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咳嗽喉鸣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9126 阅读:4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小儿咳嗽喉鸣的药物,是将炒杏仁、紫苏叶、瓜蒌、白僵蚕、枳壳、藿香、厚朴、鸡内金、白术、云苓、胆南星、双花、板蓝根、白芥子、天竺黄、山药、甘草、生山楂、莱菔子加水煎煮得到的煎液浓缩成稠膏,经醇沉后取上清液浓缩制成颗粒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疏风清热以治标,益气健脾,补肾纳气以治本,标本兼治,止咳平喘,经临床观察,用于治疗小儿咳嗽、喉鸣,总有效率为87.5%,疗效确实、迅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咳嗽喉鸣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中药为原料 制备的治疗小儿咳嗽喉鸣的中药制剂,以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小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喉鸣等。小儿呼吸道血管丰 富,气管、支气管内径狭窄,黏膜柔嫩,极容易发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 炎、喉炎、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等各种感染。上述疾病均以咳嗽为主要症 候。咳嗽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系疾病,无论是外感或内伤,只要影响肺气宣 发与肃降,均可导致咳嗽。小儿时期正气未充,卫外不固,肺为娇脏,外合皮 毛,故易感受外邪。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曰益严重,气候变化频繁,过敏性 化学物质增多,咳嗽病患者也愈来愈多,而儿童由于内脏发育尚未完全,对环 境适应能力和免疫力都较差,故而患病率增长更快。目前对于咳嗽的治疗,西医主要是以抗生素和镇咳药为主。但长期使用抗 生素容易引起人体的正常菌群失调,并引发耐药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小儿 更显得尤为凸出。而且对于由于病毒引起的咳嗽,抗生素一般很难起到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 一种治疗小儿咳嗽喉鸣的中药药物,该药物服用剂量 小,药效迅速,治疗效果好。本专利技术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制备获得的炒杏仁9 --12紫苏叶2 --3瓜蒌9 _-12白僵蚕2 --6枳壳9 --12藿香2 -- 6厚朴6_-10鸡内金10--15白术9--12云 芬9 --12胆南星 3~ 6 双花 12-15板蓝根 9~12 白芥子 3~ 6天竺黄 3~ 6 山药 9-12甘草 6~10 生山楂 12-15莱菔子 12~15。可以将上述药物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剂型,如片剂、丸剂、散剂、胶 囊剂等,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剂型是颗粒剂。将本专利技术药物制成颗粒剂的具体制备方法是将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加水煎煮2次,每次l. 5~2h,合并2次煎液,滤 过,静置24h,取上清液浓缩成稠膏,放冷,加入乙醇,充分搅拌,使含醇量达 到60%,静置24h,滤取上清液,去除乙醇,浓缩成稠膏,加入适量糖粉,混匀 后制粒,干燥得到颗粒剂。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机体和抗病能力差,又寒温不能自 调,饮食不能自节,感受六淫之邪或内伤饮食,则出现肺气上逆而作咳,脾失 健运,聚湿成痰而致病。小儿皮肤薄,卫外不固,外邪袭人,肺为娇脏,首当 其冲,致肺气不宣,肃降失司,不能通调水道,而气上逆作咳。又因小儿纯阳 之体,易寒易热、易虛易实,感邪之后,邪化热而伤津,炼液成痰,故咳嗽痰 多。再者小儿脾常不足,过食生冷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困于脾胃, 阻滞气道而令人作咳。中医认为咳嗽一症其源在脾,其标在肺,其本在肾,根 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应先给予疏风清热治其标,后再用益气健脾、补肾纳 气治其本,以达到标本兼治而取得满意效果。本专利技术组方中,炒杏仁祛痰止咳、平喘;紫苏叶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白僵蚕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枳壳化痰消积;藿香和 中辟秽祛湿;厚朴温中燥湿消痰;鸡内金消积滞,健脾胃;白术补脾益胃、燥 湿和中;云荅渗湿利水、益脾和胃;胆南星燥湿化痰、祛风定惊;双花清热解毒;板蓝根清热解毒;白芥子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天竺黄清热豁 痰、凉心定惊;山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生山楂消食积;莱菔子下气定喘、 消食化痰;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疏风清热、益气健脾,补肾纳气、止咳 平喘,用于治疗小儿咳嗽、喉鸣,疗效确实、迅速。为进一步考察本专利技术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选择128例小儿咳嗽 患者对本专利技术药物治疗小儿咳嗽、喉鸣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将12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31例;年 龄1岁3例,2 ~ 3岁5例,4 ~ 5岁16例,6 ~ 7岁15例,8 ~ 9岁15例,10 岁10例,平均5. 87岁;咳嗽昼轻夜重者50例,昼夜并重者14例;咳嗽不畅 者55例,发热者16例,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者50例,盗汗者39例,肺部 呼吸音粗、有罗音者45例。治疗组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1岁4例,2-3 岁5例,4-5岁18例,6~7岁IO例,8~9岁17例,10岁8例,平均5.61 岁;咳嗽昼轻夜重者49例,昼夜并重者15例;咳痰不畅者56例,发热者15 例,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者52例,盗汗者40例,肺部呼吸音粗、有罗音者 42例。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所有 病例均参照《中医儿科学》中小儿咳嗽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照组口服伤风止咳糖浆,lmL/(次'岁),每日3次;头孢氨苄胶囊20 ~ 40mg/(kg.d),分4次口服。腹胀显著者加服儿康宁、胃酶合剂、雷尼替丁等;食 欲不振、恶心呕吐频繁者加服维生素B6、多酶片等。治疗组釆用本专利技术药物进 行治疗。疗效标准治愈夜咳或咳嗽消失,喉间无痰声,发热者体温降至正常,全身伴随症 状完全缓解;好转夜咳或咳嗽症状减轻,咳痰减少,全身症状有所改善;无 效夜咳或咳嗽等症状未见改善。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表1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比较<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药900g、甘草600g、生山楂1200g、莱菔子1200g混和均匀,加水30Kg煎煮 2h,滤过,再加水30Kg煎煮1. 5h,合并2次煎液,静置24h。取上清液浓缩成 稠膏,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充分搅拌后静置24h,滤过。取上清 液去除乙醇,浓缩成稠膏,加入适量糖粉,混匀后制粒,干燥得到颗粒剂。 实施例2优选拣尽杂质、筛选晾晒后的炒杏仁1200g、紫苏叶300g、瓜萎1200g、白 僵蚕600g、枳壳1200g、藿香600g、厚朴1000g、鸡内金1500g、白术1200g、 云荟1200g、胆南星600g、双花1500g、板蓝根1200g、白芥子600g、天竺黄 600g、山药1200g、甘草1000g、生山楂1500g、莱菔子1500g混和均匀,加水 40Kg煎煮2h,滤过,再加水35Kg煎煮1. 5h,合并2次煎液,静置24h。取上 清液浓縮成稠膏,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充分搅拌后静置24h,滤 过。取上清液去除乙醇,浓缩成稠膏,加入适量糖粉,混匀后制粒,干燥得到 颗粒剂。实施例3优选拣尽杂质、筛选晾晒后的炒杏仁1000g、紫苏叶600g、瓜蒌1000g、白僵蚕600g、枳壳lOOOg、藿香600g、厚朴1000g、鸡内金1500g、白术1000g、 云荅1000g、胆南星800g、双花1500g、板蓝根1000g、白芥子600g、天竺黄 600g、山药1000g、甘草1000g、生山楂1500g、莱菔子1500g混和均匀,加水 40Kg煎煮2h,滤过,再加水35Kg煎煮1. 5h,合并2次煎液,静置24h。取上 清液浓缩成稠膏,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充分搅拌后静置24h,滤 过。取上清液去除乙醇,浓缩成稠膏,加入适量糖粉,混匀后制粒,干燥得到 颗粒剂。实施例4患儿刘某,女,4岁。因发热,咳嗽少食喉鸣已7天,输抗生药,口服多种 药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小儿咳嗽喉鸣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制备获得: 炒杏仁 9~12 紫苏叶 2~3 瓜蒌 9~12 白僵蚕 2~6 枳壳 9~12 藿香 2~6 厚朴 6~10 鸡内金 10 ~15 白术 9~12 云苓 9~12 胆南星 3~6 双花 12~15 板蓝根 9~12 白芥子 3~6 天竺黄 3~6 山药 9~12 甘草 6~10 生山楂 12~15   莱菔子 12~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市郊区黄碾镇中心卫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