚偏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更能够增强阻抗对外界的紫外线辐射、复杂的化学物质的腐蚀,绝对阻隔水汽的渗透。
[0041]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树脂膜层的厚度可以为35~45um,例如可以为35um、36um、37um、38um、39um、40um、41um、42um、43um、44um、45um,但不限于此,适宜的厚度更有利于提升抗擦刮功能性、散热性能;倘若该树脂膜层的厚度过小,则会导致抗擦刮功能性、抗风砂功能性的降低;倘若该树脂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太阳能组件背板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树脂膜层、第二树脂膜层,以及金属层;所述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树脂膜层和所述第二树脂膜层之间;所述金属层的金属材料为铝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树脂膜层的树脂材料包括PET;优选地,所述第一树脂膜层的厚度为120~150u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树脂膜层的树脂材料包括ASA和PVDF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第二树脂膜层的厚度为35~80u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30~100um。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包括钝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允琦姜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嘉邦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