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底面风冷散热结构的新能源电池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755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6
一种具有底面风冷散热结构的新能源电池箱,属于新能源电池箱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在电池箱不同功率下工作时,不便于通过设置的底面散热结构来针对不同工况下的电池箱,传统的底面散热结构在针对于电池箱内部热交换空气时,通常采取大面积的抽风手段,使得气体在电池箱内部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便被抽走的问题;本申请通过新能源电池箱外部空调风通过第三进风口以及第四进风口进入支风道组件,将电池总成传导至支风道组件上的热量带走后流入主风道组件,通过风力T型板的作用下,将此热量风抽走,在风力T型板作用下,抽风口抽取外界的风,风力经过多组的连接梁以及贯穿风管被抽走,对支风道组件以及钣金下箱体进行散热。对支风道组件以及钣金下箱体进行散热。对支风道组件以及钣金下箱体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底面风冷散热结构的新能源电池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箱
,具体为一种具有底面风冷散热结构的新能源电池箱。

技术介绍

[0002]电池箱是由若干单体电池、箱体、电池管理系统及相关安装结构件等组成的成组电池,具备符合标准的电池箱结构、电池箱监控设备、电池箱接插件、电池箱环控设备,为了保障电池系统在各种环境下均能够保持更好的运行状态以及相对较长的使用寿命,对电池的温度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对电池箱的液冷以及风冷的两种散热方式中,虽然液冷系统对电池温度控制效果更好,但由于液冷系统应用时间较晚,仍存在诸多的缺点,因此现有的新能源电池箱在进行散热时的首选方式和结构仍然着重在风冷上,现有底面风冷散热电池箱均采用铝制下箱体与风道一体化设计,成本很高,且在电池箱不同功率下工作时,不便于通过设置的底面散热结构来针对不同工况下的电池箱,进而可以解决面对环境温度较高或较低、充放电功率较大或较小的情况,势必会一定程度造成散热能力不足或散热面积冗余的问题,传统的底面散热结构在针对于电池箱内部热交换空气时,通常采取大面积的抽风手段,使得气体在电池箱内部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便被抽走,因此不利于电池箱整体的散热。
[0003]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具有底面风冷散热结构的新能源电池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底面风冷散热结构的新能源电池箱,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在电池箱不同功率下工作时,不便于通过设置的底面散热结构来针对不同工况下的电池箱,传统的底面散热结构在针对于电池箱内部热交换空气时,通常采取大面积的抽风手段,使得气体在电池箱内部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便被抽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底面风冷散热结构的新能源电池箱,包括钣金下箱体和设置在钣金下箱体上端的电池总成,电池总成的上端设置有钣金盖板,钣金下箱体的上端设置有主风道组件和支风道组件,且主风道组件处于支风道组件的中间位置,钣金下箱体的一侧设置有风力T型板;钣金下箱体包括开设在其两侧的第三进风口以及第四进风口,钣金下箱体的内部开设有卡合槽,且第三进风口、第四进风口均与卡合槽相连通,钣金下箱体的底端设置有抽风组件,钣金下箱体的侧边设置有固定片,且固定片内部开设有出风口,且出风口与主风道组件的一端处于同一轴线上,固定片的上端卡接设置有钣金侧板,钣金下箱体的侧边底端位置开设有贯穿风管,且贯穿风管设置两组,卡合槽的内部开设有散热槽,散热槽内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梁,散热槽的内部开设有抽风口,且抽风口设置多组,新能源电池箱外部空调风通过第三进风口以及第四进风口进入支风道组件,将电池总成传导至支风道组件上的热量带走后流入主风道组件,通过风力T型板的作用下,将此热量风抽走,在风力T型板作用下,
抽风口抽取外界的风,风力经过多组的连接梁以及贯穿风管被抽走,对支风道组件以及钣金下箱体进行散热。
[0006]进一步地,风力T型板的内部设置有主抽风扇以及附属抽风扇,且附属抽风扇设置两组,主抽风扇的一侧中心处设置有中心轴,且中心轴朝向出风口内部。
[0007]进一步地,支风道组件包括嵌合在卡合槽内部的金属散热片,以及开设在金属散热片两端的条形槽,且条形槽设置多组,金属散热片的中间部位开设有凹槽,且凹槽设置多组,金属散热片的内部还设置有贯穿横梁,贯穿横梁设置两组,且两组的贯穿横梁与金属散热片的长度相等,贯穿横梁的底端与凹槽相接触,金属散热片的两侧开设有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二进风口,且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设置多组,多组的第一进风口与第三进风口相对应,多组的第二进风口与多组的第四进风口相对应,多组的条形槽与多组的第一进风口相对应,且两者相连通。
[0008]进一步地,电池总成包括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且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为相同结构制成的构件,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之间设置有限位梁片,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通过限位梁片进行固定,第一电池模组与第二电池模组之间的间隙与主风道组件相匹配,两组的金属散热片上表面通过导热结构胶与第一电池模组以及第二电池模组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抽风组件包括凹型钣金底片,且凹型钣金底片设置两组,两组的凹型钣金底片固定连接,凹型钣金底片内部嵌合设置有嵌合位移块,且嵌合位移块设置多组,多组的嵌合位移块之间活动设置有螺丝杆,螺丝杆的一端通过轴连接设置有固定马达,且固定马达与钣金下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凹型钣金底片的两侧开设有进风条形口,且进风条形口与外界相连通,进风条形口设置多组。
[0010]进一步地,连接梁内部贯穿开设有透风槽,且透风槽设置多组,透风槽上端通过导热结构胶与金属散热片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地,散热槽的两侧内壁开设有第一弧形风道和第二弧形风道,第一弧形风道和第二弧形风道位置处于散热槽内部,第一弧形风道和第二弧形风道的一端与散热槽的一端相连通,第一弧形风道和第二弧形风道的另一端与散热槽的另一端相连通。
[0012]进一步地,主风道组件选为第一Z型钣金折弯件,第一Z型钣金折弯件的两端均与钣金下箱体固定连接,第一Z型钣金折弯件水平位置低的一端与出风口处于同一轴线上,主风道组件的顶面高度小于电池总成的顶面高度。
[0013]进一步地,主风道组件选为第二Z型钣金折弯件,第二Z型钣金折弯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一L型槽,第一L型槽的内部设置有弧形抽风管,第一L型槽的上端开设有斜向槽,弧形抽风管一端朝向斜向槽设置,另一端朝向中心轴设置,此一端内部活动设置有联动轴,联动轴的一端开设有联动槽,中心轴与联动槽相匹配,联动轴的一端贯穿第二Z型钣金折弯件连接设置有上倾斜吹风扇,第二Z型钣金折弯件的一侧开设有背部槽,上倾斜吹风扇活动设置在背部槽内部,联动轴、中心轴、主抽风扇以及上倾斜吹风扇均朝向上端倾斜设置,第一L型槽的宽度与第一L型槽的直径相匹配,第二Z型钣金折弯件是在第一Z型钣金折弯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后的构件,主抽风扇的大小大于上倾斜吹风扇的大小。
[0014]进一步地,主风道组件选为第三Z型钣金折弯件,第三Z型钣金折弯件一端开设有第二L型槽,以及设置在第二L型槽一端的固定块,且固定块设置两组,两组的固定块内部开
设有整流孔,且整流孔设置多组,第三Z型钣金折弯件是在第二Z型钣金折弯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后的构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底面风冷散热结构的新能源电池箱,本申请通过新能源电池箱外部空调风通过第三进风口以及第四进风口进入支风道组件,将电池总成传导至支风道组件上的热量带走后流入主风道组件,通过风力T型板的作用下,将此热量风抽走,在风力T型板作用下,抽风口抽取外界的风,风力经过多组的连接梁以及贯穿风管被抽走,对支风道组件以及钣金下箱体进行散热,解决了在电池箱不同功率下工作时,不便于通过设置的底面散热结构来针对不同工况下的电池箱,传统的底面散热结构在针对于电池箱内部热交换空气时,通常采取大面积的抽风手段,使得气体在电池箱内部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便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底面风冷散热结构的新能源电池箱,包括钣金下箱体(1)和设置在钣金下箱体(1)上端的电池总成(3),电池总成(3)的上端设置有钣金盖板(4),其特征在于:钣金下箱体(1)的上端设置有主风道组件(5)和支风道组件(2),且主风道组件(5)处于支风道组件(2)的中间位置,钣金下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风力T型板(6);钣金下箱体(1)包括开设在其两侧的第三进风口(11)以及第四进风口(12),钣金下箱体(1)的内部开设有卡合槽(13),且第三进风口(11)、第四进风口(12)均与卡合槽(13)相连通,钣金下箱体(1)的底端设置有抽风组件(14),钣金下箱体(1)的侧边设置有固定片(16),且固定片(16)内部开设有出风口(17),且出风口(17)与主风道组件(5)的一端处于同一轴线上,固定片(16)的上端卡接设置有钣金侧板(15),钣金下箱体(1)的侧边底端位置开设有贯穿风管(18),且贯穿风管(18)设置两组,卡合槽(13)的内部开设有散热槽(131),散热槽(131)内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梁(132),散热槽(131)的内部开设有抽风口(133),且抽风口(133)设置多组,新能源电池箱外部空调风通过第三进风口(11)以及第四进风口(12)进入支风道组件(2),将电池总成(3)传导至支风道组件(2)上的热量带走后流入主风道组件(5),通过风力T型板(6)的作用下,将此热量风抽走,在风力T型板(6)作用下,抽风口(133)抽取外界的风,风力经过多组的连接梁(132)以及贯穿风管(18)被抽走,对支风道组件(2)以及钣金下箱体(1)进行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底面风冷散热结构的新能源电池箱,其特征在于:风力T型板(6)的内部设置有主抽风扇(62)以及附属抽风扇(61),且附属抽风扇(61)设置两组,主抽风扇(62)的一侧中心处设置有中心轴(621),且中心轴(621)朝向出风口(17)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底面风冷散热结构的新能源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支风道组件(2)包括嵌合在卡合槽(13)内部的金属散热片(26),以及开设在金属散热片(26)两端的条形槽(21),且条形槽(21)设置多组,金属散热片(26)的中间部位开设有凹槽(22),且凹槽(22)设置多组,金属散热片(26)的内部还设置有贯穿横梁(24),贯穿横梁(24)设置两组,且两组的贯穿横梁(24)与金属散热片(26)的长度相等,贯穿横梁(24)的底端与凹槽(22)相接触,金属散热片(26)的两侧开设有第一进风口(23)以及第二进风口(25),且第一进风口(23)和第二进风口(25)设置多组,多组的第一进风口(23)与第三进风口(11)相对应,多组的第二进风口(25)与多组的第四进风口(12)相对应,多组的条形槽(21)与多组的第一进风口(23)相对应,且两者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底面风冷散热结构的新能源电池箱,其特征在于:电池总成(3)包括第一电池模组(31)和第二电池模组(32),且第一电池模组(31)和第二电池模组(32)为相同结构制成的构件,第一电池模组(31)和第二电池模组(32)之间设置有限位梁片(33),第一电池模组(31)和第二电池模组(32)通过限位梁片(33)进行固定,第一电池模组(31)与第二电池模组(32)之间的间隙与主风道组件(5)相匹配,两组的金属散热片(26)上表面通过导热结构胶与第一电池模组(31)以及第二电池模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宇朱帅帅林诚也马亚伟刘子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果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