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路引出结构、机匣及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340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路引出结构、机匣及航空发动机,其中管路引出结构包括用于连通机匣的内部和外界的引出套筒和用于安装在外机匣上的安装座,安装座内沿高度方向贯穿形成有台阶孔;台阶孔的小径孔内间隙配合有浮动环,浮动环沿高度方向相对上方的一端外侧沿其径向凸设有间隙配合在台阶孔的大径孔内的第一圆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限制浮动环沿高度方向移动的盖板;引出套筒的一端设在内机匣上,另一端与浮动环的内孔间隙配合,并延伸至外机匣外供外部管路连接;引出套筒与浮动环的内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胶圈。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安装补偿以及内机匣和外机匣之间的热膨胀沿引出套筒的径向的偏移量的补偿,降低引出套筒的安装孔位的位置度要求。置度要求。置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路引出结构、机匣及航空发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管路引出结构、机匣及航空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证航空发动机的正常稳定运行,航空发动机上需布设各种穿过机匣的引出管路用于气体和液体的运输,现有的航空发动机上穿过机匣的管路多采用一体式穿过机匣的结构,并通过胶圈或者涨圈封严;现有的航空发动机的机匣的内机匣多采用强度较高的高温合金材料,外机匣为质地较轻的铝合金材料,两种材料线膨胀系数差异较大,且内机匣、外机匣温差也大,导致热态下内机匣、外机匣上安装孔相对位移较大;一体式穿过机匣的结构的管路可活动量小,管路容易与机匣壁之间产生挤压碰磨,管路内部会产生应力,大大降低了管路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威胁发动机的安全;并且一体式穿过机匣的结构的管路对安装孔的位置度要求很高,安装时易划伤、碰撞管路,装配性和维护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航空发电机的机匣的管路引出结构的可活动量小,对安装孔的位置度要求很高,且不具备安装补偿功能,管路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引出结构,应用于包括有内机匣(11)和外机匣(12)的机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引出结构包括:安装座(2),用于安装在外机匣(12)上,所述安装座(2)内沿高度方向贯穿形成有台阶孔(21),所述台阶孔(21)的大径孔(211)设置在小径孔(212)背离内机匣(11)的一端;浮动环(3),间隙配合在所述小径孔(212)内,所述浮动环(3)沿高度方向相对上方的一端的外侧沿其径向凸设有第一圆台(31),所述第一圆台(31)间隙配合在所述大径孔(211)内;盖板(4),用于限制所述浮动环(3)沿高度方向移动,所述盖板(4)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上,所述盖板(4)的中部沿高度方向贯穿形成有中心孔(41);引出套筒(5),用于连通机匣的内部和外界,所述引出套筒(5)的一端设置在内机匣(11)上;所述引出套筒(5)沿高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浮动环(3)的内孔和所述中心孔(41)间隙配合,并延伸至外机匣(12)外供外部管路连接;所述引出套筒(5)与所述浮动环(3)的内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胶圈(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路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座(2)上;所述引出套筒(5)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内机匣(1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路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在内机匣(11)上的钢丝螺套(6),所述钢丝螺套(6)内沿高度方向贯穿形成有内螺纹孔;所述引出套筒(5)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孔相匹配的外部螺纹(52)。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管路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朝向所述盖板(4)的一端沿所述安装座(2)的轮廓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孔(22),所述盖板(4)上对应每个所述第二螺纹孔(22)均沿高度方向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丹刘彬杨大伟陈智莹陈盛陈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