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瑞年专利>正文

一种动力刀座的中心供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80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动力刀座的中心供水结构,涉及动力刀座技术领域,包括一座体、一转向构件、一主轴、一支撑构件和一第一防水装置,所述座体包括一加工端部、一后端部、一水路切换开关与一外部供水装置,在座体内还设有一注水道与一排水道,所述加工端部与后端部分别位于座体的两侧,所述水路切换开关穿过注水道插设于座体上,注水道与外部供水装置相连通。有益效果是通过水路切换开关可以控制注水道连通或不连通与冷却水道,用以达到冷却和加工效率佳,刀具寿命长与易清除铁屑等多种功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刀座
,具体是一种动力刀座的中心供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动力刀座冷却供水结构主要是在动力刀座本体110旁组设置一喷嘴lll,如 图11所示,喷嘴111可直接外喷冷却剂120与加工区域上,借以针对工件130的切削加工 区域进行冷却与润滑,然后喷嘴111受限于喷洒角度与喷洒位置,仅能进行外部喷洒,因此 会导致刀具112与工件130的冷却润滑效果不理想,还会衍生造成刀具112产生的铁屑不 易清除与刀具112使用寿命短等多种问题,由此可见,目前使用的动力刀座冷却供水结构 仍然存在有诸多的不足之处,对其改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一种动力刀座 的中心供水结构。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种动力刀座的中心供水结构,包括一座体、一转向构件、一主轴、一支撑构件和 一第一防水装置, 所述座体包括一加工端部、一后端部、一水路切换开关与一外部供水装置,在座体 内还设有一注水道与一排水道,所述加工端部与后端部分别位于座体的两侧,所述水路切 换开关穿过注水道插设于座体上,注水道与外部供水装置相连通。 所述转向构件包括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第一端通过连接一动力源驱动进行旋转 动作。 所述主轴包括一连动部、一外周边、一加工端与一尾端,连动部通过连结转向构件 的第二端驱动进行旋转动作,所述加工端设置一刀具结构,主轴设置在座体内,并设有一冷 却水道,通过水路开关切换开关控制注水道连通或不连通于冷却水道,所述注水道穿过座 体的后端部并可供水至冷却水道内,所述主轴内与刀具结构包围形成一容水空间,所述容 水空间与冷却水道相连通。 所述支撑构件设置于主轴与座体之间,包括至少一轴承,所述轴承用以支撑主轴 进行旋转运动。 所述第一防水装置套设于主轴上且位于座体与主轴之间。 其中,所述座体更包括一防护盖与一第二防水装置,主轴的外周面上包括一第一s 形环缘,所述防护盖包括一第二 s形环缘,设于座体的加工端部上,所述第二防水装置设于 防护罩和座体的加工端部之间,所述第二 s形环缘对应于所述第一 s形环缘的形状进行防水的结合。 其中,所述第二防水装置可为一V形油封。 其中,所述第一 S形环缘上更凸设形成一第一减压环形凹槽。 其中,所述座体更包括一尾座组设于所述底座的后端部上,注水道与排水道连通形成于尾座与座体内,当冷却水道内水压过高冷却液满溢时,可从排水道排出。 其中,所述水路切换开关、主轴与尾座可包围形成一防水边缘,在主轴的尾端上更凹设一第二减压环形凹槽。 其中,所述底座更包括一上座、一底盖与一定位块,上座系固定设置于底座的顶部 上,底盖固定设置于座体的底部上,所述定位块固定设置于上座的一侧上,位于尾座的上 方。 其中,所述水路切换开关包括一流通孔与一调整槽,调整槽用于供一调整工具容 置并通过转动水路切换开关进行开关切换动作。 其中,支撑构件包括一轴承螺帽、一第一轴承、一第一垫圈、一第二垫圈与一第二 轴承,主轴是由内而外依次设置上轴承螺帽、第一轴承、第一垫圈、第二垫圈与第二轴承。 其中,所述转向构件包括一驱动轴、一上伞齿轮与一下伞齿轮,上伞齿轮套设固接 于驱动轴上,下伞齿轮与下伞齿轮啮合。 其中,所述刀具结构包括一刀具,刀具更设置有一中心水道与两出水孔,中心水道 与各出水孔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防水装置可为一V形油封。 本技术还有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刀座的中心供水结构,包括一座体、一主 轴、一支撑构件与一第一防水装置,其中,所述座体包括一水路切换开关、一外部供水装置、 一顶部与一底部,顶部上更凸设一连接部,所述座体内设有一注水道与一排水道,所述水路 切换开关穿过注水道而插设于底座上,注水道与外部供水装置相连通。 所述主轴包括一连动端、一外周面与一加工端,所述连动端通过连接一动力源驱 动进行旋转动作,所述加工端设置一刀具结构,主轴设置与座体内,所述主轴内设有一冷却 水道,通过水路切换开关可以控制注水道连通或不连通于冷却水道,所述主轴内与刀具结 构包围形成一容水空间,容水空间与冷却水道相连通。 所述支撑构件设置于主轴与座体之间,支撑构件包括至少一轴承,轴承用于支撑 所述主轴进行旋转运动。 所述第一防水装置设置于座体与主轴之间。 其中,所述座体更包括一防护盖与一第二防水装置,主轴的外周面上包括一第一S 形环缘,所述防护盖包括一第二 S形环缘,所述防护盖设置在座体的底部上,第二防水装置 设置于防护盖与座体的底部之间,所述第二 S形环缘对应于所述第一 S形环缘的形状进行 防水的结合。 其中,所述第二防水装置可为一V形油封。 其中,所述座体更包括一供水环,第二防水装置包括两V形油封,供水环设置于主轴与座体之间,供水环包括一上容置槽与一下容置槽,位于支撑构件的上方,呈中空状,在所述供水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注水孔与至少一排水孔,注水孔和座体的注水道相连通,排水孔与座体的排水道相连通,当冷却水道内水压过高冷却液满溢时,可从排水道排出。 所述第一防水装置的各V形油封分别设置于上容置槽和下容置槽内。 其中,所述主轴与供水环内侧之间更包围形成一蓄水槽,以此便利的供给冷却液至主轴的冷却通道内。 其中,所述供水环更包括一 V形孔,V形孔形成于供水环外侧,供水环更通过两定 位栓体固定设置在座体与主轴之间。 其中,所述水路切换开关包括一流通孔与一调整槽,调整槽用于供一调整工具容置并通过转动水路切换开关进行开关切换动作。 其中,所述第一 S形环缘上更凹设形成一减压环形凹槽。 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包括一轴承螺帽、一垫圈、一上轴承、一内垫块、一外垫块与一 下轴承,所述主轴是由内向外依次设置上轴承螺帽、垫圈、上轴承、内垫块、外垫块与下轴承。 其中,注水道与排水道设置于邻近座体的顶部位置处。 其中,所述刀具结构包括一刀具,在所述刀具上更设置有至少一穿孔。 其中,所述刀具结构包括一刀具,在所述刀具更设有一中心水道与两出水孔,中心水道与各出水孔相连通。 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技术通过中心供水结构的设计,可以更有效达到切削效果佳,冷却降温 效果、润滑效果、刀具寿命长、较易清除铁屑等多种功效。 2、本技术通过水路切换开关的设计,可以使得动力刀座可切换选择是否要进 行中央供水,可以针对加工需要决定是否要进行中央供水,无须更换动力刀座,有效的增加 使用上的选择性,便利性和实用性。 3、本技术通过排水道、V形油封、减压环形凹槽、防护盖的S形环状内缘、防水 环缘等多道防渗水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冷却液渗入轴承等内部构件,有效的解决因渗水进 入内部构件会衍生造成的故障或损坏等问题。 4、本技术通过动力刀座结合中心供水结构的设计,可使其中轴向动力刀座的结构维持左右对称与径向动力刀座的结构,使得动力刀座长度短、体积小且不占空间,有效减少在加工母机所占的空间,用于有效增加动力刀座在加工母机的加工区域。 5、本技术透过刀具的双出水孔道的设计,可以使得冷却液喷洒更均匀,而且本专利中的中心供水结构再搭配一外部供水装置对加工区域进行冷却与润滑,可用于有效确保冷却、润滑与清除铁屑等多种效果。 6、本技术通过容水空间的设计,可以有效使得中心供水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刀座的中心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座体,所述座体包括一加工端部、一后端部、一水路切换开关与一外部供水装置,在座体内还设有一注水道与一排水道,所述加工端部与后端部分别位于座体的两侧,所述水路切换开关穿过注水道插设于座体上,注水道与外部供水装置相连通;    一转向构件,所述转向构件包括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第一端通过连接一动力源驱动进行旋转动作;    一主轴,所述主轴包括一连动部、一外周边、一加工端与一尾端,连动部通过连结转向构件的第二端驱动进行旋转动作,所述加工端设置一刀具结构,主轴设置在座体内,并设有一冷却水道,通过水路开关切换开关控制注水道连通或不连通于冷却水道,所述注水道穿过座体的后端部并可供水至冷却水道内,所述主轴内与刀具结构包围形成一容水空间,所述容水空间与冷却水道相连通;一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设置于主轴与座体之间,包括至少一轴承,所述轴承用以支撑主轴进行旋转运动;    以及一第一防水装置,所述第一防水装置套设于主轴上且位于座体与主轴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瑞年
申请(专利权)人:黄瑞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