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电池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31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2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电电池外壳,涉及锂电池外壳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上开设有开口,所述金属壳体用于安装电池模组;所述金属壳体位于开口处盖设有非金属上盖,所述非金属上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座,所述插座与电池模组电连接;所述非金属上盖与电池模组之间形成有模块腔,所述模块腔内至少安装有通讯模块。本申请能够改善电池外壳对内部通讯模块造成信号屏蔽的问题。通讯模块造成信号屏蔽的问题。通讯模块造成信号屏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电电池外壳


[0001]本申请涉及锂电池外壳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电电池外壳。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伴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发展,以“车电分离”为特征的换电模式,极大的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置成本,同时提升了供电方式对电池的有计划供电的效率,还极大的缩短了车辆补能时间。但由于换电模式具有一定的共享性,与私有化电池相比较,电池的使用环境更为复杂,为保证电池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电池外壳变得尤为重要。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711650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金属外壳电池,包括外壳、极组、以及设置在外壳两端的极性引出端,其中,外壳的内壁设有绝缘层,至少一个金属隔片设置在外壳的内部空间,隔片均与极性引出端平行,将外壳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复数个子空间,每个子空间中设置一个极组,极组的两级分别与隔片或极性引出端电连接。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有以下缺陷:换电电池在使用时,需要安装蓝牙、GPS和4G等无线通讯模块,而使用金属外壳会对这些模块造成信号屏蔽,若是在电池外壳上开设通讯视窗或采用外置天线的方式,则存在脱落的风险,且极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电池外壳对内部通讯模块造成信号屏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电电池外壳。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换电电池外壳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换电电池外壳,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上开设有开口,所述金属壳体用于安装电池模组;所述金属壳体位于开口处盖设有非金属上盖,所述非金属上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座,所述插座与电池模组电连接;所述非金属上盖与电池模组之间形成有模块腔,所述模块腔内至少安装有通讯模块。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电电池在使用时,将电池模组安装在金属壳体内,金属壳体对电池模组起到保护作用,且由于金属材质的壳体导热性能较好,电池模组在工作时可以通过金属壳体进行散热,将非金属上盖盖合在金属壳体的开口处,非金属上盖对电池模组起到遮蔽保护的作用,非金属上盖上的插座与电池模组进行电连接,从而实现外部对电池模组进行充放电的操作;将通讯模块和BMS板等电子器件安装在模块腔处,非金属上盖对通讯模块的信号衰减较弱,从而便于电池内部的通讯模块与外界进行通讯。
[0009]可选的,所述金属壳体和非金属上盖之间限位支架,所述模块腔位于限位支架与非金属上盖之间;所述限位支架上设置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位于限位支架相对远离非金属上盖的一侧,所述绝缘板与电池模组相互抵触。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通讯模块等电子器件进行安装时,将其安装在限位支架上,能够提高通讯模块的安装稳定性,限位支架与电池模组之间的绝缘板,可以将电池模组与通讯模块等电子元器件进行分割,避免电池模组对通讯模块的工作造成影响。
[0011]可选的,所述金属壳体内设置有PCB转接板,所述PCB转接板与电池模组固定连接,所述PCB转接板相对靠近绝缘板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泡棉,所述绝缘板与缓冲泡棉弹性抵触。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CB转接板能够将电池模块上的接口相统一,从而便于通过集中接口与电池模块进行电连接和信号连接,位于PCB转接板和绝缘板之间的缓冲泡棉,能够有效吸收PCB转接板与限位支架上的冲击力,对两侧的部件起到保护作用。
[0013]可选的,所述限位支架相对远离绝缘板的一侧设置有环氧盖板,所述环氧盖板与金属壳体开口大小相互适配。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氧盖板与限位支架共同作用,将通讯模块等电子器件遮蔽框设保护,且与金属壳体大小相适配的环氧盖板,能够封闭金属壳体的开口处,从而将电池模块、限位支架及通讯模块等电子器件遮蔽保护在金属壳体内,且环氧盖板不会对通讯模块与外界的通讯造成负面影响。
[0015]可选的,所述非金属上盖相对远离金属壳体的一侧开设有落位槽,所述非金属上盖位于落位槽内升降设置有把手;所述非金属上盖位于落位槽内开设有至少一个插槽,所述把手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升降设置在插槽内。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非金属上盖处的把手,能够便于对换电电池本体进行提取更换操作,且把手升降设置在落位槽内,避免把手突出非金属上盖表面,提高换电电池外壳的表面平整性,减少把手在换电电池工作过程中由于碰撞损坏的概率;当把手在落位槽处升降移动时,把手上的连接块升降设置在非金属上盖的插槽内。
[0017]可选的,所述连接块上贯穿开设有腰形孔,所述非金属上盖位于插槽两侧开设有插孔,两个所述插孔与腰形孔对应连通,所述非金属上盖位于插孔内固定设置有插销,所述插销两端分别固定设置连接孔两侧的插孔内,所述插销穿设于腰形孔内。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把手安装在落位槽处时,插销两端位于插槽两侧的插孔内,插销的中部穿过连接块上的腰形孔,从而当连接块在插槽内升降移动时,插销对连接块的移动区间起到限制作用,避免把手从落位槽处脱落。
[0019]可选的,至少一个插孔贯穿非金属上盖侧壁,所述插销与插孔过盈配合。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把手进行安装时,先将连接块插入插槽内,且使得两个插孔与腰形孔在同一轴线上连通,将插销从插孔位于非金属上盖侧壁的开口处插入,由于插销与插孔过盈配合,进而在插销插入插孔的过程中,插销与插孔侧壁会发送摩擦破损,从而使得插销被固定在插孔内,提高了把手在落位槽处的安装稳定性。
[0021]可选的,所述非金属上盖与金属壳体相互贴合处开设有密封槽,所述非金属上盖位于密封槽处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金属壳体与密封垫圈密封抵触。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非金属上盖安装在金属壳体上后,密封垫圈与金属壳体密封抵触,从而提高非金属上盖与金属壳体接缝处的密封性能,提高换电电池外壳整体的防水性能,且密封垫圈位于密封槽内,能够提高密封垫圈的安装稳定性。
[0023]可选的,所述非金属上盖相对靠近金属壳体的一侧,且位于密封槽周侧设置有安装框,所述金属壳体与安装框滑动抵触。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非金属上盖安装在金属壳体时,安装框能够对非金属上盖和金属壳体起到导向作用,提高安装的精准性,且金属壳体与安装框之间滑动抵触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电电池外壳的防水性能。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至少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6]1.通过在金属壳体上开设有开口,所述金属壳体用于安装电池模组;所述金属壳体位于开口处盖设有非金属上盖,所述非金属上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座,所述插座与电池模组电连接;所述非金属上盖与电池模组之间形成有模块腔,所述模块腔内至少安装有通讯模块;换电电池在使用时,将电池模组安装在金属壳体内,金属壳体对电池模组起到保护作用,且由于金属材质的壳体导热性能较好,电池模组在工作时可以通过金属壳体进行散热,将非金属上盖盖合在金属壳体的开口处,非金属上盖对电池模组起到遮蔽保护的作用,非金属上盖上的插座与电池模组进行电连接,从而实现外部对电池模组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换电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壳体(1),所述金属壳体(1)上开设有开口,所述金属壳体(1)用于安装电池模组(2);所述金属壳体(1)位于开口处盖设有非金属上盖(3),所述非金属上盖(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座(12),所述插座(12)与电池模组(2)电连接;所述非金属上盖(3)与电池模组(2)之间形成有模块腔(18),所述模块腔(18)内至少安装有通讯模块(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1)和非金属上盖(3)之间限位支架(16),所述模块腔(18)位于限位支架(16)与非金属上盖(3)之间;所述限位支架(16)上设置有绝缘板(20),所述绝缘板(20)位于限位支架(16)相对远离非金属上盖(3)的一侧,所述绝缘板(20)与电池模组(2)相互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1)内设置有PCB转接板(21),所述PCB转接板(21)与电池模组(2)固定连接,所述PCB转接板(21)相对靠近绝缘板(20)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泡棉(22),所述绝缘板(20)与缓冲泡棉(22)弹性抵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16)相对远离绝缘板(20)的一侧设置有环氧盖板(17),所述环氧盖板(17)与金属壳体(1)开口大小相互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电池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宇刘子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果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