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噻吩并嘧啶类衍生物及其作为泛KRAS突变抑制剂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769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类噻吩并嘧啶类衍生物及其作为泛KRAS突变抑制剂的用途,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类结构式如通式(I),通式(II)所示的噻吩并嘧啶类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对KRAS突变体具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KR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噻吩并嘧啶类衍生物及其作为泛KRAS突变抑制剂的用途


[0001]本申请涉及一类噻吩并嘧啶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含有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或其盐以及作为KRAS

effector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和泛KRAS突变抑制剂在治疗不同肿瘤中的医学用途。

技术介绍

[0002]RAS是首个被发现的人类肿瘤基因(Oncogene),是肿瘤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在约30%的肿瘤中均携带有RAS突变,如果结合RAS的调控因子和信号通路的上下游突变,则几乎覆盖所有肿瘤。KRAS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是RAS基因家族中的重要成员。KRAS基因编码的蛋白是GDP/GTP结合蛋白,是一种小GTPase酶,它属于超蛋白家族。KRAS蛋白有188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21.6KD,其定位于细胞膜内侧,通过法尼酰基(Farnesyl)的修饰基因连接到细胞膜上。KRAS与GTP结合呈激活状态(KRAS

GTP),与GDP结合呈关闭状态(或非活状态)(KRAS

GDP),随后,GTP酶激活蛋白(GAP)可以将结合在KRAS

GTP上的GTP水解为GDP,促使KRAS

GDP关闭状态的形成,从而使KRAS处在失活态。KRAS蛋白是处在KRAS

GTP激活状态和KRAS

GDP非活状态(关闭状态)之间的“开关”,在激活状态可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其中包括MAPK信号通路,PI3K信号通路和Ral

GDS信号通路。RAS蛋白开关控制着其下游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细胞生存,增殖和细胞因子释放,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KRAS也可被生长因子(如EGFR)短暂激活,活化后的KRAS可激活下游如控制细胞生成的PI3K

AKT

mTOR信号通路,以及控制细胞增殖的RAS

RAF

MEK

ERK信号通路,而突变的KRAS即使没有EGFR等激酶激活的情况下却会发生持续活化,导致细胞持续增值,最终发生癌变。
[0003]KRAS突变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被发现到最常见的包括肺癌,肠癌,胰腺癌、结肠癌、小肠癌、胆管癌等。结构学研究表明,KRAS的基因突变大多干扰了KRAS水解GTP的能力,最终使KRAS持续激活,使之无法有效调控细胞信号转导,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
[0004]对于KRAS突变,12位氨基酸(G12)的突变约占80%,而G12C突变大约占G12全部突变的14%。近几年来,研究人员相继开发了一系列KRAS G12C突变共价抑制剂,但开发KRAS G12D突变抑制剂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0005]目前还没有开发出共价结合在天冬氨酸的方法。直接抑制KRAS G12D突变体难点不仅在于KRAS编码的蛋白表面光滑,缺少结合位点,且KRAS与GTP/GDP的结合力非常强,胞内GTP/GDP的浓度也很高,导致无法开发对GTP竞争性抑制剂。不仅KRAS膜定位受法尼基转移酶等调节,而且靶向KRAS下游信号分子(效应蛋白),抑制生长所需的野生型信号通路的治疗窗口狭小,更由于补偿机制使无法完全而有效地抑制KRAS突变体下游信号,从而使开发效应蛋白的激酶抑制剂对KRAS突变的疗效受到极大限制。
[0006]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s)常被认为是难成药靶点,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诸如大而平的表面,缺乏理想的内生性的配体,而且还涉及到多元化的大型蛋白质复合物的参与。RAS

GTP与RAF1

RBD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激活RAF1所需要的。但是阻断或调控RAS

GTP/RAF

RBD相互作用以前从未被证明是一个体内可治疗靶点.因而这是极具挑战性的靶向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而抑制或阻断或调控RAS

effector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是KRAS驱动的肿瘤的一个可能的治疗靶点。
[0007]综上所述,对于开发具有口服安全有效性的KRAS

Effector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及其泛

KRAS抑制剂仍然有很大的未能满足的临床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具有口服安全有效性的KRAS

Effector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及其泛

KRAS抑制剂仍然有很大的未能满足的临床需求。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下式(I)或式(I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10][0011]其中,
[0012]X为N或CR
X

[0013]Y为N或CR
Y

[0014]Z为N或CR
Z

[0015]Q选自下组:键、S、O或NR5;
[0016]R1选自下组:氢、杂环基、C1‑
C6烷基、

M

杂环基、

M

芳基、

M

杂芳基、

M

环烷基、

MN(R5)2、

M

NHC(=NH)NH2、

MC(=O)N(R5)2、

M

C1‑
C6卤代烷基、

M

OR5、

M

(CH2OR5)(CH2)
n
OR5、

M

NR5C(O)

芳基、

M

COOH或

MC(=O)O(C1‑
C6烷基),其中,各个杂环基、芳基、环烷基或杂芳基部分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6取代,并且其中

M

芳基和

M

杂芳基的芳基或杂芳基还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7取代;
[0017]各个M各自独立地为化学键,C1‑
C6亚烷基,或者C2‑
C6亚烯基;其中,所述的M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取代:羟基、胺基、C1‑
C4羟烷基或杂芳基;
[0018]各个R5各自独立地为氢、C1‑
C6烷基或C1‑
C6卤代烷基;
[0019]或两个R5及其相连接的N原子共同构成4

7元的饱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如下式(I)或式(I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为N或CR
X
;Y为N或CR
Y
;Z为N或CR
Z
;Q选自下组:键、S、O或NR5;R1选自下组:氢、杂环基、C1‑
C6烷基、

M

杂环基、

M

芳基、

M

杂芳基、

M

环烷基、

MN(R5)2、

M

NHC(=NH)NH2、

MC(=O)N(R5)2、

M

C1‑
C6卤代烷基、

M

OR5、

M

(CH2OR5)(CH2)
n
OR5、

M

NR5C(O)

芳基、

M

COOH或

MC(=O)O(C1‑
C6烷基),其中,各个杂环基、芳基、环烷基或杂芳基部分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6取代,并且其中

M

芳基和

M

杂芳基的芳基或杂芳基还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7取代;各个M各自独立地为化学键,C1‑
C6亚烷基,或者C2‑
C6亚烯基;其中,所述的M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取代:羟基、胺基、C1‑
C4羟烷基或杂芳基;各个R5各自独立地为氢、C1‑
C6烷基或C1‑
C6卤代烷基;或两个R5及其相连接的N原子共同构成4

7元的饱和氮杂环;其中,所述的4

7元饱和氮杂环可以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6取代;各个R2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卤素、氢、氘、氰基、亚甲基氰基、硝基、氨基、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1‑6卤代烷基、C3‑
10
环烷基、4

8元杂环基、C6‑
10
芳基、5

10元杂芳基、C3‑
10
环烷基

C1‑3亚烷基、4

8元杂环烷基

C1‑3亚烷基、C6‑
10
芳基

C1‑3亚烷基、5

10元杂芳基

C1‑3亚烷基、

S(C1‑6烷基)、

C(O)(C1‑6烷基)、

C(O)NH(C1‑6烷基)、OC(O)R
b2
、OC(O)NR
c2
R
d2
、NH2、NR
c2
R
d2
、NR
c2
C(O)R
b2
、NR
c2
C(O)OR
a2
、NR
c2
C(O)NR
c2
R
d2
、C(=NR
e2
)R
b2
、C(=NOR
a2
)R
b2
、C(=NR
e2
)NR
c2
R
d2
、NR
c2
C(=N
e2
)NR
c2
R
d2
、NR
c2
C(=NR
e2
)R
b2
、NR
c2
S(O)R
b2
、NR
c2
S(O)2R
b2
、NR
c2
S(O)2NR
c2
R
d2
、S(O)R
b2
、S(O)NR
c2
R
d2
、S(O)R
b2
、S(O)2NR
c2
R
d2
、和BR
h2
R
i2
;所述的R
a2
、R
b2
、R
c2
、R
d2
、R
e2
、R
h2
和R
i2
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氢、C1‑
C6烷基或C1‑
C6卤代烷基;R2'选自下组:氢、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C1‑
C6氰基烷基、C1‑
C6羟烷基、烯丙基、

C(=O)H、

CO2R5、

C(=O)R6、

SO2R7、

CO2N(R5)2、芳基、杂芳基、CONH2、CONR
a
R
b
或CONHR
c
;其中R
a
、R
b
、R
c
各自独立地选自:C1‑
C6烷基、芳基、杂芳基;m为0、1、2、3、4、5或6;R3选自下组:氢、氘、卤素、羟基,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0
环烷基、C1‑6烷氧基、
C3‑
10
环烷氧基、(C1‑4烷基)CN、

C(O)H,(C1‑4烷基)OH、C1‑6烷氧基甲基、COOH、C(O)OC1‑6烷基、C(O)NHC1‑6烷基,C(O)NHC1‑6杂烷基;R4选自下组:芳基、杂芳基,且所述的芳基或杂芳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8取代;各个R8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卤素、氰基、羟基、C1‑
C4烷基、C1‑
C6烷氧基、

S

C1‑
C6烷基、C2‑
C4烯基、C2‑
C4炔基、(C2‑
C4炔基)OH、C1‑
C6氰基烷基、三唑基、羟基C1‑
C6烷基、

CH2C(=O)N(R5)2、

C3‑
C4炔基(NR5)2、

N(R5)2、(C1‑
C6烷氧基)卤代C1‑
C6烷基

或C3‑
C6环烷基;或2个位于相邻环原子上的R8共同构成3

8元碳环或3

8元杂环(包括饱和、部分不饱和或芳香性的单环、并环或螺环);且所述的3

8元碳环或3

8元杂环可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6取代;各个R
X
、R
Y
和R
Z
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卤素、氢、氘、氰基、亚甲基氰基、硝基、氨基、C1‑6烷基、C2‑6烷烯基、C2‑6烷炔基、C1‑6卤代烷基、C3‑
10
环烷基、C3‑
10
卤代环烷基、4

8元杂环烷基、4

8元卤代杂环烷基、C6‑
10
芳基、5

10元杂芳基、C3‑
10
环烷基

C1‑3亚烷基、4

8元杂环烷基

C1‑3亚烷基、C6‑
10
芳基

C1‑3亚烷基、5

10元杂芳基

C1‑3亚烷基、C1‑6烷氧基、

S(C1‑6烷基)、

C(O)(C1‑6烷基)、

C(O)NH(C1‑6烷基)、OC(O)R
b9
、OC(O)NR
c9
R
d9
、NR
c9
R
d9
、NR
c9
C(O)R
b9
、NR
c9
C(O)OR
a9
、NR
c9
C(O)NR
c9
R
d9
、C(=NR
e9
)R
b9
、C(=NOR
a9
)R
b9
、C(=NR
e9
)NR
c9
R
d9
、NR
c9
C(=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思路迪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