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水扒结构、吸水扒组件及清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43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吸水扒结构、吸水扒组件及清洁设备,其中,吸水扒结构包括具有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与外部连通的容纳腔的吸扒主体;覆盖在第一开口上的吸水棉;和设置在吸扒主体的前后两侧的其中一侧的吸扒胶条,吸扒胶条沿吸扒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由此,可以通过该吸水扒结构上的吸水棉进行吸水;且由于吸水棉覆盖在第一开口上,污水在进入容纳腔之前需要经过吸水棉,吸水棉既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防止容纳腔通往污水箱的管道被垃圾堵塞,还可以起到降噪的作用;此外,单侧设置的吸扒胶条不仅可以将吸水棉清理过的表面形成的水膜刮干净,且吸水棉使得吸扒胶条与待清理的表面的接触为湿接触,避免吸扒胶条因干磨而出现磨损快的问题。现磨损快的问题。现磨损快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水扒结构、吸水扒组件及清洁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吸水扒结构、吸水扒组件及清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家居、商场等场所的清洁工作逐渐由人工人力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变,使得洗地机等智能清洁设备得到极大的推广和应用,有效的减轻人们在清洁方面的工作负担。
[0003]吸水扒作为洗地机上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作用主要是将被清洗后的地面上的污水刮干净,并将这些污水收集后吸入到洗地机内部的污水箱中,以保证清洗过的地面干净无污水。
[0004]目前,行业使用的吸水扒结构一般包括两个吸扒胶条(如图1和图2所示),这两个吸扒胶条为前后排列地布置在吸扒21上的前胶条22和后胶条23,使得吸水扒与地面接触时,两个吸扒胶条与地面和吸扒21围起来的空间形成一个腔体24,洗地机可以利用抽真空机抽取该腔体24中的气体,以在该腔体24中形成负压状态,使得腔体24外部的污水能够顺利地通过腔体24进入污水箱中。
[0005]然而,这种吸水扒结构在工作时容易存在吸扒胶条两端水量少或无水状态,导致吸扒胶条因与地面干磨而出现磨损快的问题;而且,当吸扒胶条经过地面不平时,例如吸扒胶条经过具有砖缝的地面或具有凸起或凹坑的地面时,无法将地面上的污水刮除干净;同时,由于存在两个吸扒胶条,会导致对两个吸扒胶条相对地面的高度的调节要求更高,当吸扒胶条相对地面的高度不合适时,会导致吸扒胶条无法将污水刮干净;此外,还存在垃圾会随着污水进入通往污水箱的管道,导致管道堵塞的问题。r/>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吸水扒结构。
[0007]该吸水扒结构包括吸扒主体,吸扒主体具有容纳腔和将容纳腔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覆盖在第一开口上的吸水棉;和设置在吸扒主体的前后两侧的其中一侧的吸扒胶条,吸扒胶条沿吸扒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0008]由此,当清洁设备进行清洁时,可以通过该吸水扒结构上的吸水棉进行吸水;而且,当需要吸除的水渍较多时,可以启动用于抽取气体的设备,通过用于抽取气体的设备抽出容纳腔中的气体,使容纳腔中形成负压,吸水棉中吸收的水受到压强差的影响,自容纳腔进入污水箱中,使得吸水棉能够不断地吸收外部的与其接触的水,从而进一步提高吸水棉的吸水效果;同时,由于吸水棉覆盖在第一开口上,污水在进入容纳腔之前需要经过吸水棉,即吸水棉在吸水扒结构中,既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避免因外部的、体积或长度较大的固体垃圾随污水一起进入容纳腔中,最终导致容纳腔通往污水箱的管道被堵塞的问题,还
可以起到降低用于抽取气体的设备在容纳腔中形成负压时产生的噪音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吸扒胶条将吸水棉清理过的表面形成的水膜刮干净,而且,由于吸水棉能够储存一定的水分,可以使吸扒胶条与吸水棉清理过的表面的接触为湿接触,避免吸扒胶条因与待清理的表面存在干磨而出现磨损快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吸扒胶条的使用寿命,减少耗材成本;同时,由于本技术的吸水扒结构仅需要在吸扒主体的其中一侧设置吸扒胶条,且吸扒胶条的成本较高,与传统的吸水扒结构相比,本技术的吸水扒结构能够大大降低耗材成本。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水棉向背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延伸,以使吸水棉相对吸扒主体的表面凸出设置。由此,一方面,可以避免吸扒主体在使用过程中与待清洁表面接触而出现磨损;另一方面,由于吸水棉自身能够在受到压力作用的情况下产生一定的形变,因此,即使该吸水扒结构用于清理不平整的表面,吸水棉也能够将这些表面的水渍吸除干净,而且,使用过程中也无需依赖精度高的高度调节机构,节约成本。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水棉中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水通道;其中,进水通道设置成:至少一个进水通道与吸水棉的微孔相连通,和/或进水通道至少设有两个,且至少两个进水通道相互连通以将容纳腔与外部连通。由此,当进水通道与吸水棉的微孔相连通时,进水通道不仅可以通过吸水棉的微孔与外部连通,而且,由于吸水棉的微孔与进水通道相连通,可以提高吸水棉中的水在抽取气体的设备的作用下的流动速度;当进水通道至少设置有两个,且至少两个进水通道相互连通,也可以在抽取气体的设备的作用下,进一步提高水分在吸水棉中的流动速度。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水通道的在吸水棉的表面的第三开口的孔径大于吸水棉的微孔的孔径,且小于1cm。通过在吸水棉中设置第三开口大于微孔的孔径的进水通道,可以在抽取气体的设备的作用下进一步提高外部的水流经吸水棉的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吸水棉的吸水效率;而且,由于控制了第三开口的孔径的上限,能够在提高吸水棉的吸水效率的前提下,避免长度较长或体积较大的垃圾穿过吸水棉。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开口设置在吸水棉的背离吸扒胶条所在的一侧的侧面、吸水棉的背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的侧面和吸水棉的朝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的侧面三者中的至少一者上;和/或至少一个进水通道具有至少一个弯折处。
[0013]由此,在抽取气体的设备的作用下,待清理的表面上的水分的大部分可以快速从位于吸水棉的背离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的侧面上的第三开口和吸水棉的背离吸扒胶条所在的一侧的侧面上的第三开口进入吸水棉中,且吸水棉中的大部分水分可以快速从吸水棉的朝向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的侧面上的第三开口进入容纳腔中;而且,弯折处可以提高外部的垃圾经过进水通道进入容纳腔中的难度,尤其是当所有的进水通道中的物质均需要经过弯折通道或微孔才能进入容纳腔中时,可以完全避免长度较长或体积较大的垃圾穿过吸水棉进入容纳腔中。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第三开口的至少部分不与吸扒主体相抵接。以避免与第三开口相抵接的吸扒主体阻碍水分进出吸水棉。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水棉相对吸扒主体可拆卸设置。由此,当吸水棉使用一段时间出现脏污或破损之后,可以通过将吸水棉从吸扒主体上拆除的方式实现吸水棉的更换和便于吸水棉的清洗。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吸水扒结构还包括覆盖在第一开口上的刚性固定网,且刚性固定网位于吸水棉和容纳腔之间;其中,刚性固定网相对吸扒主体固定设置,吸水棉可拆卸地设置在刚性固定网上;或刚性固定网可拆卸地设置在吸扒主体上。由此,可以通过刚性固定网避免吸水棉被吸入容纳腔中。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吸水扒结构还包括相对固定设置在吸扒主体的左右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上的缓冲块。由此,可以避免该吸水扒结构使用时与外部发生刚性撞击,避免吸扒主体因刚性撞击而被损坏。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块具有容纳吸水棉和吸扒胶条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的左右两端的其中一端的容置空间;缓冲块具有前侧板和后侧板,且前侧板和后侧板在位于吸水棉和吸扒胶条的左右两端的其中一端的外侧相连接。
[0019]由此,可以通过缓冲块限定吸水棉和吸扒胶条的端部的位置,保证清洁效果;而且,当缓冲块同时容纳吸水棉和吸扒胶条的端部时,可以尽量保持吸水棉和吸扒胶条的贴合,以进一步提高该吸水扒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吸水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扒主体,所述吸扒主体具有容纳腔和将所述容纳腔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覆盖在所述第一开口上的吸水棉;和设置在所述吸扒主体的前后两侧的其中一侧的吸扒胶条,所述吸扒胶条沿所述吸扒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棉向背离所述容纳腔所在的一侧延伸,以使所述吸水棉相对所述吸扒主体的表面凸出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水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棉中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水通道;其中,所述进水通道设置成:至少一个进水通道与所述吸水棉的微孔相连通,和/或所述进水通道至少设有两个,且至少两个进水通道相互连通以将所述容纳腔与外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水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的在所述吸水棉的表面的第三开口的孔径大于所述吸水棉的微孔的孔径,且小于1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水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口设置在所述吸水棉的背离所述吸扒胶条所在的一侧的侧面、所述吸水棉的背离所述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的侧面和所述吸水棉的朝向所述容纳腔所在的一侧的侧面三者中的至少一者上;和/或至少一个所述进水通道具有至少一个弯折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水扒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三开口的至少部分不与所述吸扒主体相抵接。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吸水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棉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贵成梁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行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