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除碱液循环罐泡沫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844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0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消除碱液循环罐泡沫的装置,包括:离心打散机构,设置在碱液循环罐的顶部,离心打散机构包括动力部、外壳、多个叶轮和转轴,外壳为圆柱状结构且内部设有腔室,转轴转动连接在外壳上,转轴的一端与动力部连接,动力部位于外壳之外且带动转轴转动;多个叶轮沿周向布设在转轴上且位于腔室中,外壳的底部沿其切向设有出口管;第一连通管,位于碱液循环罐的顶部,第一连通管的一端连通至碱液循环罐中、另一端连通至腔室中;第二连通管,位于碱液循环罐的顶部,第二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出口和碱液循环罐连通;控制部,与所述动力部电连接;第一连通管中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部电连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泡沫溢出,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消除碱液循环罐泡沫的装置


[0001]技术涉及碱洗脱脂工艺
,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消除碱液循环罐泡沫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碱洗脱脂工艺段采用由于碱液循环罐进行,而碱液循环罐中碱液的老化、碱洗温度高、油脂皂化以及碱喷碱刷扰动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导致碱液循环罐中的碱液产生大量的泡沫,泡沫由于浮力作用会从灌顶法兰密封面、溢流口等位置溢出。泡沫溢出一方面会急剧恶化现场操作环境,另一方面造成碱液活性成分的浪费,另外也不能够根据泡沫的量进行分别处理,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泡沫溢出以及成本比较高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消除碱液循环罐泡沫的装置,包括:
[0005]离心打散机构,设置在碱液循环罐的顶部,离心打散机构包括动力部、外壳、多个叶轮和转轴,外壳为圆柱状结构且内部设有腔室,转轴转动连接在外壳上,转轴的一端与动力部连接,动力部位于外壳之外且带动转轴转动;多个叶轮沿周向布设在转轴上且位于腔室中,外壳的底部沿其切向设有出口管;
[0006]第一连通管,位于碱液循环罐的顶部,第一连通管的一端连通至碱液循环罐中、另一端连通至腔室中;
[0007]第二连通管,位于碱液循环罐的顶部,第二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出口和碱液循环罐连通;
[0008]控制部,与动力部电连接;
[0009]其中,第一连通管中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部电连接。
[0010]在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还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包括支座和支撑框架,支撑框架连接在支座一侧的顶部,支座可拆卸连接在碱液循环罐的顶部;支撑框架由多个支撑杆焊接为框架结构;
[0011]动力部可拆卸的连接在支撑框架的顶部,外壳可拆卸的连接在支座的顶部且位于动力部的一侧。
[0012]在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支座与碱液循环罐通过螺栓拆卸连接;动力部与支撑框架通过螺栓拆卸连接;外壳与支座通过螺栓拆卸连接。
[0013]在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动力部与支撑框架之间设有减震弹簧。
[0014]在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转轴与外壳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0015]在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叶轮均匀设置在转轴上。
[0016]在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叶轮为扇形叶轮。
[0017]在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动力部为电动机,电动机包括中心轴,中心轴与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0018]在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通管上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
[0019]在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过滤网连接有法兰,第一连通管中设有过滤网的位置处也设有法兰;过滤网的法兰以及第一连通管的法兰,两者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0020]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1]技术所述的用于消除碱液循环罐泡沫的装置,其在碱液循环罐的顶部设置了依次连通的第一连通管、离心打散机构和第二连通管,第一连通管的第二连通管分别与碱液循环罐连通,从而当泡沫多时自第一连通管进入离心打散机构,进入离心打散机构的泡沫被叶轮打散后经第二连通管再流回碱液循环罐,从而一方面避免泡沫溢出影响碱液循环罐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避免泡沫溢出造成浪费,节约成本;另外可以根据情况启用离心打散机构,节约用电,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22]为了使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3]图1是技术用于消除碱液循环罐泡沫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0、离心打散机构;110、动力部;120、外壳;121、出口管;130、叶轮;140、转轴;150、腔室;
[0025]200、碱液循环罐;
[0026]300、第一连通管;310、压力传感器;320、过滤网;
[0027]400、第二连通管;
[0028]500、固定底座;510、支座;520、支撑框架;530、减震弹簧;
[0029]600、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技术的限定。
[0031]参照图1所示,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消除碱液循环罐泡沫的装置,包括:
[0032]离心打散机构100,设置在碱液循环罐200的顶部,离心打散机构100包括动力部110、外壳120、多个叶轮130和转轴140,外壳120为圆柱状结构且内部设有腔室150,转轴140转动连接在外壳120上,转轴140的一端与动力部110连接,动力部110位于外壳120之外且带动转轴140转动;多个叶轮130沿周向布设在转轴140上且位于腔室150中,外壳120的底部沿其切向设有出口管121;
[0033]第一连通管300,位于碱液循环罐200的顶部,第一连通管300的一端连通至碱液循环罐200中、另一端连通至腔室150中;
[0034]第二连通管400,位于碱液循环罐200的顶部,第二连通管400的两端分别与出口和碱液循环罐200连通;
[0035]控制部600,控制部600与动力部110电连接;
[0036]其中,第一连通管300中设有压力传感器310,压力传感器310与控制部600电连接。
[0037]具体地,本实施例在碱液循环罐200的顶部设置了依次连通的第一连通管300、离心打散机构100和第二连通管400,第一连通管300的第二连通管400分别与碱液循环罐200连通,从而当泡沫多时自第一连通管300进入离心打散机构100,进入离心打散机构100的泡沫被叶轮130打散后经第二连通管400再流回碱液循环罐200,从而一方面避免泡沫溢出影响碱液循环罐200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避免泡沫溢出造成浪费,节约成本;另外,本实施例设置的压力传感器310可以检测出第一连通管300泡沫的压力,从而可以推算出第一连通管300中泡沫的量。如果泡沫量比较大,则控制部600控制动力部110工作,从而对泡沫进行打散后在流回碱液循环罐200中。如果泡沫量比较小,则控制部600控制动力部110不工作,泡沫自第一连通管300、离心打散机构100以及第二连通管400长时间的搁置后再流回碱液循环罐200中。从而可以根据情况启用离心打散机构100,节约用电,降低成本。
[0038]进一步地,本申请还包括固定底座500,固定底座500包括支座510和支撑框架520,支撑框架520连接在支座510一侧的顶部,支座510可拆卸连接在碱液循环罐200的顶部;支撑框架520由多个支撑杆焊接为框架结构;
[0039]动力部110可拆卸的连接在支撑框架520的顶部,外壳120可拆卸的连接在支座510的顶部且位于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消除碱液循环罐泡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心打散机构,设置在所述碱液循环罐的顶部,所述离心打散机构包括动力部、外壳、多个叶轮和转轴,所述外壳为圆柱状结构且内部设有腔室,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外壳上,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动力部连接,所述动力部位于所述外壳之外且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多个叶轮沿周向布设在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腔室中,所述外壳的底部沿其切向设有出口管;第一连通管,位于所述碱液循环罐的顶部,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碱液循环罐中、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腔室中;第二连通管,位于所述碱液循环罐的顶部,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口和所述碱液循环罐连通;控制部,与所述动力部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通管中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除碱液循环罐泡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包括支座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连接在所述支座一侧的顶部,所述支座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碱液循环罐的顶部;所述支撑框架由多个支撑杆焊接为框架结构;所述动力部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所述外壳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支座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动力部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杰王宗干卢禹龙毕军孟静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扬子江冷轧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