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向天线传输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42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向天线传输线,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包括PCB板,所述PCB板的内部设置有介质支撑,位于所述介质支撑的中部耦合设置有多个耦合装置单元,所述PCB板的一端设置有馈电输入口,位于所述介质支撑的中部设置有接地层,所述接地层的内部设置有导线层,所述介质支撑的总长度为120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耦合装置单元距离传输线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完全可以控制和计算,沿传输线排列的2个耦合单元的间距也是介质支撑的1个波长,使得所有耦合单元的耦合电场方向一致,单元距离馈电口的相位差都是波长的整数倍,每一个耦合单元的电场在空间正向叠加,传输线没有断点,相位传输准确,方向图的带宽比传统套筒结构的设计宽。宽。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向天线传输线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是一种全向天线传输线。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PAS小灵通的普及也有过一席之地,并在2006年用户达到9300万之多,它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本地固定电话网络,使固定电话变成了移动电话,很受老百姓的喜欢,它的微型基站的终端多用全向天线进行覆盖,为了提高容量进行空间分集,用多根全向天线组成阵列进行密集覆盖,全向天线承担了很重要的角色,全向天线也成了工程师重点研发的课题,最初的全向天线以套筒半波振子的结构设计,以行波阵的形式进行馈电的,小灵通全向天线为了降低成本,优化设计成了PCB板的套筒结构,已经成了当时全向天线的模板结构,
[0003]振子的两个臂之间的缝隙是开路状态,影响了馈电单元的传输相位,属于不连续性的影响,造成不同频点的阵列垂直面相位差巨大,主瓣下方的副瓣,完全没有零深(零电位深度),非常影响主瓣的增益,这种结构设计完全无法改善,就是因为传输线有不连续点所造成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向天线传输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振子的两个臂之间的缝隙是开路状态,影响了馈电单元的传输相位,属于不连续性的影响,造成不同频点的阵列垂直面相位差巨大,主瓣下方的副瓣,完全没有零深(零电位深度),非常影响主瓣的增益,这种结构设计完全无法改善,就是因为传输线有不连续点所造成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全向天线传输线,包括PCB板,所述PCB板的内部设置有介质支撑,位于所述介质支撑的中部耦合设置有多个耦合装置单元,所述PCB板的一端设置有馈电输入口,位于所述介质支撑的中部设置有接地层,所述接地层的内部设置有导线层,所述接地层和导线层共同组成传输线。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介质支撑的总长度为1200mm,且耦合装置单元的总单元数为11。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耦合装置单元的长度是介质支撑的1/2个波长,且介质支撑耦合到旁边装置的耦合电场与介质支撑的变化一致。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耦合装置单元设置在导线层的上,或者下,或者上下传输线两旁。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PCB板的耦合全向天线底馈或者中馈的整体结构设计,整体结构的设置使得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实施例中的全向天线,耦合装置单元距离传输线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完全
可以控制和计算,沿传输线排列的2个耦合单元的间距也是介质支撑的1个波长,使得所有耦合单元的耦合电场方向一致,单元距离馈电口的相位差都是波长的整数倍,每一个耦合单元的电场在空间正向叠加,传输线没有断点,相位传输准确,方向图的带宽比传统套筒结构的设计宽,套筒结构PCB板的全向天线,半波振子的耦合结构原理简单。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图1中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5]图3为现有天线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3中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图中各附图标注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0018]1、介质支撑;2、耦合装置单元;3、馈电输入口;4、接地层;5、导线层;6、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4:一种全向天线传输线,包括PCB板6,其特征在于,PCB板6的内部设置有介质支撑1,位于介质支撑1的中部耦合设置有多个耦合装置单元2,PCB板6的一端设置有馈电输入口3,位于介质支撑1的中部设置有接地层4,接地层4的内部设置有导线层5,所述接地层4和导线层5共同组成传输线,介质支撑1的总长度为1200mm,且耦合装置单元2的总单元数11,与传统的天线进行比较时频段为1880

1920MHz,介质厚度0.762mm,介电常数3.0,介质宽度20mm,总长度1200mm,单元数11。
[0020]如图3

4所示,介电常数3.0,介质宽度20mm,耦合装置单元的长度是介质支撑1的1/2个波长,且介质支撑1耦合到旁边装置的耦合电场与介质支撑1的变化一致,耦合装置单元2设置在导线层5的上,或者下,或者上下传输线两旁,PCB板6的耦合全向天线底馈或者中馈的整体结构设计。
[0021]工作原理:我们设计的传输线是完整的、连续的,没有任何断点,只是在传输线的两旁加了两个耦合装置单元2,起到了单元的作用,耦合装置单元2的长度是介质传输线的1/2个波长,这样传输线耦合到旁边装置的耦合电场,是和传输线的变化一致的,1/2波长的电场具有倒相性,所以耦合到装置的电场在装置的两头,方向刚好相反,矢量分解沿着装置方向,即全向天线方向的电场分量方向一致,2个分量叠加谐振装置的频段,形成垂直辐射电场,另外垂直全向天线的2个分量,方向刚好相反,相互抵消。
[0022]综上所述,耦合装置单元距离传输线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完全可以控制和计算,沿传输线排列的2个耦合单元的间距也是介质支撑的1个波长,使得所有耦合单元的耦合电场方向一致,单元距离馈电口的相位差都是波长的整数倍,每一个耦合单元的电场在空间正向叠加,传输线没有断点,相位传输准确,方向图的带宽比传统套筒结构的设计宽。
[0023]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向天线传输线,包括PCB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6)的内部设置有介质支撑(1),位于所述介质支撑(1)的中部耦合设置有多个耦合装置单元(2),所述PCB板(6)的一端设置有馈电输入口(3),位于所述介质支撑(1)的中部设置有接地层(4),所述接地层(4)的内部设置有导线层(5),所述接地层(4)和导线层(5)共同组成传输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向天线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支撑(1)的总长度为1200mm,且耦合装置单元(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先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瑞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