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南学院专利>正文

模拟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教具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32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教具模型,包括心脏模型、房间隔模型、室间隔模型和房室瓣模型;所述心房包括左心房和右心房;所述心脏模型侧壁设置有房室剖面口;所述心脏模型顶部连接有肺动脉、主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所述肺动脉与右心室连通;所述主动脉左心室连通;所述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与右心房连通;所述肺静脉与左心房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更立体、更清楚地展示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三种类型结构,更有利于学生对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理解和记忆,使得教学效果更好。果更好。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教具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模型,特别涉及一种模拟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教具模型。

技术介绍

[0002]房室间隔缺损是以房室分隔缺损和房室瓣异常为特征的心脏异常,导致出现房室共同通道,又称为心内膜垫缺损或房室道畸形,分为部分型、完全性和过渡型。其中,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分为A型、B型和C型。
[0003]目前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心脏模型,结构较为简单,不能演示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心脏结构空间变化,教学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教学效果更好的模拟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教具模型。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模拟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教具模型,包括心脏模型、房间隔模型、室间隔模型和房室瓣模型;所述心房包括左心房和右心房;所述心脏模型侧壁设置有房室剖面口;所述心脏模型顶部连接有肺动脉、主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所述肺动脉与右心室连通;所述主动脉左心室连通;所述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与右心房连通;所述肺静脉与左心房连通;所述室间隔模型设置于所述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并且与心脏模型内壁连接;所述室间隔模型顶部设置有可拆卸室缺;所述房间隔模型设置于所述左心房与右心房之间并且与心脏模型内壁连接;所述房间隔模型底部设置有可拆卸房缺。
[0006]所述房室瓣模型包括瓣环、瓣膜、腱索及乳头肌;所述瓣环设置于所述心房与心室之间并且与心脏模型内壁连接;所述瓣膜有五叶,前桥瓣位于前上,后桥瓣位于后下,左壁瓣、右侧瓣、右前瓣均附于瓣环上;所述前桥瓣分为左右两半呈折叠状;所述右前瓣呈折叠状。
[0007]所述瓣膜的心室面附有腱索;所述前桥瓣、后桥瓣、左壁瓣、右侧瓣、右前瓣腱索顶端分别连接于瓣膜心室面;所述后桥瓣、左壁瓣腱索底端连于左心室乳头肌;所述右侧瓣、右前瓣腱索底端连于右心室乳头肌;所述与前桥瓣相连腱索顶端与底端连接有粘贴,可拆卸;所述前桥瓣的心室面附有与腱索对应的粘贴;所述乳头肌在左心室内壁分布两个、呈前后对峙分布,与后桥瓣、左壁瓣腱索底端相连;所述乳头肌在右心室内壁分布有三个,其一为异常乳头肌、位于室间隔右室面,另两个与右侧瓣,右前瓣腱索底端相连,异常乳头肌顶端有粘贴,可与前桥瓣腱索底端的粘贴相连;室间隔靠瓣膜处有室间隔嵴,室间隔嵴顶部及侧部、右心室异常乳头肌上设置有与前桥瓣腱索底端对应的粘贴。
[0008]所述房室剖面口覆盖有对应的可拆卸心脏侧壁。
[0009]所述心脏模型底部开设有插入口,所述室间隔模型通过所述插入口插入心脏模型
内;所述左心室侧壁和右心室侧壁分别设置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分别朝向所述室间隔模型的两侧面。
[0010]还包括支撑于所述心脏模型底部的模型底座。
[0011]采用本技术的结构,由于设有心脏模型、房间隔模型、室间隔模型、房室瓣模型,可以更立体、更清楚地展示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三种类型结构,更有利于学生对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理解和记忆,使得教学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三尖瓣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二尖瓣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房间隔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室间隔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上腔静脉,2、主动脉,3、肺动脉,4

肺静脉,5、房间隔,6、瓣环,7、乳头肌,8、心脏模型,9、室间隔,10、模型底座,11、可拆卸房缺,12、可拆卸室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
[0019]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的模拟房室间隔缺损的教具模型,包括心脏模型、房间隔模型、室间隔模型和房室瓣模型。
[0020]心脏模型内腔包括心室和心房,心室包括左心室和右心室,心房包括左心房和右心房。图中,心房在上,心室在下,左心室和左心房在左侧,右心室和右心房在右侧。心脏模型侧壁设置有房室剖面口,房室剖面口横跨心室和心房,使得心室侧部和心房侧部敞开,便于观察和拆装零部件。房间隔模型、室间隔模型和房室瓣模型均可以通过房室剖面口安装到心脏模型内。心脏模型顶部连接有肺动脉、主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底端与右心室连通。主动脉底端左心室连通。上腔静脉及下腔静脉底端与右心房连通。肺静脉底端与左心房连通。
[0021]室间隔模型设置于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并且与心脏模型内壁连接。心脏模型内壁连接有对应室间隔模型的卡槽。室间隔模型顶部设置有可拆卸室缺,用以演示室间隔缺损。
[0022]房间隔模型设置于左心房与右心房之间并且与心脏模型内壁连接。心脏模型内壁连接有对应房间隔模型的卡槽。房间隔模型底部设置有可拆卸房缺,用以演示房间隔缺损。
[0023]房室瓣模型包括瓣环、前桥瓣、后桥瓣,左壁瓣、右侧瓣,右前瓣、腱索及乳头肌。瓣环设置于所述心房与心室之间并且与心脏模型内壁连接。瓣膜有五叶,前桥瓣位于前上,后桥瓣位于后下,左壁瓣、右侧瓣、右前瓣均附于瓣环上。前桥瓣分为左右两半呈折叠状,可压缩变化。右前瓣呈折叠状,可压缩变化。
[0024]靠瓣膜为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之间结构,瓣膜有心房面和心室面,靠左右心室之间为心室面。瓣膜的心室面附有腱索。前桥瓣、后桥瓣,左壁瓣、右侧瓣,右前瓣腱索顶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瓣膜心室面。后桥瓣,左壁瓣腱索底端连于左心室乳头肌。右侧瓣,右前瓣腱索底端连于右心室乳头肌。与前桥瓣相连腱索顶端与底端连接有粘贴,可拆卸。前桥瓣的心
室面附有与腱索对应的粘贴。乳头肌在左心室内壁分布两个、呈前后对峙分布,与后桥瓣、左壁瓣腱索底端相连。乳头肌在右心室内壁分布有三个,其一为异常乳头肌、位于室间隔右室面,另外两个与右侧瓣,右前瓣腱索底端相连,异常乳头肌顶端有粘贴,可与前桥瓣腱索底端的粘贴相连。室间隔其靠瓣膜处为室间隔嵴,室间隔嵴顶部及侧部、右心室异常乳头肌上设置有与前桥瓣腱索对应的粘贴。
[0025]演示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A型时,前桥瓣腱索底端连接于室间隔模型上的室间隔嵴顶部及侧部设置的粘贴,拆卸室间隔模型的可拆卸室缺和房间隔模型的可拆卸房缺。
[0026]演示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B型时,前桥瓣腱索底端连接于右心室中的异常乳头肌。
[0027]演示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型时,拆卸前桥瓣腱索,使之呈漂浮状。
[0028]如图1所示,房室剖面口覆盖有对应的可拆卸心脏侧壁。可拆卸心脏侧壁表面连接有冠状动脉和心脏静脉。盖上可拆卸心脏侧壁到房室剖面口,可使心脏模型保持完整,用于心脏模型外观演示。还可以避免心脏模型内的零部件漏出。
[0029]如图1所示,心脏模型底部开设有插入口,室间隔模型通过插入口插入心脏模型内。左心室侧壁和右心室侧壁分别设置有观察口,观察口分别朝向室间隔模型的两侧面。
[0030]如图1所示,还包括支撑于心脏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教具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心脏模型、房间隔模型、室间隔模型和房室瓣模型;还有心房,所述心房包括左心房和右心房;所述心脏模型侧壁设置有房室剖面口;所述心脏模型顶部连接有肺动脉、主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所述肺动脉与右心室连通;所述主动脉左心室连通;所述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与右心房连通;所述肺静脉与左心房连通;所述室间隔模型设置于所述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并且与心脏模型内壁连接;所述室间隔模型顶部设置有可拆卸室缺;所述房间隔模型设置于所述左心房与右心房之间并且与心脏模型内壁连接;所述房间隔模型底部设置有可拆卸房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拟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教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室瓣模型包括瓣环、瓣膜、腱索及乳头肌;所述瓣环设置于所述心房与心室之间并且与心脏模型内壁连接;所述瓣膜有五叶,前桥瓣位于前上,后桥瓣位于后下,左壁瓣、右侧瓣,右前瓣均附于瓣环上;所述前桥瓣分为左右两半呈折叠状;所述右前瓣呈折叠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模拟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教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瓣膜的心室面附有腱索;所述前桥瓣、后桥瓣、左壁瓣、右侧瓣、右前瓣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红缨丰蕊蒋岚琳李欢罗鹏
申请(专利权)人:湘南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