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断路器的N极结构及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769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漏电断路器的N极结构及断路器,其包括可转动设置在中间壳体一侧的触头支架、与触头支架铰接设置的N极动触头及用于连接N极动触头和中间壳体的弹性件,所述N极动触头的运动路径前方设有N极静触头,所述N极静触头与N极动触头的配合位置的下方设有灭弧室,所述灭弧室的一侧设有线路板及互感器,且两者上下分层设置,所述互感器及线路板的上侧设有脱扣器,所述脱扣器的上侧设有脱扣板,所述脱扣板可转动设置在所述中间壳体内,且所述脱扣板的一端与脱扣器的动铁芯联动设置,其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位于中间壳体另一侧的L极操作机构的锁扣联动设置。本申请通过重新设置N极结构的内部布局,简化整体结构,减少N极结构的零件数量,降低安装难度,提高生产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漏电断路器的N极结构及断路器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的N极结构及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漏电断路器是一种电路中漏电电流超过预定值时能够自动动作的开关,能够接通、承载和分断正常电路条件下的电流,也能在规定的非正常条件下(如过载、短路等)接通、承载一定时间和分断电流的开关电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建筑领域、水利水电等领域配电系统的各级出线和终端系统。
[0003]而漏电断路器具备的漏电保护功能,会导致其内部零件数量增加,进而影响内部空间布局。如中国专利CN114695029A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其虽然对N极结构内部布局进行了简化,但是其内部空间占用率还是过大,导致生产效率不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的N极结构及断路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漏电断路器的N极结构,其包括可转动设置在中间壳体一侧的触头支架、与触头支架铰接设置的N极动触头及用于连接N极动触头和中间壳体的弹性件,所述N极动触头的运动路径前方设有N极静触头,所述N极静触头与N极动触头的配合位置的下方设有灭弧室,所述灭弧室的一侧设有线路板及互感器,且两者上下分层设置,所述互感器及线路板的上侧设有脱扣器,所述脱扣器的上侧设有脱扣板,所述脱扣板可转动设置在所述中间壳体内,且所述脱扣板的一端与脱扣器的动铁芯联动设置,其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位于中间壳体另一侧的L极操作机构的锁扣联动设置。
[0007]所述脱扣板的铰接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支臂与动铁芯联动设置,所述第二支臂与锁扣联动设置。
[0008]所述第一支臂设有连通的圆孔及条形孔。
[0009]所述第二支臂的顶端朝向N极动触头方向弯折形成折弯部。
[0010]所述触头支架上侧设有漏电试验机构。
[0011]所述漏电试验机构包括设置在触头支架上的试验片、设置在试验片上方的试验按钮及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试验按钮配合,可随试验按钮的轴向运动与试验片接触或断开。
[0012]所述中间壳体内壁设有若干用于引线的线槽,所述线槽围绕脱扣器设置。
[0013]所述触头支架为钣金件,所述触头支架呈T字形,所述触头支架的横部一端设置与L极操作机构联动的联动孔,其另一端向联动孔方向折弯两次形成与中间壳体铰接的第一铰接部,所述触头支架的竖部向第一铰接部方向弯折两次形成用于与N极动触头铰接的第二铰接部。
[0014]所述N极动触头两侧向外凸起形成与第二铰接部铰接配合的凸耳。
[0015]一种断路器,其包括断路器本体,所述断路器本体内设有上述漏电断路器的N极结构。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重新设置N极结构的内部布局,简化整体结构,减少N极结构的零件数量,降低安装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中间壳体的主视图。
[0019]图3为脱扣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触头支架与N极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触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N极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5]如图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漏电断路器的N极结构,其包括可转动设置在中间壳体1一侧的触头支架2、与触头支架2铰接设置的N极动触头3及用于连接N极动触头3和中间壳体1的弹性件,所述N极动触头的运动路径前方设有N极静触头4,所述N极静触头3与N极动触头3的配合位置的下方设有灭弧室5,所述灭弧室5的一侧设有线路板6及互感器7,且两者上下分层设置,所述互感器及线路板的上侧设有脱扣器8,所述脱扣器的上侧设有脱扣板9,所述脱扣板9可转动设置在所述中间壳体1内,且所述脱扣板的一端与脱扣器的动铁芯联动设置,其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位于中间壳体另一侧的L极操作机构的锁扣联动设置,锁扣设有穿过中间壳体置于另一侧的联动杆,脱扣板的下端置于联动杆的前端,且所述脱扣板在脱扣器的带动下,可以绕铰接点转动,进而碰触连动杆,从而带动L极操作机构动作。
[0026]所述脱扣板的铰接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臂91和第二支臂92,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支臂与动铁芯联动设置,所述第二支臂与锁扣联动设置,利用脱扣器向下动作的力,带动脱扣板的第二支臂向上动作,进而带动锁扣动作。
[0027]所述第一支臂设有连通的圆孔及条形孔,所述脱扣器的动铁芯呈工字型,其由圆孔内穿过,并与条形孔构成限位配合,进而利用脱扣器带动第一支臂动作。
[0028]所述第二支臂的顶端朝向N极动触头方向弯折形成折弯部93,缩短动作距离,使得脱扣板带动锁孔动作的更加快速,使得脱扣反应更加快速。
[0029]所述触头支架上侧设有漏电试验机构。
[0030]所述漏电试验机构包括设置在触头支架上的试验片10、设置在试验片上方的试验按钮11及扭簧12,所述扭簧的一端与试验按钮配合,可随试验按钮的轴向运动与试验片接触或断开。
[0031]所述中间壳体内壁设有若干用于引线的线槽13,所述线槽围绕脱扣器设置,与试验片连接的导线可经由多个线槽引至互感器一侧的接线端子,避免内部走线混乱。
[0032]所述触头支架2为钣金件,所述触头支架展开或弯折后均呈T字形,所述触头支架的横部一端设置与L极操作机构联动的联动孔21,其另一端向联动孔方向折弯两次形成与中间壳体铰接的第一铰接部22,第一铰接部22形成相对的孔,用于将触头支架2可转动固定在中间壳体上,所述触头支架的竖部向第一铰接部方向弯折两次形成用于与N极动触头铰接的第二铰接部23,其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孔,第二交接部将N极动触头夹持在其中。所述N极动触头两侧向外凸起形成与第二铰接部铰接配合的凸耳31,所述凸耳与第二铰接部的孔对应设置,整个N极动触头呈Z字形。
[003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其包括断路器本体,所述断路器本体内设有上述漏电断路器的N极结构。
[0034]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断路器的N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可转动设置在中间壳体一侧的触头支架、与触头支架铰接设置的N极动触头及用于连接N极动触头和中间壳体的弹性件,所述N极动触头的运动路径前方设有N极静触头,所述N极静触头与N极动触头的配合位置的下方设有灭弧室,所述灭弧室的一侧设有线路板及互感器,且两者上下分层设置,所述互感器及线路板的上侧设有脱扣器,所述脱扣器的上侧设有脱扣板,所述脱扣板可转动设置在所述中间壳体内,且所述脱扣板的一端与脱扣器的动铁芯联动设置,其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位于中间壳体另一侧的L极操作机构的锁扣联动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断路器的N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板的铰接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支臂与动铁芯联动设置,所述第二支臂与锁扣联动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漏电断路器的N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设有连通的圆孔及条形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漏电断路器的N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臂的顶端朝向N极动触头方向弯折形成折弯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翔刘军汪洋李金吴果福汪联峰黎春花
申请(专利权)人:加西亚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