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402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铜火法冶炼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包括稀氧燃烧组合砖、炉体砖、稀氧燃烧器,回转式阳极炉的端墙钢壳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圆形通孔,稀氧燃烧组合砖、炉体砖均砌筑在端墙钢壳的内壁;稀氧燃烧组合砖包括多块稀氧燃烧砖,稀氧燃烧砖的工作面为内凹的圆弧柱面,多块稀氧燃烧砖组合砌筑形成圆形的稀氧燃烧口本体,稀氧燃烧口本体与圆形通孔连通,炉体砖有多块且砌筑在稀氧燃烧组合砖的四周,稀氧燃烧器的外壁通过耐火泥浆镶嵌在稀氧燃烧口本体内,稀氧燃烧器的首端向外伸出圆形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稀氧燃烧口耐火材料因局部高温而损耗的速度,延长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的使用寿命。极炉稀氧燃烧口的使用寿命。极炉稀氧燃烧口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铜火法冶炼
,尤其是涉及一种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

技术介绍

[0002]铜火法冶炼领域常采用回转式阳极炉进行粗铜精炼,参见图1、图2,精炼过程中需通过镶嵌在稀氧燃烧口内的稀氧燃烧器4向炉内鼓入天然气、氧气和压缩空气。参见图1至图3,现有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常采用炉体砖2砌筑出稀氧燃烧口局部外形后用耐火浇注料7配合模具浇注出圆形的稀氧燃烧口本体,然后将稀氧燃烧器4镶嵌在稀氧燃烧口本体内。但是作业过程中,由于稀氧燃烧口局部温度较高,且耐火浇注料7的浇注强度不能得到保证,稀氧燃烧口所在的阳极炉端墙耐火材料烧损严重,烧损部位由耐火浇注料部分向四周不断扩散,同时耐火材料的烧损导致稀氧燃烧器失去保护后裸露在回转式阳极炉炉膛内,缩短了其使用寿命。以上情况导致本不需要频繁检修的阳极炉端墙需要定期维修,同时稀氧燃烧器需定期更换,增加了粗铜精炼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能够降低稀氧燃烧口耐火材料因局部高温而损耗的速度,延长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的使用寿命。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包括稀氧燃烧组合砖1、炉体砖2、稀氧燃烧器4,所述回转式阳极炉的端墙钢壳5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圆形通孔,所述稀氧燃烧组合砖1、炉体砖2均砌筑在所述端墙钢壳5的内壁;所述稀氧燃烧组合砖1包括多块稀氧燃烧砖1

1,所述稀氧燃烧砖1

1的工作面为内凹的圆弧柱面,所述多块稀氧燃烧砖1

1组合砌筑形成圆形的稀氧燃烧口本体3,所述稀氧燃烧口本体3与所述圆形通孔连通,所述炉体砖2有多块且砌筑在所述稀氧燃烧组合砖1的四周,所述稀氧燃烧器4的外壁通过耐火泥浆6镶嵌在所述稀氧燃烧口本体3内,所述稀氧燃烧器4的首端向外伸出所述圆形通孔。
[0006]进一步的,所述稀氧燃烧口本体3的内径比所述稀氧燃烧器4的外径大3

5mm。
[0007]进一步的,所述稀氧燃烧砖1

1有8块,所述稀氧燃烧砖1

1的形状是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的锐角被圆柱截去一部分后剩余的部分,8块稀氧燃烧砖1

1组合成外部呈长方体形状的稀氧燃烧组合砖1且内部圆弧柱面形成所述稀氧燃烧口本体3,所述炉体砖2砌筑在所述稀氧燃烧组合砖1的上、下、左、右四个外侧壁后锁紧所述稀氧燃烧组合砖1。
[0008]进一步的,稀氧燃烧组合砖1的长度为695

845mm、宽度为695

845mm、厚度为450

500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稀氧燃烧砖1

1为Cr22再结合镁铬砖。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1](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回转式阳极炉的端墙钢壳内壁砌筑多块工作面为内凹圆弧柱面
的稀氧燃烧砖组合成稀氧燃烧组合砖且内部圆弧柱面形成稀氧燃烧口本体、在稀氧燃烧组合砖四周砌筑多块炉体砖、将稀氧燃烧器外壁通过耐火泥浆镶嵌在稀氧燃烧口本体内,能够降低稀氧燃烧口耐火材料因局部高温而损耗的速度,延长了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的使用寿命,使得回转式阳极炉端墙的检修周期延长1

2年,稀氧燃烧器的更换周期至少增加1倍。
[0012](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稀氧燃烧组合砖设置成八块稀氧燃烧砖组合的形式且将稀氧燃烧砖的形状设置成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的锐角被圆柱截去一部分后剩余的部分,能够提升稀氧燃烧组合砖的强度,进一步设计稀氧燃烧组合砖的尺寸,能够进一步提升稀氧燃烧组合砖的强度,延长稀氧燃烧口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现有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3为现有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的正视图。
[0016]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的正视图。
[0019]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内稀氧燃烧砖的正视图。
[0020]图8为图7的右视图。
[0021]图9为图7的仰视图。
[0022]图中,1—稀氧燃烧组合砖,1

1—稀氧燃烧砖,2—炉体砖,3—稀氧燃烧口本体,4—稀氧燃烧器,5—端墙钢壳,6—耐火泥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参见图4、图5,本专利技术的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包括稀氧燃烧组合砖1、炉体砖2、稀氧燃烧器4。所述回转式阳极炉的端墙钢壳5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圆形通孔,所述稀氧燃烧组合砖1、炉体砖2均砌筑在所述端墙钢壳5的内壁,具体的,稀氧燃烧组合砖1、炉体砖2与端墙钢壳5的内壁之间用耐火材料填充。参见图6,所述稀氧燃烧组合砖1包括多块稀氧燃烧砖1

1,所述稀氧燃烧砖1

1的工作面为内凹的圆弧柱面,所述多块稀氧燃烧砖1

1组合砌筑形成圆形的稀氧燃烧口本体3,所述稀氧燃烧口本体3与所述圆形通孔连通,所述炉体砖2有多块且砌筑在所述稀氧燃烧组合砖1的四周,所述稀氧燃烧器4的外壁通过耐火泥浆6镶嵌在所述稀氧燃烧口本体3内,所述稀氧燃烧器4的首端向外伸出所述圆形通孔。其中,稀氧燃烧器4的首端为设置天然气接口、氧气接口、压缩空气接口的一端,天然气接口、氧气接口、压缩空气接口用于向炉内鼓入工艺气体。
[0025]本专利技术的稀氧燃烧口本体3的内径比稀氧燃烧器4的外径大3

5mm,二者间的缝隙用耐火泥浆6填充,从而便于稀氧燃烧器4的安装。
[0026]参见图7、图8、图9,本专利技术的稀氧燃烧砖1

1有8块,所述稀氧燃烧砖1

1的形状是
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的锐角被圆柱截去一部分后剩余的部分,8块稀氧燃烧砖1

1组合成外部呈长方体形状的稀氧燃烧组合砖1且内部圆弧柱面形成所述稀氧燃烧口本体3,所述炉体砖2砌筑在所述稀氧燃烧组合砖1的上、下、左、右四个外侧壁后锁紧所述稀氧燃烧组合砖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稀氧燃烧组合砖1设置成八块稀氧燃烧砖1

1组合的形式且将稀氧燃烧砖1

1的形状设置成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的锐角被圆柱截去一部分后剩余的部分,能够提升稀氧燃烧组合砖1的强度,延长稀氧燃烧口的使用寿命。
[0027]其中,稀氧燃烧砖1

1的长度和宽度较常规耐火砖有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所述回转式阳极炉的端墙钢壳(5)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圆形通孔,其特征在于,包括稀氧燃烧组合砖(1)、炉体砖(2)、稀氧燃烧器(4),所述稀氧燃烧组合砖(1)、炉体砖(2)均砌筑在所述端墙钢壳(5)的内壁;所述稀氧燃烧组合砖(1)包括多块稀氧燃烧砖(1

1),所述稀氧燃烧砖(1

1)的工作面为内凹的圆弧柱面,所述多块稀氧燃烧砖(1

1)组合砌筑形成圆形的稀氧燃烧口本体(3),所述稀氧燃烧口本体(3)与所述圆形通孔连通,所述炉体砖(2)有多块且砌筑在所述稀氧燃烧组合砖(1)的四周,所述稀氧燃烧器(4)的外壁通过耐火泥浆(6)镶嵌在所述稀氧燃烧口本体(3)内,所述稀氧燃烧器(4)的首端向外伸出所述圆形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阳极炉稀氧燃烧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稀氧燃烧口本体(3)的内径比所述稀氧燃烧器(4)的外径大3

5mm。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杰陈朝辉张志军于建伟史宏伟张孝田段秀云
申请(专利权)人: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