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汽发生机构及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910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4
本申请提出一种油汽发生机构及测试系统,其中油汽发生机构包括具有第一腔体的油汽罐体,向油汽罐体内输送汽油的供油组件,以及用于从第一腔体内抽取汽油,并经由第一腔体顶部分散至第一腔体内,以形成汽油蒸汽的油汽发生组件;汽油经油汽发生组件喷至第一腔体内,对汽油进行物理分割,分割成小液滴,加速汽油的挥发,进而在油汽罐体内形成大量的汽油蒸汽;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产出的汽油蒸汽温度较低,降低了其在管路内液化的可能性。降低了其在管路内液化的可能性。降低了其在管路内液化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汽发生机构及测试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油汽发生机构及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燃油箱经常充满汽油蒸汽,为了防止汽油蒸汽挥发到大气中,炭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炭罐中的活性炭具有吸附功能,当汽车运行或者熄火时,燃油箱的汽油蒸汽通过管路进入炭罐内存储在活性炭内,当发动机起动后,炭罐中的汽油蒸汽被吸入进气歧管参加燃烧,从而减小了汽油蒸汽的外泄,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故,对炭罐汽油工作能力的测试非常重要,中国HJ/T390

2007标准中也对炭罐汽油工作能力进行了描述。
[0003]目前对于炭罐汽油工作能力测试系统的油汽发生机构通过水加热汽油,产生汽油蒸汽,并通过管路输送至炭罐内,炭罐内的活性炭吸附汽油蒸汽,并将炭罐内的空气挤出,炭罐外设有汽油蒸汽测量组件,用于测量由炭罐排出的汽油蒸汽的含量,当此含量达到设定数值时,代表炭罐处于完全吸附状态,从而得到了炭罐的汽油工作能力;通过水加热汽油产生汽油蒸汽的油汽发生机构,产生的汽油蒸汽的温度较高,管路内的温度相较于汽油蒸汽的温度低,故温度较高的汽油蒸汽通过管路时,容易液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油汽发生机构及测试系统。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油汽发生机构,包括:
[0006]油汽罐体,所述油汽罐体内具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容纳汽油;
[0007]供油组件,所述供油组件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用于向所述第一腔体内输送汽油;
[0008]油汽发生组件,所述油汽发生组件用于从所述第一腔体内抽取汽油,并将汽油经由所述第一腔体顶部分散至所述第一腔体内,以形成汽油蒸汽。
[000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油汽发生组件包括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连通。
[00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油汽发生组件还包括喷雾组件,所述喷雾组件设于所述油汽罐体的顶端,一端与所述循环组件远离所述油汽罐体端连通,另一端具有所述喷雾端;所述循环组件抽取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汽油,输送至所述喷雾组件,并由所述喷雾端喷洒至所述第一腔体内。
[00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喷雾端设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具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喷射口,所述雾化器用于将汽油雾化后喷洒至所述第一腔体内。
[00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油汽罐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出汽口,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形成的汽油蒸汽由所述第一出汽口排出。
[00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出汽口距离所述第一腔体顶端的距离小于所述喷射口距离所述第一腔体顶端的距离。
[001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测试系统,包括以上所述的油汽发生机构。
[0015]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一种油汽发生机构,包括具有第一腔体的油汽罐体,向油汽罐体内输送汽油的供油组件,以及用于从第一腔体内抽取汽油,并经由第一腔体顶部分散至第一腔体内,以形成汽油蒸汽的油汽发生组件;汽油经油汽发生组件喷至第一腔体内,对汽油进行物理分割,分割成小液滴,加速汽油的挥发,进而在油汽罐体内形成大量的汽油蒸汽;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产出的汽油蒸汽温度较低,降低了其在管路内液化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1、油汽罐体;11、第一腔体;12、第一出汽口;2、供油组件;3、循环组件;4、喷雾组件;5、炭罐本体;51、第一进汽口;52、第一排气口;53、第二进气口;6、抽取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0]实施例1
[0021]诚如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油汽发生机构,包括:
[0022]油汽罐体1,所述油汽罐体1内具有第一腔体11,所述第一腔体11用于容纳汽油;
[0023]供油组件2,所述供油组件2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用于向所述第一腔体11内输送汽油;
[0024]油汽发生组件,所述油汽发生组件用于从所述第一腔体11内抽取汽油,并将汽油经由所述第一腔体11顶部分散至所述第一腔体11内,以形成汽油蒸汽。
[0025]请参考图1所示,所述油汽罐体1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的第一进油口、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设于所述油汽罐体1的一侧,所述第一出油口设于所述油汽罐体1的底部;所述供油组件2包括与所述第一进油口连通的抽油泵,所述抽油泵将油桶内的汽油抽至所述第一腔体11内,所述油汽发生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油口连通,所述油汽发生组件将所述第一腔体11内的汽油抽出,并喷洒至第一腔体11内,形成汽油蒸汽;本申请通过对汽油进行物理分割,分割成小液滴,加速汽油的挥发,进而在所述第一腔体11内形成大量的汽油蒸汽,与现有技术相比,并未加热汽油,故不会出现在管道内汽油蒸汽液化的问题。
[0026]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油汽发生组件包括循环组件3,所述循环组件3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11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11的顶部连通。所述油汽发生组件还包括喷雾组件4,所述喷雾组件4设于所述油汽罐体1的顶端,一端与所述循环组件3远离所述油汽罐体1端连通,另一端具有所述喷雾端;所述循环组件3抽取所述第一腔体11内的汽油,输送至所述喷雾组件4,并由所述喷雾端喷洒至所述第一腔体11内。
[0027]请参考图1所示,可选地,所述循环组件3为隔膜泵,所述隔膜泵一端与所述第一出
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喷雾组件4的顶端连通,所述隔膜泵用于将所述第一腔体11底部的汽油抽至所述喷雾组件4内,由喷雾端喷洒至所述第一腔体11内,将汽油进行物理化分隔形成汽油蒸汽。
[0028]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喷雾端设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具有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的喷射口,所述雾化器用于将汽油雾化后喷洒至所述第一腔体11内。
[0029]所述循环组件3将所述第一腔体11内的液态汽油抽取至所述雾化器内,并通过雾化器将液态的汽油雾化后,由所述喷射口呈锥形均匀散布至所述第一腔体11内,所述雾化器提高了汽油蒸汽的形成率。
[0030]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油汽罐体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的第一出汽口12,在所述第一腔体11内形成的汽油蒸汽由所述第一出汽口12排出。
[0031]其中,所述第一出汽口12设于所述油汽罐体1的顶部,所述第一出汽口12与设于所述油汽罐体1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汽发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汽罐体(1),所述油汽罐体(1)内具有第一腔体(11),所述第一腔体(11)用于容纳汽油;供油组件(2),所述供油组件(2)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用于向所述第一腔体(11)内输送汽油;油汽发生组件,所述油汽发生组件用于从所述第一腔体(11)内抽取汽油,并将汽油经由所述第一腔体(11)顶部分散至所述第一腔体(11)内,以形成汽油蒸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汽发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汽发生组件包括循环组件(3),所述循环组件(3)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11)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11)的顶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汽发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汽发生组件还包括喷雾组件(4),所述喷雾组件(4)设于所述油汽罐体(1)的顶端,一端与所述循环组件(3)远离所述油汽罐体(1)端连通,另一端具有喷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泰钰仲崇智杨正军李菁元王玉伟沈姝李哲孙家兴吴晓亮邢广泉赵欣午钱国刚马志成张罗伟李春王力辉杨帆郑思凯张潇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